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奖章,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纪念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在改善战地伤病人员护理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
导语
5月12日,全球护理界最受瞩目的奖项、2021年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的获奖者名单公布,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5名杰出护士被授予南丁格尔奖章。
其中,来自中国的3名护士获奖,她们分别是
成守珍(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
胡敏华(女)江西省南昌市第九医院护理部主任
脱亚莉(女)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南粤巾帼十杰”、58岁的护理专家成守珍三度请缨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作为中山一院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带领150名队员奋战两个多月,被队员们称为“定海神针”,为武汉抗疫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成守珍主任武汉归来后,再度请缨远赴塞尔维亚抗疫,她说:“呼吸重症护理是我的专业,当党和国家需要我出征援塞时,我职责所在,责无旁贷。”成守珍担任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与专家组成员共同战疫一个多月,走遍塞国东南西北定点医院,老人院,聚集场所,深入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了解疫情防控、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解答,分享中国及“武汉经验”。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塞尔维亚在欧洲乃至国际,疫情控制卓有成效,使用呼吸机人数从去时的53人下降到10人以下、住院人数从2023降低到470人。被塞尔维亚国防部授予保卫国家荣誉勋章。
胡敏华从事传染病临床护理32年,参与江西省艾滋病治疗中心的创建,并打造全省艾滋病专科护理的特色品牌。她坚守抗艾一线20年,累计救护艾滋病患者2000多名,陪护抚慰艾友及家属2万余人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身先士卒、奋战一线,规范隔离病房管理制度流程。作为江西省第七批、南昌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员,她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圆满完成驰援任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
她牵头成立抗艾志愿服务团,医生、护士、艾滋病感染者和社会爱心人士1000多人在她的感召下,积极加入志愿队伍。她积极与公益组织合作,为艾友争取社会支持与援助;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构建全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她还是第十八届“贝利·马丁奖”获得者、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服务总队优秀志愿者。
从事护理工作26年里,脱亚莉始终勇毅笃行着南丁格尔精神,以扎实的护理专业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用爱心、细心、精心呵护着每一位病患。在抗击非典、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的援鄂战疫中,她以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塑造了护士的新时代新形象。
据统计,支援湖北期间,脱亚莉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人,其中重症患者132人、危重症患者24人,治愈出院135人,两次化解了重大感染事故,实现了全体队员零感染、零投诉,安全生产零事故,被武汉协和医院重症救治组赞誉为“坚守性、主动性和执行力的楷模”。
小编梳理时注意到,3位获奖者均曾在2020年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其中,成守珍、胡敏华是“60后”,脱亚莉是“70后”。
2020年1月28日,脱亚莉随队抵达武汉,身为庆阳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脱亚莉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支援,2月7日,她主动请缨支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区。在武汉奋战期间,脱亚莉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特殊而庄严的火线入党方式成为预备党员,去年9月,脱亚莉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月7日,成守珍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队员们抵达武汉,医疗队接管了协和医院西院的两个病区,所接收的多数患者为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援鄂护理组被广东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成守珍在受访中曾提及从事职业的初心,“无论外在有多少光环,首先我们是护士,护士就是要挽救生命、促进健康。这是我们的天职。”
2月15日,刚从南昌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隔离病房走出的胡敏华,还没来得及休整,就接到上级指令,参加江西省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支援江汉经济开发区方舱医院。而在抗艾、防艾这个特殊岗位上,胡敏华已经坚持了21年,共救护了3000多位染病患者。
自1983年参与第29届南丁格尔奖章评选以来,我国已有83位优秀护理工作者(包括第48届获奖者三位)获此殊荣。历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都有哪些特别的故事呢?为什么奖章会授予她们?
