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一览。
靶向篇概要
EGFR突变
新辅助治疗
1. CTONG1103研究:Ⅱ期,厄洛替尼 vs 吉西他滨+顺铂,OS无差异
2. NEOS研究:单臂研究,奥希替尼,ORR为73.3%,R0切除率93.3%
辅助治疗
3. IMPACT研究(日本):III期,吉非替尼 vs 长春瑞滨/顺铂,5年OS率无差异
4. EVAN研究:Ⅱ期,仅纳入ⅢA期患者,厄洛替尼 vs 长春瑞滨/顺铂,OS获益
晚期靶向治疗
5. AENEAS研究:一线,III期,阿美替尼 vs 吉非替尼,PFS为19.3 vs 9.9个月
6. NEJ009研究:一线,III期,吉非替尼vs 吉非替尼+化疗,OS无差异
7. 一项研究:一线,II期,EGFR-TKIs+安罗替尼,ORR为78.3%,DCR为100%
EGFR-TKI耐药
8. CHRYSALIS研究:Amivantamab+Lazertinib,ORR为36%,PFS为4.9月
9. HER3阳性:U3-1402,ORR达39%,PFS达8.2个月
10. WJOG8515L研究:1/2代EGFR-TKI耐药后(T790M-),O药不优于化疗
11. 一项真实世界研究:MET扩增耐药,EGFR+MET抑制剂疗效优于MET-TKI单药/化疗
12. SHR-1701:PD-L1/TGF-β双抗,后线治疗EGFR突变,DCR为50%
EGFR ex20ins
13. DZD9008:后线治疗,ORR为41.9%,DCR高达90.3%
14. CLN-081(TAS6417):后线治疗,98%达PR/SD,≥6个月DCR达64%
15. Amivantamab:后线治疗,OS长达22.8个月优于化疗/免疫/靶向,获批
16. TAK788:后线治疗,ORR28%,DCR高达78%
EGFR 18外显子突变
17. SUMMIT研究:来那替尼最佳ORR达60%,治疗脑转移也有效
HER2阳性
18. IFCT-1703 R2D2研究:双靶+多西他赛,ORR为29%
19. 一项研究:吡咯替尼+阿帕替尼,ORR为45.5%,DCR为93.9%
ALK融合
20. J-ALEX研究(日本):一线,III期,阿来替尼(300mg bid) vs 克唑替尼,5年OS率无差异
ROS1融合
21. Barossa研究:二线,布加替尼,DCR可达57.9%
22. TRUST研究:Taletrectinib治疗初治或经治患者均有效,ORR高达93%
RET融合
23. BOS172738:后线治疗,RET融合、突变均有效,ORR为33%
24. LIBRETTO-001研究:Selpercatinib,经治ORR 57%,PFS19.3个月;初治ORR 85%
25. ARROW研究:Pralsetinib,经治ORR为62%, PFS16.5个月;初治ORR为79%,PFS13.0个月
MET14突变/扩增
26. GEOMETRY mono-1研究:MET14突变,卡马替尼一线、二线治疗OS分别为20.8、13.6个月
27. VISION研究:MET扩增,特泊替尼一线治疗,ORR为71%
KRAS G12C突变
28. CodeBreaK100研究:后线,II期,ORR为37.1%,中位OS为12.5个月
NTRK融合
29. 两项临床研究:后线,Larotrectinib,ORR为73%,40.7个月
NRG1融合
30. eNRGy研究:Zenocutuzumab治疗NRG1阳性NSCLC,ORR为25%
BRCA突变
31. Lung-MAP研究:Rucaparib治疗BRCA1/2突变或LOH缺失,DCR为62%
TROP-2阳性
32. TROPION-PanTumor01研究:DS-1062 ,ORR为21%,PFS为8.2个月
新辅助治疗
CTONG1103(EMERGING)研究:是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研究,比较了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顺铂作为新辅助治疗用于ⅢA-N2期EGFR突变阳性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自2011年12月起至2017年12月入组结束,历时6年时间。
来自国内17个中心共计386名患者进行了筛选,最终入组人数72人,随机分配至新辅助/辅助厄洛替尼(42天新辅助+1年辅助),和新辅助/辅助传统化疗组(2周期新辅助+2周期辅助),诱导治疗后外科医生评估技术上可切除患者接受手术。研究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病理淋巴结降期率、病理完全缓解(pCR)、无进展生存期(PFS)、3年和5年总生存(OS)率、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设计
基线特征
先前公布的结果显示,厄洛替尼对比化疗,并没有显著提高ORR,两组新辅助治疗的的ORR分别为54.15 vs 34.3%(P=0.092),厄洛替尼对比化疗组,可以显著延长PFS,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21.5 vs 11.4个月(HR=0.39,95%CI 0.23~0.67,P<0.001)[1]。
本次ASCO大会,CTONG1103最终OS数据公布,来自摘要的信息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62.5个月,厄洛替尼组和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42.2个月和36.9个月(HR=0.83,95%CI 0.47-1.47,P=0.513)。两组3年的OS率分别为58.6%和55.9%(P=0.819),5年OS率分别为40.8%和27.6%(P=0.252)。在所有既定的亚组分析中,包括年龄、性别、EGFR突变类型均未观察到两组的OS存在显著差异。生存分析发现,患者后续的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对OS获益贡献最大(HR=0.35,95%CI 0.18-0.70)。
