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解剖•副比目鱼肌

2021
07/12

+
分享
评论
华斌的超声世界
A-
A+

伴有副比目鱼肌的患者可能没有症状,因此在进行成像时会因不相关的原因被偶然发现。

==============

       副比目鱼肌是一种解剖学变异。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深处,起源于(a)腓骨头和上干的后部,(b)胫骨比目鱼肌线,(c)胫骨中间边缘的内侧三分之一,和(d)桥接腓骨和胫骨起点的纤维带。纤维汇聚在一根短肌腱上,通常连接跟腱的深层。

      副比目鱼肌来自比目鱼肌的前(深)面,起自腓骨、胫骨的比目鱼肌线或比目鱼肌的前表面,肌肉向前或内侧下降到跟腱。患病率约为3%(范围为0.7-5.5%),并不常见。

  • 起点:腓骨、胫骨的比目鱼肌线或比目鱼肌的前表面

  • 止点:跟骨,位于上表面或内侧皮质,分几种发不同情况:

    • 肌肉进入跟腱远端

    • 以肌肉形式止于跟骨的上表面

    • 一肌肉形式止于跟骨的内侧皮质

    • 以肌腱形式止于跟骨上表面

    • 汇入跟腱止于跟骨内侧表面

  • 动脉供应:胫后动脉

  • 神经支配:胫神经

1。副比目鱼肌从比目鱼肌(黑色*)和腓肠肌(白色*)前的胫骨起源,止于跟腱(箭头)前内侧跟骨的上表面。


        伴有副比目鱼肌的患者可能没有症状,因此在进行成像时会因不相关的原因被偶然发现。如果有症状,通常的表现是腿部后内侧远端三分之一处的软组织肿块。这种肿块随着活动,特别是足底弯曲而增大。疼痛是另一个常见症状(2/3病人有次症状),并且随着跳跃和奔跑而恶化。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引起的,因为在体育活动中副比目鱼肌会增大。还有报道胫后神经压迫引起的神经症状的病例。


      超声检查很容易诊断副比目鱼肌。通常在位于跟腱深方和拇长屈肌肌之间出现一肌肉结构,此处正常情况下应该是Kager脂肪垫。

图2 副比目鱼肌声像图。OS:跟骨;FHL:拇长屈肌;Acc soleus:副比目鱼肌。

图3  副比目鱼肌声像图。CA:跟骨;FHL:拇长屈肌;a soleus:副比目鱼肌。AT:跟腱。soleus:比目鱼肌。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比目鱼肌线,比目鱼肌,超声,解剖,胫骨,神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