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梳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

2021
07/13

+
分享
评论
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A-
A+

何为胸腔闭式引流?

何为胸腔闭式引流?

1
胸膜腔



胸腔,就像保温杯。

两层胸膜之间,有个不含空气的密闭空间,

这个空间叫胸膜腔。

常态下,胸膜腔内为负压,两层胸膜贴在一起,

中间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左右胸膜腔各为一腔,互不相通。


胸膜腔内有气体,叫气胸;

胸膜腔内有脓液,叫脓胸;

胸膜腔内有血液,叫血胸;

如同时有血液和气体,叫血气胸。

2  
胸腔闭式引流  



当病人有气胸、脓胸、血胸、胸腔积液时,

通过一个小手术,

将引流管的一头放入胸膜腔内,

另一头接入位置较低的水封瓶中,

利用呼吸运动和重力的原理,

将气体、脓液、血液、积液排出,

重建胸膜腔内的负压,

让受压迫的肺,重新张开,恢复功能。

胸腔闭式引流,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广泛地应用于以上各种情况和开胸手术后。

  置管位置  
 

积气:一般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气向上走);

积液: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第6-8肋间;

脓胸:常选择在脓液聚积的最低位置。

(以下为拓展内容,供特别好学的病友了解。)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1、水封瓶中的水,使胸膜腔与外界隔离;

2、当胸膜腔因为积气或积液呈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

3、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向上吸引,在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4、由于引流管有足够的垂直长度,水有重力作用,水封瓶内的水只能在引流管下端,形成一小段的水柱,不会被吸至胸膜腔内;

5、随着呼吸运动,胸膜腔内的压力会规律地大小变化,引流管下端的水柱也随之规律的上下波动。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  
保持管道密闭,妥善固定  

1、全套引流装置应无菌密闭,各衔接口连接紧密,随时检查引流管有无脱落。

2、引流管下端始终保持没入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避免空气进入。

3、水封瓶的位置,应低于胸腔出口平面60cm以上

  

4、搬运病人时和外出检查时,要将引流管夹闭(漏气明显者,不可以夹闭引流管)。

5、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盖并保持平稳。

6、引流管固定时要留有余地,防止翻身时牵拉脱落。但是也不宜过长,以免扭曲、打折或受压。

7、引流瓶要每日更换。护士更换引流瓶时,积极配合,护士会用两把大止血钳夹住引流管,防止液体和空气倒流进入胸腔。




引流管意外从胸壁脱出,怎么办?



立即用手顺皮肤纹理方向,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注意勿直接用手指按压伤口,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2  
保持引流通畅  

1、体位:如果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度,依靠重力引流。

2、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动作,以便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排出,促进肺的复张。

3、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或脱落。

4、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

3  
观察引流情况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如果术后连续4小时引流量>100ml或24小时>1000ml,引流液呈鲜红色,且伴有呼吸困难,脉搏快、血压下降等,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2、观察水柱波动情况,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没有波动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检查管道通畅情况。

水柱波动的意义

1、不仅反映引流的通畅性,还反映肺膨胀的程度。

2、肺压缩厉害时,胸腔内残腔大,水柱波动也较大。

3、随着肺的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也变小。

4、水柱波动仅为2-4cm,或仅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

4、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拔管的重要指征之一。但是,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要考虑可能是引流管不通畅或者堵塞。

4  
拔管的护理  

1、什么时候拔管?

一般置管48-72小时后,引流液明显减少,颜色变淡,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

胸片显示肺膨胀良好;

病人没有感觉不适,生命体征平稳。

2、拔管时如何配合?

拔管时,一般先拆缝线,在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医生会迅速拔出导管,并立刻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带密封,并加压包扎1天。

3、拔管后要注意哪些?

拔管后,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置管口有无漏气(皮下气肿),以及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全肺切除 & 胸管夹管


   

1、为什么要夹闭胸管?


1、一侧肺被全切后,两侧胸腔内压力不均衡,会造成纵膈移位,健侧肺会过度膨胀,从而严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纵膈:两个肺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食管、大血管等)

2、手术时,在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

3、平时夹闭胸管,保留胸腔内一定的胸液,以维持两侧胸膜腔压力平衡,防止纵膈移位。

4、根据病人情况,可作短暂开放,以调节胸腔内压力。因此,全肺切除术后的胸管也叫调压管。

2、夹管时要注意哪些?


1、观察气管位置,如果发现气管偏向健侧,说明患侧胸内积液多,压力高,两侧胸腔内压力不平衡。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适当开放胸管引流,直至压力平衡。

2、夹闭胸管期间,遵医嘱取坐立位,由医生叩诊检查胸腔积液的液平面。以防界面太高,使得主支气管残端被胸液浸泡,增加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

3、全肺切除术后,有意识的保留胸液,给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配合医护人员定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参考资料:

1、《外科护理学》(第4版)主编 曹维新 李乐之

2、《外科护理查房》 主编 张伟英 叶志霞

3、同济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4、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同济护理

作者:童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胸腔闭式,胸膜腔,引流管,护理,积液,压力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