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管理者把握好发展方向和节奏感,一步一个脚印去改善,以老百姓为中心,就能把当地卫生医疗卫生情况做好做实。
记者:梅志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今年要办的一件大事就是实现医院信息化上的互联互通,致不致富,先把路修好就有办法做,互联互通一定要走在前,数据中心平台做好以后,剩下的工作推进起来就方便了。”近日,化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张晟向《健康县域传媒》记者讲述医院发展规划,从临床到管理,仅担任院长一年多时间,37岁的他鬓角已生了白发。
化州市位于粤西地区,隶属于广东省茂名市,常住人口为130多万,化州市人民医院是一家三级医院,开展床位数1200张床位。张晟原本是南方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2020年初,伴随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的帮扶政策,作为南方医院第二批下沉专家担任化州市人民医院院长。
据了解,在帮扶的57支队伍中,张晟是唯一一名担任法人和院长的专家。“别的专家沉技术,我是连人带技术完全下沉到化州。”张晟笑着向记者介绍到。
张晟,2013年博士毕业后便留在南方医院工作。2018年,广东省选取54家高水平三甲公立医院的57支队伍,“组团式”全覆盖帮扶57个县78家县级医院。南方医院对口帮扶单位之一便是化州市人民医院。
“2018年,我作为南方医院第一批下沉专家来到化州,刚到化州时感觉老百姓对化州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治水平不太信任。”张晟坦言,加上周边有高州、茂名、湛江、玉林等地更高水平的医院,化州市老百姓更愿意外地就医。
2018年以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先后派出16名年富力强的青年专家,“组团式”对口帮扶化州市人民医院,张晟的工作则是帮扶化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
来到化州市人民医院后,张晟送过年轻医生几本医学上的专业书,年轻医生在看完后,纷纷跑去向张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这样,交流慢慢多了起来。当前,化州市人民医院开始形成一种氛围——大家开始愿意去学习,学习氛围渐渐浓厚。
“2018年,医院骨科中心一年的手术量是1700台左右,2019年就增加到3000多台次,床位也从65张增加到80张,三四级手术率更是从原来的4%增长至44%。”谈到帮扶成效,张晟列举了这样一段数据。
经过一年多的帮扶,化州市委组织部就向广东省委组织部和南方医院提出申请,想邀请张晟到任化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就在化州市人民医院提出申请时,张晟刚刚拿到哈佛医学院博士后的邀请函,其向医院申请到的留学基金也已批准。
选择在科研研道路上继续深造还是来一个欠发达地区当院长?张晟选择了后者。对此,南方医院的同事们对此举很不理解。
张晟是江苏人,2019年10月,他陪母亲到她当知青下乡的农场探亲时发现,很多与母亲同龄的朋友大多因“小病不看,大病靠扛”相继去世,这让张晟觉得很不可思议。
“自己学医这么多年,一辈子如果做1万台手术,最多能帮1万个家庭,但如果能帮助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帮助的就是几万甚至上百万家庭,这会是更有价值的事情。”张晟说到。
一番内心纠结之后,张晟毅然选择前往化州。
2019年12月26日,张晟再次来到化州市人民医院,这次他担任的是院长一职。“我在报到的第一天就被叫去做手术,从上午10:00到晚上7:00做了三台大型手术。”张晟谈道,晚上,医院组织大家一块吃晚饭、合影,他也没赶上,来到化州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万事开头难。从大医院到小医院,从临床医师转变为医院院长,在张晟看来,做一名帮扶专家更多关注的是疾病,拿好手中的手术刀,而作为一名下沉帮扶的院长,首先要认真去看,去体会,去感受,去分析,在给职工定目标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方法。“目标的制定需要管理者的思维、知识和智慧,与当地结合起来,这就是帮扶要做的事。”张晟强调。
“有些难题可以绕过去,有的绕不过去,但还得想办法把它解决掉,无论这条路多难走都得坚持下去。”张晟举例道,以改革医院绩效考核方案为例,期间他多次到临床科室、行政办公室中去与医务工作者交谈——只有打入到医务群体中切身去了解,别人才敢跟你说医院存在的问题。同时研究医院之前所制定的所有文件,并充分预估新方案落地后产生的效果。
此外,张晟对每个不同职称的医生都定了目标。“刚入职的医生,就要求他先完成最基本的学习和病例质量,以看病为导向。主任以上的医生要去参加更高层次医院的进修培训,以前可能到湛江、茂名等地。”张晟强调,医生外出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到最好的平台,这样才能了解该领域全国的顶尖水平是什么,才能从内心中激发出医生自信,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从而形成目标。
近两年,化州市人民医院从南方医院借了十几名博士长期驻扎在化州,短期内解决化州市优秀资源紧缺问题,但并不是长远之计。
据张晟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将骨科医生送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长征医院等,通过搭建这样的桥梁,给本地医生带来更好的进修培训。同时医院鼓励医院的中青年医师深造。
“我们今年有二十多人报考了在职研究生,通过深造,培养医生研究文献,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也是为下一步医院发力科研项目打基础。”张晟谈到。
据了解,在南方医院“组团式”帮扶下,2020年,化州市人民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在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排名由第19位上升到第9位,业务量增长居全省第一,9个专科进入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前20强。从县域内住院率上看,已从2016年的78.3%提升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87%,在全省57个县(市)中排15位。
“医院运营要与领导班子形成合力才能同向聚力发展。”张晟补充道,医务人员晋升到副高以上时,要让他到行政科室轮转一年,兼职行政管理专员,参与到医院行政管理中去,有了这个管理理念以后,就可以进到医院青年专家人才库里,后期也便于跟上医院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在南方医院的大力帮扶下,化州市建立起了完整、优质的市、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化州市确定了由化州市人民医院牵头与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茶根医院、18间卫生院、6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334间公建村卫生站,组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
“医共体的发展当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样,目标是过海,但并不是从A路过海,因为每条路都可以去过海,具体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个县应该有自己的考虑和自己的决策权。”张晟如是说。
张晟到乡镇义诊
“医共体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定义好乡镇卫生院专科化建设。”张晟举例道,化州市有27个乡镇卫生院,比如挑选两个镇作为慢病管理试点,在这个实施过程中化州市人民医院就带着资源来到医院,中间产生的所有红利都给到这两个镇卫生院,将慢病管理的模式做通,再选两个镇卫生院就做肿瘤筛查,再选两个做危急重症急救急救中心……
在“红旗医院进百村”系列活动所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化州市人民医院以主任负责制为推动力,一科对一或多个卫生院联动,选派72名医护业务骨干“组团式”帮扶市总医院24个基层分院,分别在24个分院建成一个市总医院专家工作室、一个特色门诊和共建一个联合病房以及打造一个业务培训体系,科室骨干下沉基层通过传帮带提升各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并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医共体建设需要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以课题带动,作为试点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一边做一边归纳总结,最终总能探索探索出一套能够双赢的模式后,再将其他卫生院加入到其中。”张晟如是说。
“很多医院什么都想做,我觉得做事情应该循序渐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像浙江、江苏这些发达地区,都是先把路探出来,模式走出来,要不然盘子搞的很大,但里面全是空房子,造成资源浪费。”
“医院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会有个过程。”张晟表示,作为管理者把握好发展方向和节奏感,一步一个脚印去改善,以老百姓为中心,就能把当地卫生医疗卫生情况做好做实。
责任编辑(实习):孟晴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