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国县域医院能力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十):河北篇

2021-05-10   健康县域传媒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有关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自此进入新的发展高度。

记者:富谷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编者按: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有关县级医院的能力建设自此进入新的发展高度。

 

较早时期(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末,要力争使我国9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基本标准要求,50%的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达到县医院、县中医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推荐标准要求。


2019年9月,首批全国300家综合服务能力达标的县级医院名单发布,这是官方第一次发布针对县域医院能力建设水平评定的名单,这300家也被认为中国县域能力建设的示范代表。  这是对县域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肯定,也是强化县域基层争创“三级医院”的重要参考依据,为全国超1万家县域医院的未来发展明确了基本方向,可以预见的是,我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将进入加速发展期,加强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巩固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以及加速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深化综合医改的重要现象。  

 

但究竟为何选择这300家医院作为首批达标医院?有哪些评价标准?这些达标医院的县域就诊率是否已全部实现国家所倡导的“90%大病不出县”的要求?为此,健康县域传媒研究院围绕“达标县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选取了县医院基本能力建设和县域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多项指标,通过对关联医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300家达标医院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本期聚焦河北省,在首批达标名单中,河北省有21家市县医院入选,占全省457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4.6%,其中有9家来自第一二批自行申报名单,占申报总量的11.25%(注解:申报数量统计来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二阶段1000家县级医院名单中河北省共申报80家),另外进入首批达标名单的12家均为新增。

通过对其共性特征分析后发现,进入达标名单的医院中仅有2家三级以上医院,分别是涿州市医院(三甲)和南皮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其呈现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强劲和医疗服务能力强的特征。近年来,以“涿州市医院和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代表的河北省县域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一直处于加速提升阶段,但省内存在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化格局依然明显。



最新数据显示,到2021年2月底,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共有167个县级区划,其中有49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91个县、6个自治县,其中以涿州、定州、安国为代表的保定市内的县级医院的综合能力较为突出,此外像唐山、沧州地区分别有6家和4家进入达标名单,成为河北省聚集达标医院最多的地级市,邯郸和邢台也分别有2家。可以说,在对河北省21家达标医院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各医院间的发展之路有诸多共性与差异,这或许将对全国县级院创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参考。 

      
 
核心观点


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8年》中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河北省有三级以上医院71家,在全国排名第十二位,其中三甲医院46家,位列全国第十六位。在二甲医院数量上,河北省有308家,位列全国第一。


2. 21家达标医院中,实际开放床位数1000张以上的医院有6家,其中最高值为涿州市医院2600张。放到全国范围比较,21家医院的实际开放床位总和占全省比重为5.4%,居于全国第七位。


3. 在(副)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博士的总和占比这一指标中看,有6家医院占比在10%以上,其中最高值为涿州市医院22.05%(441/2000),其次是新乐市人民医院18.8%(141/750)、清河县中心医院15.87%(156/983)、迁安市人民医院15.36%(169/1100)。


4. 20个县域的三层人口结构中,老龄化人口占比较低的是清河县(9.91%)和武安市(9.88%),低于全省占比的平均值(20%)近10个百分点,而占比超20%的有1个县域,即乐亭县,50万常住人口中有18.5万65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36.93%,高出全省平均值近17个百分点,其次是滦洲市(19.4%)。


5. 有7个县市的医卫支出占政府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超40%,分别是南皮县县、沧县、广平县、故城县、迁西县、玉田县和新乐市。此外在该指标中,仅有清河县的占比低于10%,但仍高出全省平均值6.36%近4个百分点,表明这与国家鼓励并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财政投入的大方向相吻合。


整体情况


从两方面看,目标医院的自行申报总量及最终通过率情况和区域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分两批共计申报80家,其中第一批35家,第二批45家,有15家为重复申报,最终有21家进入首批名单,通过率为26.25%。此外,21家达标医院中有12家为新增补名单(如下表所示)。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开创“一核双城三轴四区”的发展新局面。深入实施“两翼”带动发展战略,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以建设雄安新区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发展,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