厄洛替尼组患者,后续接受再挑战EGFR TKI治疗的患者(n=15),ORR为53.3%,疾病控制率(DCR)为93.3%,中位PFS为10.9个月,中位PPS为 21.9个月。在后续随访中,未观察到新的不可预期的严重不良事件(SAE)。
研究小结:厄洛替尼作为可切除ⅢA-N2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新辅助/辅助治疗是可行的,且显示出有前景的OS。在CTONG1103研究中,厄洛替尼组的PFS获益未转化为OS获益。(#8502)
辅助治疗
OS
DFS
DFS亚组分析
OS亚组分析
4)复发模式:a. 对于出现局部复发的患者,大部分患者为局部淋巴结疾病,其中吉非替尼15例,顺铂/长春瑞滨17例。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大脑,分别发生在26和14名患者中;b. 复发后的后续治疗:在76例吉非替尼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中,67%继续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包括14例继续接受奥希替尼。在顺铂/长春瑞滨组中,93%的复发患者继续接受TKI治疗;7例患者被纳入临床试验,包括1例患者参加RELAY试验(NCT02411448),2例患者参加FLAURA试验(NCT02296125)。
复发后治疗
安全性
EVAN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旨在比较厄洛替尼和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作为辅助治疗用于完全切除术(R0)后的ⅢA期EGFR突变阳性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入组患者接受R0切除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每日口服150mg厄洛替尼,最多连续服用2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NP方案4个周期化疗。主要研究终点是2年的DFS率,次要终点包括DFS、OS、安全性、生活质量评分、探索性分子标志物分析等。
先前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厄洛替尼组2年DFS率显著高于NP组(81.4% vs 44.6%,RR=1.823,P=0.0054),中位DFS分别为42.4和21.0个月(HR=0.268,P=0.0003)[2]。
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厄洛替尼和化疗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4.8和63.9个月,厄洛替尼组和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84.2和61.1个月(HR=0.318,95%CI 0.151-0.670),5年OS率分别为84.8%和51.1%。
晚期靶向治疗
AENEAS研究:是一项评价阿美替尼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研究。研究入组429例携带EGFR 19外显子缺失或L858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1:1随机接受阿美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研究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OS),客观缓解率(ORR),反应持续时间(DoR)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与吉非替尼相比,使用阿美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持续缓解时间(DoR)均显著延长——mPFS 19.3个月 vs 9.9个月(HR 0.46 , p<0.0001),mDoR 18.1个月 vs 8.3个月(HR 0.38 , p<0.0001)。
AENEAS研究数据
非头对头对比
安全性方面,尽管阿美替尼组治疗持续时间更长(中位用药时间 463天 vs 254天),但是皮疹、腹泻、AST/ALT升高和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4.2% vs 11.2%)发生率更低。(#9013)
NEJ009研究:是第一个随机III期临床研究,比较了未经治疗的携带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吉非替尼和吉非替尼+化疗。患者随机分到吉非替尼(吉非替尼250mg PO QD)和GCP方案(吉非替尼250mgPO QD与卡铂AUC5和培美曲塞500mg/m2 3周方案,持续6个周期,随后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联合维持治疗)。本研究有多个主要终点,PFS、PFS2和OS,并使用预先计划的分层顺序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随机分配345例患者(吉非替尼,n=172;GCP,n=170)。最新数据截止(2020年5月22日),尽管两组OS无显著差异(HR为0.82;95%CI为0.64-1.06, P=0.127),与吉非替尼组相比GCP组有更好的PFS和PFS2。更新的中位PFS、PFS2和OS,吉非替尼组为11.2个月、18.0个月和38.5个月,GCP组为20.9个月、20.9个月和49.0个月。自第一次报告以来,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9081)
