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讨好型人格吗?

2021
05/27

+
分享
评论
健康头条
A-
A+

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而不是讨好他人的人。



人类因为能互相合作,和谐相处,因此才能生生不息,繁衍至今。

但存在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为了和别人达到和谐相处牺牲了太多,其程度已经远超正常人。

我们认为这些人具有讨好型人格。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经常会依靠取悦别人来认可自我。

他们很难说不。

他们会因为说不而感到内疚,担心别人会认为他们自私,或者不够体恤他人。

所以,为了让他人认为自己有价值,为了被别人接受,他们总是答应别人。

研究表明,这种心态有着深刻的根源。

《人类神经科学前沿》杂志上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讨好型人格的人的大脑活动和经常拒绝的人存在差异。

根据功能磁共振扫描仪的显示,实验对象如果是不经常表达反对的人,当他们一旦反对时,他们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就会亮起。

不管取悦他人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养成的坏习惯,如果总是向他人退让而忽略自身利益,会破坏自己的幸福。

讨好型人格会常常认为被他人认可的感觉能够让自己快乐。

但是总是要考虑到他人的心情,会使他们不可避免地感到压力、疲惫、焦虑,甚至是抑郁。

为了规避这些不良影响,请遵循以下步骤来制止自己取悦别人的行为。

第一种方法:你帮忙是因为能够帮到别人让你感到快乐、满足?还是因为一旦你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内疚?

一个取悦别人的人和一个性格善良、大方的人是有区别的。

如果你决定帮助别人是因为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你的价值观,会给你带来快乐,那就去做吧。

例如,假设有人让你去给你孩子的足球队当教练。

如果说你本来就想为社区做贡献,并且当教练会让你感觉不错,那么即使可能会有压力,也可以放手去做。

但是,如果说答应别人的请求只是让你避免感到内疚,那么就不该答应。

如果你答应下来只是为了让自己感觉不那么糟糕、不那么焦虑、不那么内疚、不那么抱歉,那么你答应的行为并不是出于你的本心,而是受到了讨好型人格的驱使。

不要答应每一个对你提出的请求。要真正意识到,你所做的事情是出于你想成为善良、大方的人,还是出于拒绝本身会让你感觉不好。

别担心!认识到这两者的区别并不会让你变得自私,只会让你变得更诚实。

第二个方法:让你的价值观驱动你做出决定。

不要把别人是否让你做这件事作为你做事的驱动力。

相反,你要问的是:“这样做符合我的价值观、我的兴趣吗?”

实际上,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为了让人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幸福,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价值观去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任何事情。

包括是否要为他人付出这件事,也应该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去选择。

要确定这样做的的确确源于你的意志。

第三个方法:练习说不。

说“不”会让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觉得非常有攻击性。

而被动地承受会让他们感到舒适、习惯。

但是,被动和真正的攻击性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具有攻击性的一方一般清楚地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并且会去努力追求它。

在他们追求的过程中,他们不会顾及有谁会受到伤害、会不会破坏和他人的关系。

相比之下,一个有主张的人会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保持对周围的人礼貌、尊重。

简而言之,拒绝他人的同时,不要丢掉自己习惯的礼貌。

要一点一点地练习,学会去表达你自己的需要。一开始会觉得很别扭,但要忍耐一下,继续试试看。

通过表达你想去哪里吃饭或看什么电影来练习。

进一步练习礼貌地表达异议,同时,保持礼貌去倾听,并就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

并且,你还要学会对一些荒谬的要求说“不”,并且不要低声下气地去解释原因。

保持冷静,坚持这样做,最终你会渐渐觉得,礼貌地表达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是人的天性。

心理学上把这叫做设定健康的界限。

总而言之,主张自我应该介于被动和产生攻击性之间。

这是一种能够平等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你能够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让自己也能快乐。

第四个方法:拒绝他人并不代表你是个坏人。

你不能够让所有人都开心。除非你是一杯奶茶。那也许能。

如今,人们在许多事情上的观点都是极端的。

你只要在网上花几分钟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观点分化得多厉害:

有些人关心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也有人诅咒全世界,想要大家都一起倒霉。

讨好型人格的人属于前一种人。

但他们总担心,如果他们拒绝了别人后,别人就不再喜欢他。

他们认为自我形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他们答不答应别人的请求之间存在绝对性的关系。

讨好型人格在答应他人后会会很放松,内心中会确信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讨人喜欢的人。

但当讨好型人格的人拒绝别人时,他们自己会产生罪恶感。

就好像他们伤害了某人或做了一件坏事一样。

假如你的邻居委托你照看他的三个调皮孩子,方便他专心看足球的时候,说“好”的代价比拒绝的代价要大得多。

第五个建议:不要过多地道歉。

讨好型人格总是很爱道歉。

我的一个客户跟我开玩笑,她说一般自我介绍时她都会讲:“嗨,不好意思,我叫乔安娜。”

经常道歉会让你感觉好些,但实际上这会让你显得有点不诚实。

当你没有做错什么的时候,道歉会让人觉得你做错了。

这是一种对你没有犯的罪而认罪的行为。

而且,你道歉会让别人过分的要求或考虑不周的行动显得是合理、正当的。

每个人都应该这样:把真正的歉意留到你真正做错事情的时候。

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而不是讨好他人的人。

当你在做正确的事时不要犹豫。

当你体弱多病的邻居礼貌地请求你帮她帮忙的时候,就痛快地去吧。

当你的同事让你和他一起给退休的同事送一份退休礼物时,出于尊重,那就答应吧。

但在你尊敬他人时,一定要记得尊重你自己。

文章来源:Psychology Today

原标题:5 Steps to Stop Being a People Pleaser

作者:Ellen Hendrlksen

译者:Linda

校对:Luna

本文来自健康译栈,如若转载需注明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讨好型,攻击性,价值观,人格,尊重,兴趣,礼貌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