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最近的骚操作,我直接???
宣布计划将百万吨核废水排入太平洋以来,日本方面动作连连,前脚刚考虑让韩国参与监督,后脚福岛县的黑鲉就被查出放射性物质超标。
日本核废水入海,真的安全吗?日本政府到底是别无他法,还是另有算计?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彻底解决核废水问题?
本期硬核看板5分钟,为你解答所有疑惑。
ps.看板娘最近注册了视频号,每天都更新有趣有料的硬核小知识,跪求关注(磕头了)!!
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消息一出,立马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
其实早在2019年,日本环境大臣原田义昭就表示:“核废水除了直接入海稀释外,别无他法。”
日本的决定真的是无奈之举吗?
先回答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核废水被排入太平洋安全吗?
按照东京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是安全的。
| 东京电力公司说“安全”
福岛核废水中,已经查明63种放射性物质。
这些放射性物质产生的核辐射会损害细胞,还可能诱发细胞癌变或基因突变,导致畸形。
短时间内,摄取剂量一旦超过100毫希沃特,人体就会受到伤害,超过4000毫希沃特,将会直接死亡。
2011年至今,东京电力公司一直在想办法对核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采用的ALPS技术,理论上可以除去核废水中除了氚之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
还能将氚的浓度稀释到饮用水标准的七分之一,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注意,这里只是“理论上”。
面对日本自信满满的发言,西方各国也纷纷出来站台,法国专家表示:“按照这个标准排放,造成的辐射影响很小,和福岛反应堆正常运行时基本没区别。”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专家也认为,核废水的排放是安全的,有控制地排放总比意外泄露要好。
这样看来,排核废水入海真的很安全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皆大欢喜了。海鲜该吃吃,海边该玩玩,至于哥斯拉,还得去电影院看。
| 东京电力公司,劣迹斑斑
但理论归理论,实际执行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准,东电不靠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2013年,他们就夸下海口,承诺能将放射性物质含量降至“可以排放的水平”;
但直到2018年9月,几十万吨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该超标照样超标,其中还包括锶-90这种剧毒放射物。
同年,他们还信誓旦旦地说,储水罐中绝大多数的核废水都已经清洁到安全标准以下,只有氚元素无法处理;
但受到调查后,又马上改口,说有效处理的核废水只占总量的五分之一。
再往前翻,东电还承认自1977年至2007年,在对福岛核电站的199次定期检查中,存在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的行为。
一次次承诺,变成了一次次打脸。东京电力公司,真的还有人敢信吗?
将直接接触反应堆的核废水排入大海,此前并没有先例。
但不管排,还是不排,放射性物质都可能通过生物链层层积累,最终报应到人类身上,到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很难预测。
所以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处理核废水了吗?
| 核废水从哪来
想知道怎样解决,就要先弄清楚这些核废水从哪来。
在2011年的“3.11”地震中,福岛核电站反应堆泄露。脱离控制的反应堆,不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当时只能通过灌入海水和淡水来进行降温,只要反应堆一天不燃尽,用来降温的水也会源源不断地往里灌。而接触过反应堆的水,就都沾染了放射性。
再加上周边区域的正常降水和被污染的地下水,它们共同组成了装满福岛一千多个大铁罐的核废水,并且还在以每天140吨的速度不断增加,到2022年,就会到137万吨的储存极限。
| 核废水的处理方式
其实在核废水的处理方式上,除了排入大海,东京电力公司还提供过三种做法: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入大气、固化后埋入地下或者建造更多的储水罐。
在历史上发生的核泄漏中,比如切尔诺贝利和三里岛事故,都采用了排入大气的方式处理核废水,但相较日本百万吨级的废水储量,之前仅万吨左右的排放并不能提供有效参考。
如果固化后埋入地下,最令人担心的还是泄露问题,距地表几百米到上千米都流动着地下水,一旦被污染,一整片区域都会陷入危险。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建造更多的储水罐——装不下了还不能继续建吗?不过,东电不但没这个打算,还出来卖惨:“我们没有位置建更多的储水罐了。”
只不过这个说法很快就被打脸,环保组织FoE Japan放出一张地图,标出福岛核电站的七、八号机组建设用地周边有一块800×800㎡的土地,可以直接拿来建造储水罐。
按照每天增加140吨的核废水来算,在这里建造的储水罐还可以满足最多48年的存放。
而且目前在争议焦点的氚元素半衰期为12.43年,如果存放到48年后,氚的浓度会自然降低到现在的三十二分之一,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也会大大减轻。
可惜,日本并没有这个打算。
| 根本的解决方案
前面提到的处理核废水的方案,其实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是用来临时应急。
因为日本当初的善后方向就是:一边用海水冷却核反应堆,一边等反应堆能量耗尽逐渐冷却,最后进行拆除。
这样做安全性是高了,但等反应堆能量耗完,至少还需要30年。
那么,还有其他更有效的办法吗?
在2011年事故刚发生时,各国专家就针对反应堆的处理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筱川和平基金会发布的《福岛核事故危机与善后管理》中做了总结。
比如俄罗斯的切尔诺贝利专家组就提到,可以投放一枚小型氢弹,使反应堆迅速燃尽。
这个方案听起来危险,但事实上,在大范围隔离的前提下,使反应堆迅速燃尽,确实是可行的。
当时专家们大胆设想、小心论证,有的试图堵住反应堆锅炉上的缝隙;有的想做一个巨大的封闭盒子,将反应堆封存,但由于技术上实现难度较大或造价高昂,都被放弃了。
最终日本政府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案,却又打算在处理核废水上冒险,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排放核废水入海,是一个安全问题,更是一个信任问题。
去年9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前往福岛第一核电站视察时,得知核废水“稀释后能喝”,但他最终也并没有喝。
为什么不喝?
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说,喝了也不能科学说明废水的安全性。
说白了,就是他自己也不敢喝。
现在的日本,没有人能对“核废水符合饮用标准”这个说法负责,也没有人能对核废水安全排放负责。
政府对企业不信任,民众对政府不信任,这样的猜疑闭环让核废水的处理进退两难。
十年前的福岛之痛还历历在目,如果东电继续隐瞒,日本继续逃避,这个伤口不但不会愈合,还会更加醒目。
但最后能感到疼的,就不止是日本,而是整个地球了。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