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女性应警惕的“社交病”!

2021-04-16   江阴市人民医院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好笑事情,我们常常用“笑死了”、“笑尿了”来形容。“笑尿了”是形容笑得很夸张,但从医学角度,这是一种疾病,名为“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会出现在各个年龄段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如在咳嗽、打喷嚏、提重物、跑步时等情况下出现的漏尿现象,尤其在很多产后及中老年女性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只有极少数人去医院就医,不少女性对此羞于启齿,更有很多老年患者认为这是上年纪后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尿失禁就已经成为世界五大疾病之一。调查显示,女性的尿失禁发生率高于40%,中老年女性的发生率更高,约为5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类疾病已直接危害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成为影响中老年妇女健康的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然而,由于缺乏知识普及,社会关注度低,尿失禁患者就诊率很低。目前我国广大女性尿失禁患者中,有就诊意识的不到1/3,很多人并不知道盆底疾病其实是一个可以早期干预并且可以治疗的疾病。





这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在女性的一生中,盆底肌肉受重压和创伤的机会较多,如妊娠、分娩、盆腔肿瘤、盆腔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长期便秘和慢性咳嗽增加腹腔压力等。

女性骨盆底是封闭骨盆出口的肌肉和筋膜组织,像吊床一样承托盆腔器官(膀胱、尿道、子宫、阴道和直肠等)于正常位置,并且控制尿道、阴道和肛门的闭合,对控制排尿、排便和性功能正常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妊娠期间胎儿的增大对盆底组织的压迫、孕激素的作用使盆底肌会变松弛、分娩过程的损伤等,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盆底功能异常,比如: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漏尿)、性功能不如意、盆腔疼痛等。

如果产后未能及时恢复,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数量减少、肌力下降、韧带松弛等这类问题会逐渐加重,成为产妇和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另外,女性到了绝经期雌激素减少,尿道闭合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腹部稍微有点压力,就会导致漏尿现象。





压力性尿失禁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由于经常漏尿,常常让女性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给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社交活动,甚至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此外,漏尿频繁者需要垫尿垫,常常导致会阴部皮肤瘙痒,引起妇科、泌尿系统感染,严重时可以引起膀胱结石,影响肾脏功能等。

尿失禁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产后的女性,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应尽早做盆底功能评估及康复治疗,康复锻炼开始得越早,盆底功能恢复得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大导致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变得越来越松弛。迈入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子宫脱垂。

尿失禁现象一旦发生,应该尽早去有专业治疗团队的医院检查,经过专业的盆底检查、压力评估等手段明确诊断后,极轻症者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生活方式,进行相关训练,从而逐步得到改善。

如因盆底功能障碍引起,需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引起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制定个性化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最终达到盆底功能的恢复。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漏尿次数,改善生活质量。更年期女性,阴道干涩、灼痛明显者,可以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增加治疗效果。对于中、重度解剖型压力性尿失禁,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引起的压力性尿失禁和保守治疗失败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结合电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特定的治疗仪,根据患者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给予不同参数类型的低频电刺激,并通过模拟的图像、声、光等信号将盆底肌的活动信息反馈给患者,使其了解自我盆底肌状况、位置,学会盆底肌收缩。经过6至8周时间的训练达到锻炼盆底肌肉、促进随意控制排尿反射、改善症状的目的。建议重症患者手术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和巩固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复发。



 
— END 

文稿 图片 | 潘晓华

编辑  | 宣轲

审核 |  李忠泽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压力性尿失禁,打喷嚏,盆底肌,中老年,漏尿,女性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