EGFR-TKI耐药
研究方法:将携带EGFR外显子19缺失或L858R突变、既往经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未接受过干预性化疗的NSCLC患者纳入正在进行的CHRYSALIS研究(NCT02609776)的联合治疗队列。前瞻性采集治疗前肿瘤活检和ctDNA样本。患者接受Amivantamab 1050/1400 mg + Lazertinib 240 mg联合治疗,评估该联合治疗在经奥希替尼治疗后复发人群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结果:在45例经奥希替尼治疗后复发患者中,客观有效率36%,疾病控制率6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9.6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9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反应(78%),皮疹(痤疮样皮炎51%,皮疹27%),甲沟炎49%,多数为1-2级。3级以上不良反应比例为16%。因不良反应,18%的患者减量,4%的患者永久停药。
探索性分析:检测了44例患者的外周血浆游离DNA和29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其中17例患者为EGFR或MET信号通路为主的耐药机制,28例患者为其它耐药机制。1)对于17例EGFR或MET耐药机制的患者,客观有效率47%,疾病控制率8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10.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7月。2)对于28例其它耐药机制的患者,客观有效率29%,疾病控制率5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8.3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1月。8例部分缓解患者,均没有检测耐药机制。3)另外,20例患者有足够的组织可用于进行EGFR和MET检测(采用IHC),9/10例(90%)IHC高评分(EGFR + MET H联合评分 > 400)患者对治疗产生应答,而仅1/10例IHC低评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应答。(#9006)
WJOG8515L研究:一项随机II期临床研究,比较了纳武利尤单抗(NIVO)与卡铂/培美曲塞(CbPEM)用于EGFR突变阳性,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耐药(不是由于继发性T790M突变)的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102例既往使用过1/2代EGFR-TKI治疗,但耐药后T790M阴性的患者。O药组(n = 52)的中位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7和20.7个月,而化疗组(n = 50)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5.6和19.9个月。O药组的ORR和DoR分别为9.6%和5.3个月,而化疗组的ORR和DoR分别为36.0%和5.5个月。研究结论:在后线治疗中,O药不优于化疗。(#9037)
尽管开发了针对具有EGFR突变(EGFR +)的晚期NSCLC的靶向治疗,但获得性耐药仍不可避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单一疗法疗效有限。在免疫抑制中起关键作用的TGF-β途径的阻滞可能会增强肿瘤对PD-1/PD-L1单抗的反应。SHR-1701是一种靶向PD-L1和TGF-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用于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数据来自一项多队列、“3+3”Ⅰ期研究。在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期间,共招募了30例晚期EGFR经治的NSCLC患者,确定30 mg/kg Q3W作为II期参考用量(RP2D)。
研究结果:在EGFR + NSCLC队列中,共纳入27例EGFR经治的晚期NSCLC患者。全部为 IV 期;77.8% 的患者有≥2 个转移部位;70.4% 的患者先前接受过≥2L 的全身治疗;其中19-Del(29.6%)、19-Del/T790M(14.8%),EGFR 20 ins(7.4%),L858R(29.6%),L858R/T790M(18.5%)。结果显示, ORR为16.7%(4/24),DCR为50.0%。安全性方面,2 例患者发生 3 级不良反应(7.4%),没有4/5级不良反应,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研究小结:在至少经过一线标准 EGFR TKI 治疗失败后,SHR-1701 单药在晚期 EGFR+ NSCLC 患者中显示出可控的安全性及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9055)
EGFR ex20ins
