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坏”胆固醇?
2021.7.9 高版
“攀枝展蔓漫篱墙”,丝瓜花的藤蔓越上了高高的树梢,在蓝天的映衬下,嫩黄色的花显得格外明艳。
什么是“坏”胆固醇?
胆固醇是血脂的一种。血脂的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面简称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面简称高密度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
在胆固醇的3个检测项目中,低密度胆固醇与心血管病直接相关、即低密度胆固醇越高,心血管病的发生率越高;而高密度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呈负相关,即高密度胆固醇越高,心血管病的发生率越低。因此,低密度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
“坏胆固醇”是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的原料,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果将我们体内的血流系统比作自来水系统,那么我们的血管就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坏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就是混杂在水中的泥沙,当泥沙沉积在水管壁上,就会引起水管堵塞,水流减小,同样,当低密度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时,就会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引起血管堵塞,血流变小,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什么情况下自来水管更容易堵塞?除了泥沙多,水管生锈也是一个因素。
同样,当血管内皮会受到损伤时,低密度胆固醇更容易进入到血管壁内形成斑块。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都可损伤血管内皮,当低密度胆固醇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同时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就更加容易发生了。
图中LDL是低密度胆固醇的缩写
当动脉粥样斑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血管就越来越狭窄,甚至闭塞,如斑块破溃、脱落,则引起血管栓塞。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致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脑部血管狭窄、栓塞会致脑组织缺血,引起脑卒中(中风)。
据2020年12月发布的我国首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数据,我国每年有400万人因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0%以上,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是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高”)和肥胖、吸烟是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5大危险因素。在“三高”中,大家对高血压、糖尿病比较重视,一旦发现,大多数都会接受治疗,但对高血脂,往往视而不见。我在门诊中发现,不少患者体检报告中低密度胆固醇已经高了,但她们要么不知道高了,要么不知道需要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到了更年期以后,由于雌激素减少,体内的糖、脂代谢发生改变,极易在这个阶段发生“三高”和体重增加,女性绝经后与绝经前相比,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增加2~6倍。
所以,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尤其有必要每年进行体检,了解自己血压、血糖、血脂的变化,如有升高,应及时进行治疗。
那么,“坏胆固醇”指标应该控制在多少水平呢?
不同人群“坏胆固醇”的目标值不同。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版)》,不同人群低密度胆固醇的控制目标值为:
心血管病低危者,控制在3.4mmol/L以下。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
已经患有冠心病,或患过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患者,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因此,化验单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一项即使没有箭头“↑”,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不同的人群它的目标值不同。
“坏胆固醇”高了,怎么办?
高了就要到心血管科就诊,按照医生处方服用降胆固醇药物,并定期检查监测,将低密度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目标值以内。
同时要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其中饮食对血脂水平影响最大,要限制含高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增加果蔬、谷薯类及鱼类的摄入。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去查一查你的“坏胆固醇”指标高了没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