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不是合适从事外科医生职业?

2021
07/12

+
分享
评论
急诊医学资讯
A-
A+

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够保持专注、才能具备直面困难的勇气。这颗心是一枚种子,决定了以后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经历了几十年的临床外科生涯以后,深深体会到这个工作是一个拼体力、拼脑力、还拼持久力的活,实在是不好干。身负病人的生命重任,责任自然是天一样大。


很年轻的时候,我曾经问过我的澳大利亚外科老师 Donald Beard 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外科医生收入那么高,他答道:世界上高收入的职业无外乎以下三种类型,要么是从事该工作需要经受很长时间、很严格的培训,一般人短期学习干不了的;要么是这个工作风险性很高,动不动要出人命的(如飞行员、间谍);还有就是这个工作劳动强度非常大、特别累的,非高薪没人肯干的。外科医生这个职业把上面的三点都占全了,世界上能真正做好这个工作的人实际上并不多。

这些年的工作中,身边有不少女性外科医生,她们在工作上跟男性外科医生不让须眉、各顶半边天,实在是感到她们特别不容易。我私下里的疑问是:女性,基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有家庭和孩子的额外负担,到底是不是应该或者合适从事这个职业?一方面,把如花般的女性安排在这个残酷的岗位上是不是心太狠、不够人道;另一方面,这个需要超强应急能力、过人的体力和随叫随到的耐力的工作,是不是非常适合女性来担当呢?
实际上这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已经很久,但是说出来不免有性别歧视之嫌,而且评判女性是不是适合做外科医生,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我们男性,而是女性外科医生本身。

于是,我特地向浙大第一医院的著名外科女教授白雪莉约了稿子,来谈一谈这个话题。我有言在先,什么意见、观点都可以展示,什么牢骚或后悔都可以吐槽。实际上我当时会暗中期待一篇有不少怨言的评论文章,并且还有可能规劝姐妹们最好离开这个工作远点......但是接到白教授的文章,匆匆看完,着实让我震撼了一下,同时马上又觉得我体会和领悟到了现代女性内心的坚强,不是柔弱、纤细的外表能够代表的。满满的正能量使我对于现在中国女性外科医生的精英刮目相看。实际上我自己还在用过时的、套路的眼光在看人世。

这篇文章的英文稿登出在 HBSN 的最新一期中。因为我们统计过 HBSN 浏览情况,它的最大点击量和阅读者来自于美国,所以我特别希望欧美的外科同行们能够听到我们中国女外科医生心声;同时,中文版的文章登出在丁香园栏目中,和国内的同行们进行交流。

我知道各个地区、各个层面的女外科医生们一定会有不同的声音,或者绝然不同的感受,因为各自的处境和境遇相去很远,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发出你们的回音。
女子不弱,为医益强
——一个中国女外科医师眼中的性别属性

白雪莉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胰外科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乍看之下,说的很有道理,但作者是19世纪的男性,我们没办法穿越回一百多年前看看那时候女性的生存状态,但是大概率是女性应该都没有工作,不需要上班,在家里相夫教子是她们的本分,而成为母亲就更像一种天职,更不论提女性参与医疗行业了。今天,我想说的是「女子不弱,为医益强」。

在日复一日繁忙里,尤其是手持手术刀站在无影灯下时,我会忘记自己女性的身份。但我又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性别这一生理属性,在各个层面上给我外科医师这个职业身份带来的影响。

我相信,肯定不止我一个女外科医生,时不时的会思考以下类似问题:在外科医生这个职业中,为何要谈论性别属性?女性外科医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性外科医生?

今天,我试着通过20多年外科生涯的所见所闻所感,给出自己的答案。

Q1在外科医生这个职业中,为何要谈论性别属性?

