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的危害及预防
什么是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是指髋关节、股骨上端的骨折,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大腿根儿,胯骨轴等。根据骨折的部位,常见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和股骨粗隆下骨折。髋部骨折的患者主要有髋部疼痛,畸形,肿胀和功能障碍等。
1. 畸形:表现为屈髋屈膝和外旋畸形。
2. 疼痛:髋部疼痛,移动患肢时疼痛更加明显。
3. 肿胀:髋部肿胀,但是外观有时候并不明显。
4. 功能障碍:对于移位骨折的老人伤后不能坐起或者站立,需要长时间卧床。
跌倒是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
我国60岁以上老人骨折的发生率高达30%,平均每10人就有3人发生过骨折,骨折是我国老年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
引起老人骨折的主要因素是跌倒,约占34%。因为老年人眼睛视力降低,活动灵活度相对较弱等原因,老年人容易跌倒。同时,老年人钙量丢失较大,多伴有骨质疏松,这使得老年人的骨头变脆,缺乏韧性。因此,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导致骨折。骨折的主要部位为髋部,脊柱骨、手腕部等,其中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也更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4%。
为什么髋部骨折是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髋部骨折后的老人一年内死亡率达20%,而在存活者中高达50%的老人致残,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髋部骨折之所以最为严重,更在于骨折后的老人需要长期卧床,缺乏运动,久而久之带来其他要命的并发症。
1.肺部感染
“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我们通过呼吸,不断的吸入新鲜的空气,呼出代谢后的浊气,源源不断的更新,就不容易发生肺部感染。然而,因骨折而长期卧床的老人活动量大幅度下降,身体姿势固定,呼吸不畅,肺内残余的气体,痰液等气道分泌物难以排除,此外老年人体质下降,慢慢的很容易造成顽固性的肺部感染,难以治愈。最后老人不是死于骨折,而是死于肺部感染。
2.深静脉血栓,不定时的炸弹
人体的血管就好比一条条小河,俗话说“流水不腐”,流动的水才能保持新鲜。而长期卧床的老人,心功能降低,又缺乏活动,导致血液流动减慢甚至停滞,很容易形成血栓,这就好比死水里沉积的淤泥。更可怕的是血栓形成后,有脱落的风险,脱落的血栓就会随着血液“乱窜”,有可能堵塞肺、脑等重要的器官,分分钟要人命。
3.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卧床的老人大小便不方便,小便在泌尿系统潴留,容易引起尿路的感染。
4.褥疮
骨折的老人长期卧床,长时间不动,下面的皮肤受到挤压,容易缺血,慢慢出现褥疮,以臀部、背部等最为常见。
5.骨质疏松急剧加重
用进废退,我们都知道,某一肢体骨折长时间不运动后,这一肢体很快就会萎缩,同时骨量也会急剧丢失。老年人卧床一周丢失的骨量,相当于平常一年的丢失量。当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不下床走路,一个简单的翻身动作,或者咳嗽几声,就会导致骨折。
如何预防髋部骨折的并发症?
髋部骨折保守治疗的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会产生上述的许多并发症,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1. 多做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2. 多给老人做肢体的按摩,教老人做下肢肌肉静止性的收缩和舒张,踝泵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鼓励老年人多饮水,多排尿,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4. 多做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5. 多吃些粗纤维食物和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
6. 多翻身拍背,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出现。
髋部骨折保守治疗比手术治疗更危险
传统的观念认为,老年人身体差,怕老人承受不了手术,往往保守治疗。然而,对于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来说,应另当别论。
如果采取保守治疗,老年人需要长期卧床,必然会面临着众多要命的并发症,患者和家庭都需要巨大的付出。
随着手术方法和麻醉技术的提高,年龄已经不是骨科手术的绝对禁忌征。
半髋关节置换
髋部骨折的老人通过人工半髋置换的方法,可以重新站起来,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风险。虽然手术治疗也存在风险,但很多风险是在可控制范围内的。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一般在30min左右,创伤小。髋部骨折的老人如果平时身体还行,首先应该考虑手术治疗,争取手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