综合服务能力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达标县医院的共性特征,《健康县域传媒》研究中心从供给(医院等级、实际开放床位数、人才能力、省级重点专科数量、专科专病中心)、需求(县域内常住人口服务情况、老龄及低龄化人口)、财政费用(GDP、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医疗卫生健康支出)三大角度来详细论述。


(一)供给侧:主要包括医院等级、床位数、人才结构、重点专科以及五大中心这五项指标。


1. 医院等级: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8年》中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河北省共有三级以上医院71家,在全国排名第十二位(1-5名分别为广东(206)、四川(200)、山东(181)、江苏(161)、浙江(134),其中有三甲医院46家,位列全国第十六位。除此之外,在二甲医院数量上,河北省有308家,位列全国第一。


报告期内,河北省首批21家达标医院在这一指标上的划分为:19家二甲医院,1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家三甲医院,二甲医院数量占比为90.48%。



基于此,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相应的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空间。下一阶段继续创建更多“三级医院”仍将是其推进医改的主要目标,而这其中更为重要的则是充分依据本省各地区的经济要素、人口要素和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进行优选和重点培育,从政策上和资金上加强对上述县级医院的支持。


2. 实际开放床位数:以各医院官方公示的实际开放床位数为准,数据范围2019-2020年。


新时期,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床位规模成为常态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中明确要求,县级综合性医院的适宜床位规模为500张,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800张,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为1000张。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逐步压缩,并对部分单体规模过大的公立医院进行拆分试点。 


很显然,按照上述设置规划,全国大部分县级医院均超标,较多实力强劲的县级医院床位规模在1000张以上,对此有关专家建议,除去服务担负和服务能力强的三甲医院外,三级医院的适宜床位规模区间值为600-1300张,由以1100-1300张为最佳,在此范围内,规模效率较高且规模报酬递减或不变。



整体上看,河北省21家达标医院有17家的床位规模在500张以上,另有4家未在其中。其中床位数1000张以上的医院有6家,其中最高值为涿州市医院的实际开放床位2600张。而南皮县人民医院(三级综合)的床位规模在1000张以下,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有5家二甲医院的床位在1000张以上,分别是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故城县医院、定州市人民医院、遵化市人民医院、迁安市人民医院。


如下表所示,放到全国范围比较,21家医院的实际开放床位总和占全省比重为5.4%,居于全国第七位。1-5位分别为山东省(60家,14.9%)、江苏省(33家,10.14%)、湖北省(23家,8.92%)、浙江省(29家,8.78%)、新疆(5家,8.08%)。



3.人才结构:人才结构层次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具体如何搭建人才梯队仍需依据医院自身定位和实际承载来决定。


人才结构中,尤以副高级职称以上和研究生博士的数量为重点,这是县域医院提升服务能力的基础和动因,但人才的流失与短缺一直也是县域医院老生常谈的难题,达标医院的人才结构相对于庞大的县域基层而言,仍是局部问题,但利好的消息是,随着达标医院和晋升三级医院通道的打开,人才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加强。



如上表所示,从四个区间分析:2000人以上、1500-2000人、1000-1500人和1000人以下,分别有2家、2家、6家和11家。其中最高值为定州市人民医院(二甲、2063人)和涿州市医院(三甲、2000人),均位于保定市,而有8家医院的在职职工数量在1000-2000人。


再细分到(副)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博士的总和占比这一指标中看,仅以全披露数据的8家为研究对象,有6家医院的该项指标占比在10%以上,其中最高值为涿州市医院22.05%(441/2000),其次是新乐市人民医院18.8%(141/750)、清河县中心医院15.87%(156/983)、迁安市人民医院15.36%(169/1100)。



