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冲刺者悉数亮相CMEF,医学影像AI发展释放哪些信号?

2021
05/18

+
分享
评论
财健道
A-
A+

随着后续各家头部企业的陆续交表,医学影像AI企业的研发、运营、营收等各方面数据进一步揭开,行业市场现状也将被更清晰地呈现。






近5000家企业参展、超10万观众驻足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成为医疗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刚刚结束的CMEF2021春季展上,数坤科技、科亚医疗、深睿医疗等医学影像AI企业悉数到场。数坤科技首发“数字人体”影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科亚医疗展示多个诊断及治疗产品线,联影智能则推出区域医联体影像共享和协作平台……
 
在展台上“亮产品、秀肌肉”的同时,其在资本市场的较量也争分夺秒,多家企业冲刺IPO,“医学影像AI第一股”呼之欲出。加之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接连获批,部分产品商业化进程逐步推进等,种种信号表明,作为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医学影像AI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01


 
“数字人体”:多病种多场景应用拓展

医学影像,如数字X线摄影(DR)、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是疾病筛查和诊治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也是辅助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

由于诊断结果具有格式标准、易于获取和利用等特点,医疗影像被普遍认为是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中可最快落地的领域之一。
 
在此次CMEF春季展中可以明显看到,与医学影像AI发展之初“扎堆”肺结节的景象大不相同,行业头部企业的产品线正在向多病种、多场景等方向丰富拓展。
 
最具代表性的是,4年前以冠脉CTA人工智能产品起家的数坤科技,已从单一的心血管疾病领域,拓展至脑血管、肺部病变、肝脏病变、肌骨系统等多个部位的不同病种。5月13日,其展台推出了新颖的“数字人体”计划,吸引了大量业内同行驻足围观。  

 
所谓“数字人体”,是数坤科技对AI影像产品“数字心”、“数字脑”、“数字胸”、“数字肌骨”、“数字腹”等集合概括,从应用场景来看,包括冠心病、脑梗塞、肿瘤、外伤、胸痛中心等,可辅助医生提高阅片速度和质量,甚至给出精准的诊断结果及术前规划建议。
 
以其与北京友谊医院共同研发,于近日首发的肝脏MRI医学影像处理系统“数字肝”为例,可以做到不同序列自动识别、多个病灶自动提取、肝脏背景自动评估、体积自动测量、病灶征象自动描述等,并且能够自动生成标准化结构报告。据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主任杨正汉教授介绍,“全球范围内,从发表的论文来看,仅有少数论文涉及到肝脏 MRIAI,而且都是单一任务的研究。肝脏MRIAI 系统是一个整体诊断方案,有望在肝脏局灶病变 MRI 智能诊断方面取得突破。”
 
除了冠脉、肝脏、肺结节,放眼整个医学影像AI,其应用还遍布于骨科、眼科、乳腺等不同疾病领域,除数坤科技外,其他头部企业也均向多病种延伸。可以预见,不同企业间疾病领域交叉、“正面PK”的局面将越来越频繁。并且,这种较量已不仅仅局限于三甲医院,大部分成熟产品早已延伸至县域医院,用以缓解基层放射科医生短缺、分布不均及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

02






 
商业化“试炼”,探索差异化路径
 
当各家产品日趋成熟,曾经一度被认为“卡住”难突破的注册审批环节,早已不是问题。从2020年至今,陆续已有科亚医疗、联影智能、数坤科技、深睿医疗、安德医智、推想医疗、硅基智能、Airdoc等超10家企业陆续获得了NMPA颁布的AI三类证。
 
这也意味着,医学影像AI产品必须直面商业化的“试炼”。目前,在全国范围层面,该类产品仍属于新型应用,尚无统一收费规则或标准。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上海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刘士远曾透露,部分省份已经开始为AI产品建立收费目录,但具体落地仍需时日。
 
从目前实际探索来看,不论应用于何种疾病领域,医学影像AI从诞生之初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为医生提质增效的智能工具,因此其买单方即医院而非患者。
 
最开始,医学影像AI都是以免费试用的方式进入医院,而经过前几年的市场教育和产品的不断迭代优化,现今部分产品已经能够得到医院“真金白银”的认可,而至于具体售价,「财健」检索医院对于肺结节AI辅诊产品的招标信息发现,进入一家医院的售价可能达几十万元。
 
例如,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2月发布的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采购中标公告显示,该院采购的医准智能研发的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交金额为49.6万元。  

 

而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9月发布的一则采购项目中标公告,推想科技的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在进入该院时的中标价格为89.6万元。


   
据《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测算,现阶段,院端付费集中在三级医院,渗透率大概是4.5%-7%。随着产品价值不断被认可,医院付费意愿提升,2023年渗透率或达到15-20%。
 
除了医院买单外,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卫生主管部门以政府集中采购形式付费的模式。2019年9月,杭州市西湖区卫生健康局便以该形式采购了德尚韵兴的基层医疗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项目,中标价格为235万元,数量未知。  

 
而对于县域市场,考虑到支付水平有限的客观限制,有分析师认为,医学影像AI行业将探索按医疗服务费分成的模式,即按照诊断量或者调用量收费。
 
具体而言,医学影像AI在基层医院的作用,不仅仅能够提升其医生的工作效率,更能提升其影像诊断水平。这时AI可以跟医生一起协作阅片,相当于提供医学影像诊断服务,即能够与基层医院进行服务费分成。

03


 
IPO冲刺,谁将成为“医学影像AI第一股”?
   
在商业化进程逐步向好的同时,医学影像AI企业在资本市场重新迎来热潮。一方面,在一级市场,仅2020年该行业已披露的融资案例就超过10起,其中绝大多数在亿元级人民币以上。
 

在资本加持下,头部企业顺利度过“寒冬”,行业格局初步形成。粗略统计,我国目前有100家医疗AI企业,其中从事医学影像AI产品开发的占半数左右。而头部企业则集中在10家以内,数坤科技更是在8个月内陆续获得3次上亿融资,累计金额约达10亿元。
 
另一方面,多家相关企业已明确释放冲刺IPO信号。科亚医疗于今年3月16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申请版本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而推想医疗、Airdoc分别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被媒体曝出,已同证券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IPO。
 
从招股书来看,科亚医疗此前的商业化速度可能慢于其他企业:其2019 年、2020 年营收分别为 116.7 万元、70.9 万元,主要来源于和医院合作的科研服务,深脉分数医疗AI产品还没有带来任何营收。
 
但其在过去一年里奋起直追,到2020 年底,科亚医销售团队已拓充至181人,这个数字相比2019年整整翻了一倍,并且略多于科研团队的160人。同时,深脉分数医疗AI产品已先后打通多个省份物价环节,包括河北、安徽、山东、江苏等。
 
而随着后续各家头部企业的陆续交表,医学影像AI企业的研发、运营、营收等各方面数据进一步揭开,行业市场现状也将被更清晰地呈现。
 
  - END -



????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2020.12
【2】《【行业洞察】深度解析AI医学影像如何突破AI落地难瓶颈》,水母研究,2021.0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工智能,IPO,肺结节,AI,医学,影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