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做体重上的“胖子”,体脂上的“瘦子”。肌肉多了,才是健康的超重。
这位荷兰妹子,减肥两年后(图右)体重一斤没减,但身材看上去明显瘦多了。
这种逆天的身材变化,跟她的体脂率下降有关。
什么是体脂率?
体脂就是体内的脂肪,既包含咱们的皮下脂肪,也包含内脏脂肪,体脂和肌肉、水、骨骼、器官中的非脂成分,加起来的重量就是体重。
如果没有仪器,下面这个公式,只需要一条卷尺测腰围、一个体重秤称重,也能评估大致的体脂率:
女性体脂率公式:
a=腰围(公分)×0.74,
b=体重(公斤)×0.082+34.89,
体脂率=(a-b)÷体重(公斤)×100%。
男性体脂率公式:
a=腰围(公分)×0.74,
b=体重(公斤)×0.082+44.74。
体脂率=(a-b)÷体重(公斤)×100%。
同样的体重,体脂率越高,人就显得越臃肿。
体脂超标,内脏先遭殃
比起看得见的胖,体脂率超标却仍然“显瘦”的人更危险。
脂肪肝:如果脂肪细胞沉积在肝脏,加之饮食上高油高脂,就会形成脂肪肝,进而诱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心脏病:若沉积到心脏,会使之跳动无力,难以有效带动血液循环,很多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患者,心脏往往就被大块脂肪包裹着。
糖尿病:脂肪过多沉积在胰腺,可能造成胰岛细胞脂化,引发糖尿病。
肾衰竭:沉积到肾脏,会影响其净化血液的能力,肾脏需要更卖力地过滤多余的糖分,最终导致肾衰竭。
呼吸疾病:沉积到肺部会压迫肺,导致肥胖者呼吸急促,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
另外,受激素影响,男性内脏脂肪更易增加“坏胆固醇”的合成。尤其是腹部肥胖的男性,更需要警惕上述疾病。
如何改善体脂率
我们要做体重上的“胖子”,体脂上的“瘦子”。肌肉多了,才是健康的超重。
调整饮食结构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摄入合理脂肪和足够蛋白质。
中国人的饮食常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比如馒头、面条、米饭。如果想要增肌,不妨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吃乳制品、牛肉、鸡肉、金枪鱼、鳕鱼等。
多做对抗性运动
可以常做俯卧撑、深蹲等运动,也可以借助拉力器、哑铃、弹力带等健身,运动时注意动作要慢。
体力好的人可以考虑健美操、游泳等。每次运动30~60分钟为宜,量力而行,不要逞强。
不同人群进行针对性训练
有些人拼命想“掉肉”,有些人却怎么吃都不胖,不妨对照以下几种情况,通过锻炼和饮食调整来“长肉”。
腰围小、体脂率低
这类人很可能是肌肉发达、基础代谢水平高,可针对想“胖”起来的部位,如肩膀、上臂、大腿,多做对抗性训练来增肌。
骨架小、体力差
要进行无氧+有氧训练,比如举重+慢跑组合,或俯卧撑+太极拳组合等。运动强度可逐步递增,同时调整饮食,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
消化吸收能力差
最好先去医院以诊断是否是受疾病影响,比如消化液分泌不足。之后再根据身体情况,进行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循序渐进,增强体质。
文字参考:丁香医生、生命时报等
《丛玲带你看名医》团队编辑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