如上表所示,仅以披露的数据信息为例,与全国其他各省相比,河北省21家达标医院在这两项指标的总和为2394人,占全院在职职工总数21111人的比重为11.34%。


人才结构的优化也是县医院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通知》中对于人员配置有着明确的配比要求:1. 实际开放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至少1:1.3;2. 实际开放床位数与护理人员之比至少1:0.6;3. 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病区护士之比至少1:0.4。



如上表所示,高于1:1.3这一比例的共有10家,其中最高值为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1:1.76)和定州市人民医院(1:1.75),此外仍有11家医院的人员配比低于该基准线。其中,最低值为沧县人民医院(1:0.72),进一步说明河北省内各达标医院之间仍有一定差距,以同一县域内的两家医院为例,清河县人民医院和清河县中心医院间差距明显。对于能力提升而言,在床位限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卫生技术人员供给成为待解决的问题。


4. 省级重点专科:医院发展靠学科,学科发展靠技术,因此县级医院学科发展要以优势和特色技术发展来促进。


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中对部门设置的规定为15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科室(具体如下表)。



公开资料(各医院官方web或微信端)显示,21家达标县级医院在基本诊疗科目(15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科室)设置上相对健全,这与要求中提出的补齐薄弱专科,提升专科服务能力相契合。如下表,在省级重点专科建设数量上,黄骅市人民医院的血液肿瘤科成为达标医院中的唯一,细分到市级重点专科层面看,仅以披露信息为参考样例,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成为重点建设科室,像新乐市医院、兴隆县人民医院、迁西县人民医院、玉田县医院、遵化市人民医院和南皮县人民医院的该科室建设与发展有较高提升。



5. 专科专病中心:积极践行国家相关政策,五大中心建设工作在达标医院中取得较高成效。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在地级市和县的区域内,要继续优化急诊急救服务。建立院前医疗急救中心(站)与院内急诊的信息共享机制,力争到2020年,各地逐步建立起基于“五大中心”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实现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快速、高效、高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合资源,探索开展有医疗服务需求的非院前医疗急救患者的转运服务,加强相关工作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在此政策的积极指引下,创建五大中心成为各家的重点工作内容,但本级医院适用哪个版本(国家级或省级)仍有较大差异,统计结果显示,五大中心的创建和落实工作在河北省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1家达标医院中仅有2家完成了4大中心建设,分别是涿州市医院和黄骅市人民医院,而其余19家则成功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而危重症儿童和孕妇中心在21家均未落实。


(二)需求侧:剖析完供给侧现状之后,我们再来看需求侧的实际情况,本报告中主要从就诊服务情况、老龄化人口两个层面展开。


1.县域内就诊服务情况:包括常住人口和总诊疗人次两个方面的统计数据,最终得出县域龙头医院的医疗服务情况。


首先是对常住人口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21家医院所在县域中,常住人口超百万规模的仅有定州市1个(122.69万人)。在“50-100万”和50万以下两个区间规模的分别有11个和9个,分别是:临城县和广平县的常住人口一直处于全省较低位,分别有21.9万和30万。



其次是总诊疗人次(上表中的“年门诊量”一栏)方面,仅以披露这一指标数据的医院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18家医院,其中遵化市人民医院的年门诊量达130万,超过本县域内常住人口近1倍。


有了县域常住人口和医院年度总诊疗人次的两项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年度内,医院的医疗服务情况,而就诊情况能够直观反映出该医院对本地常住人口的覆盖情况以及医疗服务能力的高低。


如表所示,剔除涿州和清河3家医院后,有8家医院的服务半径覆盖率在90%以上,其中,遵化市人民医院、南皮县人民医院、黄骅市人民医院、泊头市医院、广平县人民医院、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新乐市医院和玉田县医院。说明其均有较出色的医疗服务能力,进而带动县域就诊情况明显高企,使得患者的留存率以及外部患者的转入量明显突出。此外,仍应引起重视的是沧县医院和兴隆县人民医院,其就诊情况与全省平均值91.57%之间仍有非常大差距。


