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ECMO技术在治疗过程中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患者可以正常交流,床上活动几乎不受影响,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各项并发症,同时也降低了管路护理的难度和护理强度,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率,最大程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5月16日, 21岁的大学生小李,在一场小感冒后突发喘气、呼吸困难,被急送至当地医院就诊。谁料紧急用药后,呼吸困难症状反而加重、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
5月17号小李通过120绿色通道,紧急转院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该院重症医学Ⅰ科祁必富、夏文芳、王璐等专家和在科医护人员紧急接诊,王莎莎护士长迅速备好负压病房、呼吸机、抢救车等抢救设施。
小李入科时,神志昏迷、无法沟通,血氧饱度已降到70%以下。祁必富教授仔细听诊后发现,小李的双肺已为“寂静肺”——肺泡几乎没有通气,已完全听不到两肺呼吸音。
静脉用药后,小伙的面色仍然紫绀,血氧饱和度也持续往下掉,情况越来越危急!王璐和柳舟医生立即为他行气管插管术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暂时缓解了他的缺氧状态。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显示,他的气道重度狭窄且有大量黄色痰液。王璐医生反复询问后得知,小李有支气管哮喘的病史,偶有不适时才自己喷一点支气管解痉药物,几天前开始咳嗽。综合病情,诊断他为:肺部感染、支气管哮喘、哮喘持续状态、呼吸衰竭和肺性脑病。
哮喘持续状态下,气道粘膜广泛重度痉挛,无法像正常肺泡一样弹性撑开和回缩,这就导致呼吸机吹的气就像进了一个铁桶:氧气不能有效到达肺泡里,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难以排出。
抢救了3小时后,药物仍然没有对小李的肺起反应:呼吸机的吸气压力已经调到极值,潮气量仅有正常人的1/5左右,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分压超过了机器检测的极限值120mmHg,小李的心跳和血压也不稳定了,随时都有心脏停搏的风险!
命悬一线之际,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兼重症医学科主任詹丽英教授果断决策,在充分评估及与家属沟通病情之后,立即为患者行ECMO辅助治疗。
高航、胡霞两位护士预充好ECMO管路严阵以待,李光、王璐、柳舟等医生迅速开通静脉置管,20分钟后ECMO成功上机。随着暗红色的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小小的“魔肺”变成鲜红色后,再流回他的身体。此后,小李的氧饱和度开始逐步上升、二氧化碳分压逐渐下降,第三天就完全恢复了意识。
ECMO上机后,詹丽英主任彻夜守护病人,为小李时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机器参数
醒来时口里还插着气管不能说话的小李,用尽了全身力气为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并尝试与他们写字交流。
小李向医护人员比划OK
5月20号清晨,詹丽英主任充分评估小李的全身状况和ECMO运行情况后,为他停掉镇痛镇静药物,拔除了气管插管,继续进行清醒ECMO治疗。
ECMO支持下气管拔管成功
完全清醒的小李仔细打量着仍在运行的“魔肺”,看着自己的血液汩汩流动在两根手指头粗的管子里,既没有剧烈的疼痛不适,又不影响自己咳嗽、咳痰、说话、吃饭和上厕所,第一时间在清醒状态下ECMO辅助下,通过护士的手机,跟久未见面的父母表达了“520”爱的祝福。
随着一系列的精细治疗和管理,小李的肺功能逐渐恢复,医护团队把ECMO的流量和氧浓度下调后,小李的血氧饱和度也能稳定在95%以上,于5月21日顺利撤离ECMO。
拔除了两根导管后,小李开心地踩起了科室为重症病人特制的自行车,预防血栓形成。经过精心治疗和饮食搭配,小李身上的各种管子被一一拔除,精神越来越好。出院回家后,医护人员通过与他微信交流的方式,叮嘱他居家康复和后续治疗事宜。
丁良儒教授进行肺部听诊,王莎莎护士长进行手臂康复按摩
詹丽英主任介绍,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可以为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清醒EMCO技术最早是用于等待肺移植的患者,而后适应症逐步扩大。
清醒ECMO技术在治疗过程中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患者可以正常交流,床上活动几乎不受影响,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各项并发症,同时也降低了管路护理的难度和护理强度,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最大程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为每一个病人,竭尽全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