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脑梗死合并心衰及消化道出血病情凶险且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纠正致病因素及预防并发症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
【摘要】
对1例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通过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心力衰竭补液速度、消化道出血、呼吸道管理、排便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进护理,患者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心衰,经过24天护理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关键词】
脑梗死;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呼吸道管理
急性脑梗死(ACI)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而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上消化道出血在脑梗死患者中发生率7.8%【2】-13.5%【3】。在临床中会遇到消化道出血和急性血栓性疾病同时发生的情况,这样不但治疗相互矛盾,而且治疗风险也增加,在临床救治中需予以重视。2020年10月,本科收治了1例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于2020年11月19日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2 护理
2.1 控制出入量和补液速度
2.2 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出血症状是否停止,对后续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相关指标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的关键【4】。该患者心力衰竭禁止胃镜检查,且禁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量导致营养不良,所以明确有无出血、尽早开放饮食很重要。临床有研究指出,通过观察患者脉率、肠鸣音等数字指标可动态反应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提高临床判断准确率【5】,且操作方便,联合胃内容物及大便隐血试验一起来判断,每次抽吸胃内容物时先鼻饲30ml凉开水过10min后抽取送去检验,同时间段测量脉率、肠鸣音。患者每天大便一次,观察大便性状、量、颜色并送去化验。结果见表2。
2.3 加强呼吸道管理
研究发现,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病死率15.5%【6】,早期及时有效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急救的成功率。众所周知,人体发生脑梗死疾病后,生命中枢会呈现出抑制状态,使得呼吸不畅,并能引发咳嗽以及吞咽等反射障碍,从而导致呼吸道功能严重受损,而肺部感染则是脑梗死患者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危及生命健康。若脑梗死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情况下,需长期卧床休息,加之体质较弱,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较差,尤其是在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或者是大量应用抗生素时,可引发呼吸道菌群失调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患者既往有肺部感染,且留置胃管,易出现堵管、脱管、鼻腔咽部不适、鼻粘膜损伤,误吸及肺炎等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鼻饲喂养患者的堵管发生率高达15.9-43.1%。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除了应用抗生素,体位护理、管道护理及吞咽功能锻炼也很重要。
体位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快,死亡率高,必须及时准确实施有效的抢救护理。心力衰竭病人体位也很重要,10月29日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帮助其摇高床头,抬高上半身和头部60度,床头标有抬高角度所需的刻度红线,背部垫于一软枕,以减少回心血量,扩大胸腔容积,减轻心脏负荷。患者症状缓解后于30度卧位,保持病房内良好的通风,以加快膈肌运动的速度,确保气体通畅,协助翻身,予侧卧位和仰卧位交替更换,避免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该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力性损伤。
管道护理:
每天用含有康复新液漱口液的棉球落实口腔护理两次,并且用小喷壶,内装康复新液湿润口腔。每天鼻饲床头摇高≧30度,鼻饲前确定胃管在胃内。鼻饲时用鼻饲泵控制速度,给予100ml/h,每隔四小时抽吸胃液,查看有无胃潴留,每天更换鼻贴,清洁鼻腔,红霉素软膏涂于胃管压迫的鼻粘膜处,鼻饲时和鼻饲后病人未出现呛咳、食物反流,测得每天3次体温都小于37.5摄氏度。
经过反复训练后,患者于出院前经洼田饮水试验为2级,予拔除胃管,未发生误吸,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信心,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以减少就医费用的支出,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训练后采用回授法,检验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能掌握和理解。
2.4 排便护理
3 小结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涂晓丽)
参考文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