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ESC房颤指南的CC TO ABC轴
2020ESC房颤指南在原来ABC房颤管理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CC TO ABC”的房颤诊疗管理方案,即在确诊房颤(Confirm AF)、对房颤患者进行结构化的个体评估(Characterise AF)的基础上,进行卒中预防(A)、优化症状控制(节律、室率控制)(B)和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管理(C)三位一体的房颤综合管理。
房颤诊断(Confirm AF)
新指南推荐在≥75岁人群及卒中风险高危人群中系统性筛查房颤(IIa,B);在高血压患者(I,B)及OSA患者(IIa,C)中机会性筛查房颤。
新型心电监测设备在提高房颤早期诊断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困惑。植入型/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记录到的心房高频率事件和亚临床房颤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筛查结果可能增加患者的焦虑及不必要的抗凝治疗。因此,确定房颤筛查的适用人群、如何根据筛查结果进行危险分层、进而指导临床治疗等问题仍有待探索。
房颤评估(Characterise AF)
在房颤评估方面,新指南提出了4S评估策略,即对卒中风险(stroke)、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房颤负荷(severity of AF burden)和房颤基质(substrate severity)进行个体化评估,全面掌握房颤特征,帮助制定治疗决策,有助于房颤患者的优化管理。
A(anticoagulation/avoid stroke)通过抗凝治疗预防卒中
B(better symptom control)控制房颤症状,包括室率控制及节律控制
C(Comorbidities/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management)伴随疾病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管理
其实新指南对原来ABC房颤管理路径的具体内容也有不少的调整和修正,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马老师的有关解读内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