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ERAS专题 | 王春生:制定并验证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外科ERAS 策略及相应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2021-04-28   米勒之声

当下,心血管病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仍将快速增长,心脏外科手术数量也将会持续增长。

本文由“中华医学信息导报”授权转载
 

编者按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一项多模式、跨学科围术期治疗方案,包括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干预措施,旨在优化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约医疗成本。

与致力于改变麻醉方法和手术技术的“快通道”手术不同,ERAS更注重术后恢复质量,强调由外科、麻醉、护理、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团队提供协同合作,贯穿从门诊到随访整个治疗阶段,并建立审查小组对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和补充。

ERAS的核心在于优化患者术前状态,减少围术期风险,维持术后生理功能,加快术后恢复时间。因此,基于以上目标,ERA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均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阶段管理。

ERAS理念自2007年黎介寿院士团队引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如今已在诸多外科领域得到实践。ERAS是外科发展的趋势,是衡量一个医院外科、麻醉、护理等多学科团队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刊特邀请医学伦理、医院管理、胃肠外科、胰腺外科、骨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麻醉、营养、护理、妇产科、男科等多个专业的专家共同探讨ERAS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前景,以期促进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郭克芳



王春生

 

撰写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 郭克芳 王春生

王春生教授-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心脏瓣膜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心脏瓣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美国心胸外科协会(AATS)委员员、国际微创胸心外科学会(ISMICS)委员、亚洲心胸外科协会 (ASCVTS) 资深会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八、九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创始主任委员、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瓣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卫计委及上海市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委员,荣获卫生部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一等奖、上海市励树教育卫生一等奖、上海市“曙光学者 ”(2003)、上海市领军人才 (2010)、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4)、国家名医盛典-国之名医·卓越建树(2018)、上海医务工匠(2019)、上海好医生(2020)、2020荣耀医者·金柳叶刀奖。
目前每年完成1000余例心外科手术,专长于心脏移植、复杂主动脉瘤 (夹层) 的外科治疗、微创心血管手术的临床与研究。领衔主持晚期心力衰竭的外科综合治疗和主动脉夹层的机制及优化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 “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上海市重大项目等科研基金15项,所主持的心脏移植等研究项目先后获包括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三等奖及其它奖项10余项。
目前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JTCVS (中文版)》、《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及《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临床医学杂志》、《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器官移植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JACC、Ann Thorac Surg等心外科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主编《心房颤动的现代治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胸心外科手术彩色图解》,主译《心脏外科手术技巧》,参编《现代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学》等专著8部,获得国家专利12项。




 

ERAS理念由心脏外科快通道(fast-track)技术发展而来。传统心脏手术麻醉策略是使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术后患者普遍需要在ICU接受持续12~24 h的机械通气。20世纪90年代,由于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及经济压力,许多心脏外科中心开始实行快通道策略,目的是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实现早期拔管(术后6 h内)并减少ICU资源的使用。快通道技术主要致力于提供平衡麻醉以利于早期拔管,并没有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有计划的、多学科的围术期管理方案,且缺乏审核系统和评价系统来监测实施和预后,不利于持续的方案优化。而ERAS策略是对快通道方案的动机、知识及经验的扩展,涵盖整个围术期,通常分为三个部分:术前管理、术中管理和术后管理。每部分都有几个重点领域的组合(图1)。这些组合确定了围术期的医疗常规,并确定了干预和优化的目标。其首要目标是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方案,衡量各干预措施的预后指标,并常规审核方案的依从性及方案的综合效果。


 
心脏外科开展ERAS现状  

 

 