既往,针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数据并不理想,靶向治疗的ORR在20%-30%左右;抗体偶联药物(ADC)最高可达60%,但耦联细胞毒药物的副作用较大,所以针对此靶点突变亟需新药。DZD9008是江苏迪哲药业研发的针对EGFR/HER2 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设计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小分子化合物。
该研究共纳入102例 EGFR or HER2突变的NSCLC ,接受DZD9008 的剂量为 50 mg to 400 mg,每日一次治疗。其中DZD9008最佳耐受剂量为400 mg,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为腹泻(4.9%)、贫血(3.9%)和血肌酐磷酸激酶(6.9%)。
DZD9008疗效1
DZD9008疗效2
56例患者(41.1%的患者脑转移)接受了疗效评估。当Ⅱ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RP2D)为300mg每天一次时,ORR为41.9%(13/31),疾病控制率(DCR)为90.3%(28/31)。(#9008)
其他20插入突变靶向治疗数据
CLN-081(TAS6417):是日本大鹏制药研发的一款新型小分子EGFR抑制剂,授权给美国Cullinan Oncology公司。去年12月份Cullinan Oncology公司将该药在在大中华区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工作交由再鼎医药负责,且已获批在国内开展临床研究。CLN-081(TAS6417)具有EGFR突变的广泛适应性,和更高的突变选择性,除了可用于EGFR ex20ins突变外,还可以适用于EGFR ex18ins、ex21ins等少见突变,因此CLN-081具有更大的临床治疗窗口。本次ASCO大会上公布了一项多中心I/IIa期试验(NCT04036682)的中期结果,评估CLN-081在晚期EGFR ex20ins突变 NSCLC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截至2021年4月1日,该研究纳入了45例既往接受铂类药物治疗的EGFR ex20ins突变 NSCLC患者。入组患者接受CLN-081治疗,剂量分别为30 mg、45 mg、65 mg、100 mg和150 mg,每日两次。在42例疗效可评价的患者中,98%的患者达到了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的最佳反应,其中21例(50%)达到PR,20例(48%)患者SD,1例疾病进展。≥6个月DCR达64%。接受100mg BID的患者,54%(7/13)患者达到PR,包括6例(46%)确认PR和1例未确认PR。CLN-081起效迅速,76%的患者在治疗第六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肿瘤缩小。患者报告的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和咳嗽症状迅速改善。
安全性: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 (TRAE) 是皮疹 (76%)、腹泻 (22%)、甲沟炎 (22%)、恶心 (18%)、口腔炎 (18%) 和皮肤干燥(18%)。≥3级TRAE包括贫血 (9%)、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 (4%)、腹泻 (2%)、淀粉酶升高 (2%)、中性粒细胞减少 (2%)和口腔炎 (2%)。(#9077)
本次ASCO会议公布了,Amivantamab相比真实世界治疗方案用于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且经含铂双药化疗后进展的NSCLC患者。所有的患者含铂化疗进展后的EGFR 20ins肺癌患者,其中Amivantamab组(n=81),接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组(n=126)[其中接受免疫治疗(25%)、接受非铂类化疗(25%)、EGFR 靶向治疗 ( 16%)]。结果发现,Amivantamab组中位OS为22.8个月,而接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组只有13.1个月(HR=0.53),中位PFS为8.3 vs 2.9个月,ORR为40% vs 10%(#9052)
Mobocertinib(TAK-788)是武田制药研发的一款小分子EGFR/HER2抑制剂,用于治疗EGFR 20ins突变晚期NSCLC患者。EGFR ex20ins突变NSCLC患者目前尚未获批针对该靶点的靶向药物。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3阶段I/II期临床研究,包括剂量递增、剂量扩展和EXCLAIM扩增队列阶段。本次会议上,公布了EXCLAIM队列所有接受治疗患者(n=96)、经铂类治疗患者(PPP,来源于剂量递增、扩展队列,n=28;来源于EXCLAIM队列,n=86)的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Mobocertinib(160mg QD)。入组患者为晚期或转移性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患者。ECOG PS为0或1,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