2.老龄化人口:按照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统计路径可知,我国常住人口结构基本分为三层,0-14周岁的低龄人口,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和15-59周岁的社会有效劳动力人口。


对人口结构的精准统计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在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因地制宜的开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向,这是“健康中国”战略得以落实的有力保障,现阶段而言,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的慢病管理,医防融合,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举措无不需要对县域人口进行精准覆盖,家庭医生签约则是以上定位得以实施的重要抓手。



如上表所示,21个县域的三层人口结构中,老龄化人口占比较低的是清河县(9.91%)和武安市(9.88%),低于全省占比的平均值(20%)近10个百分点,这对上述三县市的医疗机构而言是个利好消息,相应的医防融合压力较小。此外,老龄人口占比超20%的有1个县域,即乐亭县,50万常住人口中有18.5万65周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36.93%,高出全省平均值近17个百分点,其次是滦洲市(19.4%)。这将给地方医疗机构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如何管理好和服务好这部分人口,成为这些县域医院的重要功课。


(三)财政费用:最后看达标医院所属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决定医疗资源分布和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素,本报告中我们纳入GDP、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医疗卫生健康支出三项指标。一般而言,GDP越高,政府的公共预算收入就越高,相关的医疗支出总额也会有所调整。


1.GDP:



从GDP来看,21家达标医院所属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多集中于唐山、保定一带,600亿以上的县域有2个,其中迁安市以957.8亿元位列首位,其次是武安市(638亿元)、遵化市(424.3亿元)、滦洲市(396.2亿元)。


结合医院等级看,20个县域中的2家三级以上医院的GDP值分别排在第5和第17。从增幅情况看,河北全省平均值为6.8%,而20个县域的平均值为7.48%,高出0.7个百分点。剔除临城县外,有8个县域增幅低于全省平均值。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医卫健康支出:为了了解河北省各县域对于这一领域的投入情况以及公立医疗机构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健康县域传媒研究院将18个披露数据完整的县域纳入统计范畴(剔除泊头市和临城县),并以此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如上表所示,有7个县市的医卫支出占政府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超40%,分别是南皮县、沧县、广平县、故城县、迁西县、玉田县和新乐市。此外在该指标中,仅有清河县的占比低于10%,但仍高出全省平均值6.36%近4个百分点,表明这与国家鼓励并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财政投入的大方向相吻合。


 
健康县域传媒研究院观点: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以7591万常住人口位列全国第六,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如何,尤其是如何实现提质达标?如何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参考指标,从数据层面看,现阶段,河北省在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了量上的突破。从医疗资源层级看,河北省以308家二甲医院,位列全国第一。


2020年7月,在河北省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上,许勤组长指出,要进一步把“四医联动”改革做深做实,首先是持续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举措,把药品耗材价格“降下来”,坚持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落实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让医疗服务价格“动起来”;其次是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将医疗保障效能“提上来”,落实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把医疗服务行为“管起来”。第三是要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提质增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医改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成员单位强化责任担当,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发展,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统计说明:  
 


本专题的统计范围为河北省21家达标县医院所分布的9市20县(区/市),分别是新乐市、兴隆县、乐亭县、滦洲市、迁安市、迁西县、玉田县、遵化县、香河县、涿州市、定州市、泊头市、沧县、黄骅市、南皮县、故城县、临城县、清河县、广平县、武安市。


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没有在文中标明具体出处的数据来源如下:


1.人口数据:常住人口、老龄人口,来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0年度。


2.县域GDP数据:均来自各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0年度。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医疗卫生健康与计划生育支出数据:均来自于各县政府预决算2019-2020年度。


4.医院门诊量、床位数、人才数、重点专科、专科专病中心五方面数据:均来自医院官方披露数据和政府档案。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河北省,县域,医院,建设,床位,人口,数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