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在中国谈论南丁格尔奖,首先想到的必然是王琇瑛。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红十字会委员会颁发的南丁格尔奖章和奖状的护士,第一个获得英国皇家护理学院荣誉校友称号的护士。
1931年,王琇瑛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校毕业,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助教及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的公共卫生护理与健康教育科教师。自协和医学院毕业近二十年间,王琇瑛为协和医学院护士学校和卫生护理进修班培养了公共卫生护士近500名。
在朝鲜战争时期,王琇瑛代表中华护理学会组织了第一个护士教学队,亲自带队,赴沈阳为后方医院培训了五十余名优秀的护士长,并到鸭绿江边考察战场救护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方阵中,“同心共筑中国梦”群众游行“众志成城”主题彩车上面,成翼娟教授身穿护士服、佩戴南丁格尔奖章站上彩车,令许多护理人倍感骄傲。
公开资料显示,成翼娟教授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树立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先进典型。成翼娟教授从事护理工作51年间,15年扎根贫困山区基层医院,34年服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线护理岗位和管理岗位。她先后四次参与重大地震灾难救援,率领华西护理队伍,圆满完成上千名危重伤员的救治任务。
自己成长在地区医院,从最基层的公社医院、区医院、县医院,一步一步走到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成翼娟教授深知,培养人才、带好队伍、发展学科,是作为带队者的工作重点,她在国内率先进行整体护理改革,以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模式创新,使护理质量大幅提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护理“老兵”,她积极推动四川专科护士培养,2009—2016年,四川已建立15个专业12个专科护士培养基地,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护理专科骨干上万名。
李秀华,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奖者。19岁开始从事护理工作,从普通的中专生成长为国内护理学领域鲜见的健康保健学博士,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第25届、26届理事长。
2003年SARS肆虐,时任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主任的李秀华带着同事连续奋战100多个日夜,精心护理近200名SARS危急重症患者。她还推行护理部主任查房制度,平均每3天一次到一线查房,检查指导护理工作。她倡导护理改革,在中日友好医院率先实行护理岗位管理,创造性建立了护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护理委员会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
此前,灾害护理、灾后康复技术一直是我国护理学的短板。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李秀华立即筹备成立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开展救援医学护理师资培训,使中国的灾害护理从小到大,从应急到主动有序。在与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护理组织中断联系66年后,2013年4月18日,她带领中华护理学会重返国际舞台,实现了几代中国护理人的梦想。
护士权益也是李秀华一直关注的重点,她大力倡导政府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建议护理人才列入国家紧缺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护士条例》的颁发,并呼吁尽快制定《护士法》,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申请设立了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肯定护士在护理学术领域的贡献,鼓励护士进行科技创新。
2003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主任护师巴桑邓珠荣获第39届南丁格尔奖,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男护士。
巴桑邓珠与护理工作结缘是在1971年。那年,他怀着成为一名“门巴”的愿望,走进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可事与愿违,他被分配到护理专业,这让他苦闷了很久。走进护理课堂,巴桑邓珠听得最多的一个名字就是南丁格尔。渐渐地,追求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卫校毕业后,巴桑邓珠被分配到州医院手术室,成为当地第一代藏族男护士。
来州医院就诊的大部分是藏族农牧民患者,大多数不懂汉语,而医务人员又多数不懂藏语,语言交流不畅为诊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每当这个时候,巴桑邓珠就主动担当导医和翻译。碰到困难的农牧民患者,他还会拿出钱为他们补贴生活费和医药费,当地群众都知道州医院有一位好“门巴”。
上世纪90年代,巴桑邓珠参加过炉霍县7.9级地震、石渠县特大雪灾等十多次灾害救援工作。他在电力中断医疗设施简陋的情况下,于帐篷中协助医生开展救治工作;在雪灾中,他深入最偏远的灾区,忍受饥饿和严寒救治冻伤的灾民,与救援队一起挽救了数以百计的灾民。
2019年,福建省省立医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李红荣获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颁发的第47届南丁格尔奖章,成为47届中国唯一获奖者。
李红教授作为我国知名的护理学专家,一直在努力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她带领护理管理团队在国内率先尝试建立专科护士培养制度、设置专科护士岗位,制定福建省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和培训基地建设标准,为福建省培养专科护士2000多名。她在国内较早地建立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开发病房护理人力管理信息系统,获得国家专利。其管理论文曾被《柳叶刀》杂志录用。
李红在重症和老年护理研究中也取得进展,曾获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一等奖。她致力于推进我国健康管理学科的创建与实践,带领研究团队在福州城郊开展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与慢病患者健康管理相关的宝贵资料,据此向福建省发改委提交《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对策研究报告》。
在我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护士占比超过一半。截至2020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470多万。“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是医生的“眼睛”,是值守在病床旁的“哨兵”。2020年初,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全国4.2万余名医务人员奔赴湖北战“疫”前线。其中,护士有2.86万名,占总数近七成。
2020年10月1日,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他深情讲述了广东援鄂医疗队“00后”护士刘家怡的故事。
南丁格尔奖章,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纪念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在改善战地伤病人员护理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
纵览历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名单,每一位当选者都在其深耕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每位都值得中国护理人尊敬。正是因为有这些护理学界领军人物的带领,护理发展才能向下一个高点跨越。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