研究结果:1)EXCLAIM队列纳入96例患者,IRC评估的ORR为25%(24/96)、研究者评估的ORR为32%(31/9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3个月,中位OS尚未到达。2)经铂类治疗的患者队列中(n=114),IRC确认的ORR为28%(32/114)、DCR为78%,研究者评估的ORR为40%(35/114)、中位PFS为7.3个月,中位OS为24个月。3)安全性:经铂类治疗的患者队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91%)、皮疹(45%)、甲沟炎(38%)、食欲下降(35%)、恶心(34%)、皮肤干燥(30%)和呕吐(30%);≥3级TRAE(≥5%)为腹泻(22%);因不良事件停药,最常见的是腹泻(4%)和恶心(4%);EXCLAIM研究与铂类化疗经治人群中的药物安全性基本一致。(#9014)
2021年4月28日,FDA已批准优先审评武田的Mobocertinib(TAK-788)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EGFR 20ins 并已接受过铂类化疗治疗的转移性NSCLC患者。
EGFR 18外显子突变
IFCT-1703 R2D2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非随机Ⅱ期临床试验,评估双靶联合化疗在经治的HER2 20ins突变NSCLC患者中的疗效。共纳入45例既往接受过化疗的HER2 20ins的NSCLC患者,其中31.1%的人会发生脑转移。这些患者接受每3周接受一次帕妥珠单抗治疗,负荷剂量为840mg,此后为420mg;曲妥珠单抗负荷剂量8 mg/kg,此后6mg/kg;多西他赛75mg/m²。治疗持续至出现毒性或疾病进展。
研究结果: 中位随访12个月时,44例(98%)患者可评价主要终点。总缓解率为29%(n=13),SD率为56%(n = 26)。中位PFS为6.8个月(95%CI:4.0-8.5)。确认缓解的患者(n=13)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0个月(95%CI:2.7-14.9)。在数据截止时,15例患者(33%)仍在接受治疗。3-4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9015)
一项研究:该研究为单臂II期临床试验,探讨PAN-ErbB抑制剂吡咯替尼联合阿帕替尼治疗HER2扩增或激活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共招募了33例具有HER2突变或者扩增的经治的晚期NSCLL患者,其中HER2 20ins(A775_G776insYVMA,20/33; P780_Y781insGSP,6/33;其他变体,2/33),错义突变(3 / 33),以及主要的HER2扩增(2/33)。17例患者(51.5%)接受了一线铂类化疗或抗HER2-TKI治疗,其余患者至少接受了二线治疗(范围2-6)。
研究结果:数据截止2021年1月,总体ORR和DCR分别为45.5%(15/33)和93.9%(31/33),中位PFS为6.8个月(95%CI:5.4-8.2)。中位DOR和OS分别为5.3个月和12.9个月。与三线以上患者相比,接受二线吡咯替尼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的mPFS显着更长(9.8 vs. 5.3个月,P = 0.018,HR = 0.281 )。治疗脑转移的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为1-2级,主要包括腹泻(90.9%),高血压(72.7%),乏力(63.6%),厌食(54.5%)和恶心(51.5%)。3级为腹泻(3.0%)和高血压(9.1%)。没有4或5级不良事件或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的报道。(#9035)
PFS
OS
ALEX研究:2020年ASCO会议,公布了ALEX研究最终的OS数据并同步发表于Ann Oncol杂志,阿来替尼组和克唑替尼组的数据成熟度分别为33.6%和41.1%,两组中位OS分别为未达到和57.4%个月(HR=0.67,95% CI,0.46–0.98),5年OS率分别为62.5%和45.5%,两组的OS生存曲线已经呈现分开趋势。
布加替尼是一种靶向ALK和ROS1的新一代TKI。克唑替尼是首个获批用于治疗ROS1融合阳性NSCLC的药物。目前尚未确立克唑替尼耐药ROS1阳性NSCLC的标准治疗。
Barossa研究:是一项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评估了布加替尼在ROS1阳性实体瘤患者中的疗效。本次ASCO报告既往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ROS1阳性NSCLC患者(队列2)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9例克唑替尼经治的ROS1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每天接受180 mg剂量的布加替尼治疗(导入期为7天,剂量为90mg)。
研究结果:数据截止2020年10月30日,分别有5例和6例患者达到PR和SD。ORR为26.3%(90%CI 11.0-47.6),DCR为57.9%(95%CI 33.5-79.7)。PFS的中位随访持续时间为12.0个月。中位PFS为7.3个月(95%CI 1.3-9.3),1年PFS率为26.9%(95%CI 9.2-48.6)。布加替尼的安全性与以前的研究一致。(#9040)
BOS172738是一款针对RET异常突变的靶向抑制剂,今年ASCO报道了BOS172738治疗RET融合的NSCLC 和RET突变的 MTC的I期临床试验,包括剂量递增和队列扩展组。截止2020年12月11日,共纳入67 例 RET 改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其中NSCLC患者为30例,MTC患者有16例。每天接受一次口服 BOS172738(10-150 毫克)。主要研究终点是安全性、耐受性和确认的总体反应率。