在心脏外科亚专业,采用ERAS策略能否产生与胃肠外科同样的效果?心脏手术患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伴随的高额费用理应使其成为ERAS的理想对象。但事与愿违,心脏外科的加速康复方案却发展缓慢。2015年第一篇心脏手术ERAS的回顾性研究发表,38例全腔镜机器人辅助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采用了以多模式镇痛、减小手术创伤及早期拔管为重点的初步ERAS方案,与33例传统搭桥手术相比,明显减少了输血量、ICU滞留时间与住院时间。2016年第一篇ERAS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发表,在此研究中,Fleming等对比了采用ERAS方案前后的105例心脏手术患者,该方案与肠道手术ERAS方案相似,包括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术中优化镇痛、避免使用长效镇静剂,术后预防恶心呕吐、早期活动及早期肠内营养。尽管方案没有使住院天数缩短,但观察到镇痛改善及感染、急性肾损伤、呼吸衰竭、心房颤动、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2017年之后,关于心脏手术ERAS的研究逐年增多,但依然相对落后于其他外科领域。

究其原因,与以下因素相关:(1)患者疾病严重、病情复杂;(2)手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3)相关学科更多、专业特性更强;(4)适用于非心脏手术的ERAS要素在心脏手术中尚缺少同质、同水平的证据。基于以上原因,造成制定并实施全球普适的心脏ERAS指南非常困难。

2017年国际ERAS协会讨论了加快心脏手术术后康复的相关问题,并确定了一个由16名心脏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和ICU医生组成的多学科小组。小组以现有ERAS指南为蓝本,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寻找干预项目,同意了22种潜在的干预措施。相关文章于2019年5月发表于JAMA Surgery,这是首次针对心脏外科手术快速康复的专家共识性建议。

实施心脏手术ERAS,并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共识与指南,应结合每个中心的状况,按照下列步骤逐步实施:(1)建立团队;(2)识别可能影响心脏手术预后的干预措施组合;(3)掌握这些组合对术后不良事件或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的相关知识;(4)提出解决或减少这些事件或并发症的方案;(5)建立标准医护方案;(6)积累数据评估干预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不断审核方案实施的依从性以及效果,形成持续优化。ERAS并非一项技术,而是整个团队的理念,是以患者的整体快速康复为核心,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精细化和个性化管理,谋求最好预后的信念和行动。


 
践行ERAS经验  

 

 

中山医院心外科团队从未停止过对患者快速、高质量康复的追求。包括对整个围术期管理的持续改进以及外科手术微创化。近十几年来,我科在微创手术领域不断探索,经肋间小切口用于二尖瓣、三尖瓣、房间隔缺损修补、机器人辅助搭桥手术已经非常成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经胸骨旁切口、胸骨上段切口的主动脉瓣及主动脉手术、经导管的瓣膜手术,更是在亚洲居于引领地位。在微创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明显减轻了手术创伤,降低了输血率,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2019年中山医院“心脏瓣膜病微创外科治疗的技术优化和推广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除了“手术微创化”,我科也在持续优化心脏外科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方案,在心肌保护、术中血液保护和液体管理、肺保护策略、体温管理及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并发表了相关文章,并已形成一套初步的ERAS方案。2019年我科心脏手术数量突破5000例,住院时间逐年缩短。2020年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依然完成心脏手术4905例。2020年12月,我们进行了心脏外科ERAS整体方案的探索,在未完整实施ERAS之前,手术室内拔管比例为4.8%,主要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房缺封堵术,手术当天从ICU转回普通病房的患者比例为9.9%;实施ERAS之后,手术室内拔管比例达8.6%,手术当天返回普通病房的患者比例为12.1%。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对于整体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依然在进一步研究中。


 
ERAS是我国心脏外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下,心血管病仍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者数量仍将快速增长,心脏外科手术数量也将会持续增长。2018年在我国共进行了超过24万例心脏外科手术。如何利用ERAS理念,改善心脏外科手术预后,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心脏手术ERAS的多中心研究,以现有共识为依据,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参考其他外科领域的ERAS方案,制定并验证适合国情的心脏外科ERAS策略及相应指南,对于改善我国心脏手术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ICU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花费、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是我国心脏外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编辑:韩静 邢辰

排版:高   冀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1年7期第10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王春生,围术期,心血管,手术,方案,心脏,微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