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解剖•腋窝包块之朗格腋弓

2021
06/26

+
分享
评论
华斌的超声世界
A-
A+

 存在朗格腋弓的患者通常以“腋窝包块”就诊,多描述腋窝包块呈现为“索条状”。

      存在朗格腋弓的患者通常以“腋窝包块”就诊,多描述腋窝包块呈现为“索条状”。

图1 两例朗格腋弓患者,均以腋窝包块就诊。


      朗格腋弓(Langer's axillary arch,LAA)是一种位于腋窝的肌肉解剖变异,它本质上是一块副肌。 朗格腋弓是一条肌肉带,一般在腋后壁下缘中间起源于背阔肌的边缘,走形在腋血管和神经的前面,止于胸大肌、喙肱肌或肱二头肌上的筋膜或肌腱。

       朗格腋弓最早是在1795年发现的。1884年,朗格腋弓得到了更详细的描述,并以这次描述一结构的研究者朗格的名字命名。格雷解剖学将其描述为一个长7-10厘米、宽5-15毫米的肌肉弓,在腋后壁下缘中间起源于背阔肌的边缘,走形在腋血管和神经的前面,止于胸大肌、喙肱肌或肱二头肌上的筋膜或肌腱。不过,有多个研究显示,兰格腋弓的起止点是多变的,但均走形在腋窝血管神经束的前方。

     图2  朗格腋弓解剖示意图。箭头所示为朗格腋弓;LD:背阔肌;P:胸大肌;H:肱骨;m:正中神经;u:尺神经;Vv:腋静脉;A:腋动脉。右上图为超声沿血管神经束短轴扫查示意,右下为超声断面示意图,AA:朗格腋弓。

      

       朗格腋弓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各家报告差别较大,最低为0.23%,最高达20%。一般认为,发生率大约在3-7%左右。

       超声检查可以轻松发现和诊断朗格腋弓。肌肉束比较肥厚的朗格腋弓在声像图上显示为位于腋血管神经束前方的肌性结构,向后与背阔肌延续,向前汇入胸大肌或周围及肌腱和筋膜。有的朗格腋弓的肌束较少,仅仅表现为纤维性结构。

图3 朗格腋弓声像图(本例肌肉比较肥厚)。AAM:朗格腋弓;P:胸大肌;LD:背阔肌;A:腋动脉;V:腋静脉。

图3 朗格腋弓声像图(本例肌肉比较较薄AA:朗格腋弓(箭头);P:胸大肌LD:背阔肌A:腋动脉V:腋静脉


       朗格腋弓通常不伴有临床症状。不过,朗格腋弓与背阔肌构成的三角内走形有腋血管神经束,在肩关节外展外旋时,朗格腋弓可能会对血管神经束造成挤压,出现腋血管神经束压迫相关的病理变化,特别是腋静脉最容易受到挤压形成血栓。

       朗格腋弓与腋窝结构直接相关。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压力会导致腋窝静脉压迫、淋巴压迫以及随后的静脉血栓形成或淋巴水肿。由于非常接近神经血管结构,朗格腋弓可以通过神经血管压迫引起肩部不稳定。曾有作者描述过腋弓肌逐渐挛缩,导致病人肩关节外展受限。

       朗格腋弓肌纤维会阻碍腋窝的充分暴露,限制乳腺癌手术中进入下组腋窝淋巴结。如果术前提示朗格腋弓存在,可以帮助手术医师做出更合理的手术计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神经束,背阔肌,胸大肌,腋动脉,朗格,包块,腋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