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失眠在中医学中又被称为“不寐”“不得眠”“卧不安”等,认为其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衡、营卫失和等。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对失眠症进行干预,可以达到整体护理、调和阴阳营卫的目的。中医学认为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黄帝内经》载有:“耳者,肾之官,肾气通于耳。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小肠经、三焦经和胆经更是直接入耳,其余经脉或经过别络入耳,或循行于耳周,即所谓“十二经通于耳”“耳,为宗脉之所聚”。现代医学对耳的认识更为精细,从解剖上说,分布于耳廓的神经十分丰富,既有与脊髓颈2-颈4节段相连的躯体神经,又有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还有来自颈交感神经节,沿着血管分布的交感神经[7]。此外,由张颖清教授提出的生物全息理论认为身体上的任一独立部分都是整体的缩影[8]。耳部为身体发育度较高的全息胚胎,耳具有“人体穴位的全息缩影”之称,通过对相应耳穴及其所属神经进行规律充分的刺激,达到调节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状态,从而治疗失眠是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的基本机制[9]。
目前,失眠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西药治疗以苯二氮卓类(BZD)为主,BZD对于急性失眠患者起效迅速,但长期服用BZD会出现宿醉效应、共济失调、行为认知障碍等副作用。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目前失眠障碍的一线疗法,其从患者的情感认知上进行宣教,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改善失眠状况。但该疗法治疗周期长、起效较慢、费用高昂,且其对医者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在临床上难以大范围开展。物理疗法包括传统中医针灸、迷走神经刺激技术及重复经颅磁刺激、光照疗法等。耳穴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具有副作用小、绿色、环保、“简、便、廉、验”等特点,其在失眠中的作用也已经得到了验证[10]。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选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为主穴,配穴根据辨证加减肝、胆、胃、脾、肾等穴位,选用王不留行籽为贴压材料,进行单侧取穴。按压频率为1~2 min /次,每日4~5次,双耳交替进行,每3d更换耳贴1次,按压力度适中,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局部有酸麻胀重感为宜[11]。贴压后嘱咐患者按压注意事项:按压时不可太过用力,避免压破耳部皮肤发生感染;以指腹对准耳穴贴压部位进行垂直按压,不可揉搓贴压部位,防止耳穴贴压部位位置发生偏移;当患者对耳穴贴发生过敏时,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随着失眠人群的日益增多,耳穴疗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中医护理技术用来治疗失眠症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由最初的单纯耳疗发展成现在的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均收到不同程度的疗效。与其他中医药疗法联用,更能有效地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睡眠及生命质量。随着耳穴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耳穴的各层次研究将得到不断地提高与完善,其在失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也将进一步得到验证。
(简凡)
参考文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