研究结果:BOS172738 后线治疗,研究者评估的整体疗效ORR 为 33% (n=18/54),NSCLC对列 ORR 为 33% (n=10/30),MTC 对列ORR 为 44%(n=7/16,包括 1 例完全缓解)。BOS172738 显示出良好的长期给药安全性 ,大多数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 (TEAE) 都为 2 级。(#3008)
1. 后线治疗疗效
本研究为一项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旨在于评估Selpercatinib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共纳入218例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且可评估疗效的患者。
研究结果:Selpercatinib治疗ORR为57%,而16%的患者对既往即刻治疗有反应。无论既往治疗如何,均观察到Selpercatinib治疗后ORR改善: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57% vs 14%)、单药ICI(48%vs 3%)或化疗(58%vs 15%)。共有108例患者(49%)对既往即刻治疗无应答,但对Selpercatinib有应答。与既往治疗相比,Selpercatinib的中位治疗时间显着延长(分别为11.8和3.4个月)。(#9032)
另外,研究者还报告了LIBRETTO-001试验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的更新结果,提供了更长的随访和更多的患者(安全性人群:N=345 vs N=329)。综合分析集(IAS),218例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的患者。主要分析集(PAS)是IAS的子集,前105例连续入组患者。初治人群,48例疗效可评价患者。
结果显示:IAS、PAS和初治人群的ORR分别为57%、64%和85%。在IAS和PAS中,中位DOR为17.5个月,中位PFS均为19.3个月。常见不良事件(≥25%)为口干、腹泻、高血压、ALT/AST升高,周围水肿和疲劳。其中25名(7%)患者因TEAE永久停药。(#9065)
selpercatinib疗效更新数据
研究结果:数据截至2020年11月6日,研究者完成了对2020年5月22日(入组截止日期)开始接受Pralsetinib 400 mg QD治疗患者的更新分析。表中显示了疗效结果,包括对入组标准修订后入组的初治患者的分析,以允许候选患者接受铂类药物治疗。(#9089)
Pralsetinib疗效更新数据
GEOMETRY mono-1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国际、开放标签、多队列的I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卡马替尼在携带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或扩增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此次ASCO报道了160例NSCLC患者包括METex14 NSCLC初治患者(队列5b和7)和既往接受过一线或二线治疗的晚期疾病患者(扩展队列6和队列4)。其中初治扩展队列7的ORR为65.6%,与之前报告的队列5b一致,中位PFS为10.8个月,中位OS尚未成熟。队列5b组,ORR为67.9%,OS为20.8个月,中位PFS为12.4个月。卡马替尼治疗经治的MET14跳跃突变的患者,ORR为40.6%,OS为13.6个月。所以卡马替尼一线治疗可以获益更大。(#9020)
METex14突变患者疗效分析
VISION研究:是一项单臂,开放标签,多中心II期试验,队列A纳入了携带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患者,队列B纳入了携带MET扩增(但未携带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患者,旨在评估特泊替尼的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既往NEJM发表过特泊替尼治疗MET14跳跃突变的NSCLC患者,ORR为46%。但此次ASCO公布了特泊替尼治疗MET扩增的NSCLC患者疗效。
研究结果:该研究共纳入24例MET扩增的NSCLC患者,接受口服Tepotinib 500 mg QD(450 mg活性部分)治疗。整体患者的ORR为42%,其中特泊替尼一线治疗MET扩增,ORR高达71%,二线治疗MET扩增,ORR为30%,三线治疗ORR为29%。(#9021)
VISION队列B疗效数据
基线特征
疗效
研究结果:在126例入组患者中,大多数(81.0%)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和PD-1/PD-L1抑制剂。124例患者在基线时有可测量病灶,并接受了缓解评估。数据截至2021年3月15日,中位随访时间15.3个月。ORR为37.1%,PFS为6.8个月,中位OS为12.5个月。其中4例患者完全缓解(CR为3.2%),中位持续时间为11.1个月。
另外,本次ASCO大会以关键基线特征和生物标志物报告了扩展患者亚组的疗效。其中针对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使用KRAS更好获益,ORR为45.5%(vs 36.3%);针对KRAS和TP53共突变的肺癌患者,ORR为39.3%;针对KRAS和STK11共突变的肺癌患者,ORR为40%;针对KRAS和KEAP1共突变的肺癌患者,ORR为20%。而同时STK11和KEAP1突变的肺癌患者,ORR为23%,而STK11突变,但KEAP1未突变的患者,ORR为50%,PFS为11个月,OS为15.3个月。(#9003)
