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首个临床试验数据公布,基因编辑正式走向临床

2021
06/29

+
分享
评论
Ryan Partners睿安咨询
A-
A+

这是自CRISPR技术被发现以来首次被真正用于疾病治疗领域,在此之前虽然CRISPR具备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等优点,但它同时也可能造成“脱靶”效应,导致本不该被编辑的基因序列被篡改,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

CRISPR技术又被称为基因剪刀,源于细菌体内一段用于“记忆”入侵病毒的基因序列。200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细菌和古细菌体内存在一种系统,可以在病毒入侵时剪切下一段病毒的DNA拼接至自己的CRISPR序列中。等病毒再次入侵时细菌就可以凭借之前留存的病毒DNA识别出病毒,并利用体内的DNA剪切酶Cas切除入侵病毒的DNA阻止其复制。同理,只要将想要进行编辑的DNA拼接至CRISPR序列,就能借由这一系统完成对不同生物体特定基因的敲除。CRISPR/Cas9技术使得基因编辑变得更为高效和精准。

2012年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两位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了通过人工设计的向导RNA使Cas9切割指定DNA片段的研究成果。约半年后,张锋团队也在《Science》上发表了将CRISPR技术运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的相关文章。自此,一场关于CRISPR专利归属的大战拉开序幕且至今都无定论。目前除美国外,欧洲、英国和中国专利局都将专利权授予了Jennifer和Emmanuelle的团队。而此次公开数据的CRISPR疗法临床试验也正是由Jennifer创立的Intellia Therapeutics联合再生元共同开展的。

这款疗法被命名为NTLA-2001,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病(ATTR),目前处于I期临床阶段。在试验中,研究团队发现,六名受试者中接受治疗后均表现出显著的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水平降低。0.1mg/kg组的患者TTR平均下降52%,而0.3mg/kg组的患者TTR平均下降87%,最高可达96%。单从本次的数据来看,0.3mg/kg的效果已经明显好于目前经长期标准疗法带来的80%的TTR下降,且单次的NTLA-2001治疗就可达到这一结果,具备治愈ATTR的潜力。与此同时,张锋创立的Editas Medicine也和艾尔建联合开展了用于治疗先天性黑蒙症10型的AGN-151587的I/II期临床试验,具体数据预计将于今年9月公布。这两支CRISPR领域的先驱团队间的竞争看来还会一直继续下去。

这是自CRISPR技术被发现以来首次被真正用于疾病治疗领域,在此之前虽然CRISPR具备价格低廉、易于使用等优点,但它同时也可能造成“脱靶”效应,导致本不该被编辑的基因序列被篡改,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这使得CRISPR在体内运用时必须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因为一旦出现脱靶,无法像在体外实验时进行及时的检查和修正。不过本月初在《C&EN》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抗CRISPR蛋白的研究,这也将为日后CRISPR治疗提供可能的调控工具,降低脱靶风险。但技术层面的问题被攻克之余,伦理问题依旧是横亘在基因编辑领域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关。2018年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时间为CRISPR在临床层面的应用带来了不小的争议。由于CRISPR造成的基因改变是可遗传给后代的,当这一技术成熟且普及后,很可能会从纯粹的治疗用途转变为“基因优化”。这时,如何界定接受人类是否具有代替后代选择自己基因的权力,或是接受过改造的人类是否能享有普通人的权利都将成为需要深思的问题。这项技术又具备研究门槛低这一特点,正规医疗机构以外的使用也将成为管控中的难点。       

文章来自:睿安管理咨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CRISPR,DNA,临床,基因,病毒,细菌,疗法,技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