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副舟骨特定部位的临床症状,应摄普通X线片,初步了解副舟骨类型,同时重点观察骨质改变及软组织肿胀情况;对于较早期可疑病例而无X线异常表现者,应行MRI或核素扫描检查,以尽早做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副舟骨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足痛的常见病,临床上易认为副舟骨为正常变异,一般不引起重视而忽视本病。 其实副舟骨的发生是由于舟骨的近距侧或舟距关节间出现了一个骨化中心,并且在发育过程中未与舟骨骨化中心合并,从而形成或合并后形成局部较突出的的副舟骨,副舟骨的出现率约为4%~14%。
(上图示为副舟骨)
根据副舟骨的形态、位置及与足舟骨有无软骨结合分为3 型:
1、Ⅰ型
籽骨型或胫外骨,为圆形、卵圆形,与舟骨完全分开,游离状籽骨,不形成关节面。
2、Ⅱ型
圆帽型,多为帽状形、心形,通过软骨结合(透明软骨和/ 或致密纤维软骨)与舟骨构成微动关节,形成关节面。
3、Ⅲ型
舟骨角型,副舟骨与舟骨体融合,关节面消失,融合为鸟嘴状后称舟骨突。
其中Ⅱ型副舟骨发病率高,与其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外伤后损伤了舟骨与副舟骨之间的软骨力的传导,在行走过程中通过肌腱作用力反复刺激舟骨与副舟骨之间的软骨,不易完全修复;其他两种类型极为少见,主要局部较突出导致周围软组织损伤和/ 或局部骨质的损伤,易修复,不影响肌腱作用力的传导。
与足舟骨骨骺软骨病鉴别
前者副舟骨痛仅发生假关节面局部骨质的异常,后者则为该骨普遍性骨质的变化,足舟骨变扁,甚至呈一薄片状密度增高,骨纹理消失。
总之,对于副舟骨特定部位的临床症状,应摄普通X线片,初步了解副舟骨类型,同时重点观察骨质改变及软组织肿胀情况;对于较早期可疑病例而无X线异常表现者,应行MRI或核素扫描检查,以尽早做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供稿 | 手足外科 冯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