Larotrectinib是第一个口服、针对不同肿瘤NTRK基因融合的儿童和成年人都可以用的泛癌种靶向药。本研究纳入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肺癌患者,分别入组两项临床试验(NCT02576431和NCT02122913)进行分析。Larotrectinib 100 mg PO BID连续28天给药直至出现疾病进展、退出或不可接受的毒性。研究者根据RECIST v1.1评估疾病缓解情况。
研究结果:截至2020年7月20日,共入组20例TRK融合阳性肺癌患者(19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例小细胞肺癌)。中位年龄为48.5岁(范围25.0-76.0岁)。基因融合类型涉及NTRK1(n=16;80%)或NTRK3(n=4;20%)。入组患者既往接受过大量治疗,中位全身治疗次数为3次(范围0-6次)。在15例可评价患者中,确认的ORR为73%(95%CI 45-92):1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和1例疾病进展(PD)。中位至缓解时间为1.8个月。在8例基线可测量和不可测量CNS转移的可评价患者中,ORR为63%(95%CI 25-91):5例PR、2例SD和1例PD。在所有可评价患者中,12个月缓解持续时间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和65%。中位随访16.2个月时,中位总生存期为40.7个月(95%CI 17.2至无法估计)。治疗持续时间范围为0.03+至51.55+个月。不良事件(AE)主要为1-2级。16例患者报告治疗相关AE,其中2例发生3级事件(肌痛、超敏反应、体重增加)。无受试者因AE而终止治疗。
结论:上述数据证实Larotrectinib在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晚期肺癌患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中具有高度活性、快速持久缓解、延长生存获益和长期安全性特征。(#9190)
Zenocutuzumab(MCLA-128):NRG1驱动的肿瘤生长的有效抑制剂。可停靠在HER2上,阻断NRG1蛋白与HER3的结合;即使在NRG1高蛋白水平下也能阻断HER2/HER3二聚化;可特异性针对HER2/HER3二聚化,不阻断HER2/EGFR的二聚化;可增强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高效募集免疫杀伤细胞,所以效果可能更好。
2021年1月8日,FDA授予Zenocutuzumab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NRG1融合的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此次获得FDA授予快速审批通道资格是基于Ⅰ/Ⅱ期eNRGy试验(NCT02912949)的阶段性结果。该试验中纳入的患者均为NRG1突变患者,包括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其它各类实体瘤,所有患者接受Zenocutuzumab 750 mg,每2周一次。本次会议公布了截止2021年1月12日数据,整体ORR为29%,其中胰腺癌患者ORR为42%,其中治疗NRG1融合阳性的NSCLC患者,ORR为25%。整体不良反应可控。(#3003)
Lung-MAP研究:是一项生物标志物驱动、多药、多组、II/III期注册临床试验,该研究共纳入64例NSCLC患者(非鳞NSCLC患者为37例,肺鳞癌为27例,59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36例患者(61%)只出现LOH丢失,4例(7%)只出现BRAC1突变,11例(19%)患者只出现BRAC2突变,4例(7%)患者同时BRCA1 + LOH high,4例(7%)患者同时BRCA2 + LOH 高。
整体患者的ORR为7%(3例非鳞+1例肺鳞),DCR为62%。在nsq队列中,PFS中位数为3.2个月(95%CI:1.6-4.6),在sq队列中为2.9个月(95%CI 1.6-6.2)。在nsq队列中,中位OS为7.8个月,在肺鳞队列中OS为7.9个月。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贫血(22%)、淋巴细胞减少(8%)、疲劳(8%)和经膜炎(5%)。(#9024)
研究结果:数据截止2020年9月4日,中位随访时间为7.4个月(范围:0.10-21.7个月)。8mg/kg队列中选定的所有等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的发生率、≥3级药物相关TEAE和严重药物相关TEAE的发生率、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发生率、因AE提前中止治疗的患者比例都比4 mg/kg和6 mg/kg剂量组高。通过盲态独立中心审查确定的ORR相似:8mg/kg队列为25%(20/80);6mg/kg队列为21%(8/39);4mg/kg队列为23%(9/40)。8mg/kg队列的初步mPFS(95%CI)为5.4个月(4.1-7.1个月),6 mg/kg队列为8.2个月(1.5-11.8个月),4 mg/kg队列为4.3个月(2.0个月-NE)。
研究小结:基于更好的耐受性和更高的疗效(包括PFS增加的趋势),在随机、Ⅲ期、TROPION-Lung01试验(NCT04656652)中选择6mg/kg的Dato-DXd剂量。(#905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