两百多年前,对女外科医生的先驱者来说,谈论性别属性,可能是一个「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出生在1789年的玛格丽特·安·布克利(Margaret Ann Bulkley)被认为是英国第一位女外科医师,但在超过 40 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一直伪装成「没有胡子的」詹姆斯·米兰达·斯图尔特·巴里(James Miranda Steuart Barry)医师,直到1865年她的尸检报告公布人们才发现,她其实是个女人。

2019年,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肿瘤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大会主席,是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肿瘤外科的女外科医师,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莫妮卡·M·贝塔格诺利。同样是在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发布《中国女性外科医师执业现状调查报告》。调研对象分布于30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地区,结果显示,女性占外科医师总量的6.04%。专业则主要集中在:甲状腺、乳腺外科(35.61%)、胃肠外科(19.55%)、肝胆胰外科(13.67%)。

两百多年来,女外科医师,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确实有令人欣喜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局限性也依然存在。外科女医师身上的性别枷锁是否已被打破?答案不言自明。事实证明,即使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偏见,那也只是行进过程中的小障碍而已。“当你拿起手术刀时,你没有性别,你就是医生。”
Q2女性外科医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我在外面上课的时候,也有女生问我,作为一名女性外科医师,会面临到什么样的压力。其实这个问题,可以细化为女性选择外科医师这个职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具体到个人,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

《中国女性外科医师执业现状调查报告(2019年)》显示,多数女性外科医师认为,自己在从事外科方面,较男性有一些劣势,如体力、生理、家庭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从优势上讲,她们多数认为:自己更加心思细腻、思虑周全、操作更轻柔灵活、损伤更小且对待患者更有耐心。

学界这些年也做过一些有意思的研究。《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对2007年至2015年间在加拿大安大略接受手术的10.4万余名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外科医生性别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

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结论是,女外科医生的病人比男外科医生的病人在手术 30  天后死亡的可能性要低 4%。在再入院和并发症方面,则没有显著差异[1]

女医生比男医生更倾向于以患者为中心的交流,女医生通常花更长的时间问诊,征求病人的意见,并提供更多的心理问题、生活方式、日常生活、社会关系、压力与应对策略有关的咨询。当病人表示需要时,她们更倾向表达同情、关心和安慰[2]。研究者认为这与良好的治疗效果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

Q3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性外科医生?

强烈的发心,对治病救人强烈的渴望,在每一个十字路口甚至可以说是执拗的坚持,持续不断地学习,回溯自己的个人经历,这几点但凡缺一点,我可能都成不了一名女性外科医师,更不要说优秀。

所以最终,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应该回归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女性外科医生?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走上从医这条道路,并非是权衡利弊后考量的结果,更是一种自然而然,在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我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全部填报了医学专业,带着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轴劲。当年填志愿时,虽然有强烈的初心,但对外科乃至医学这门学科,我并没有直观的概念。

如今,外科这门学科或者说这个职业,已经向我展现出无以伦比的魅力,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寻找本质、在迷宫一般的脉管中发现手术的空间、在不可能中捕获可能,都会让我兴奋异常,并且沉醉其中。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对专业的强烈兴趣依然如初。这,应该是外科医生成长之路上首要、也是最大的驱动力。

其次,专注是冲破一切阻碍的钻头。

和我们的男性同仁相比,女性外科医生要面对的阻碍更多。2015 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女医生比男医生在学术界更不可能达到正教授的级别(11.9% vs 28.6%)[3]

2020年3月,南方周末发布《中国医护从业人员职业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女性在同岗位竞争中的压力明显大于男性。面对这些职业道路上的阻碍,促使我们格外需要具备坚持和专注。为了保持这种专注,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亏欠家庭,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参与感,从内心来说是愧疚的。

此外,领导力是从一个成功迈向另一个成功的关键。

要做一个优秀的女外科医生,从一开始,从小决策开始,就应该日复一日磨练自己的领导力。要想增强领导力,还要内外兼修,要主动发挥内在的力量、培育能促进职业发展的环境、并注重增强适应力以及适时调整工作状态[4]

我希望更多优秀的青年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不论性别,只看优秀与否。

外科医生是极其辛苦和需要承受极大压力的职业,但同样,它会带给你同样等级,甚至更加强烈的愉悦。而得到这种回报的前提是,你的发心是什么?

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够保持专注、才能具备直面困难的勇气。这颗心是一枚种子,决定了以后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THE END-

来源:普外时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外科,女性,职业,医生,工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