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阿斯利康腺病毒新冠疫苗为何会导致血栓?

2021
07/14

+
分享
评论
生物世界
A-
A+

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动脉或静脉出现血液凝块。


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动脉或静脉出现血液凝块


疫苗诱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有点像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之前研究显示VITT和HIT都与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产生的抗体有关,PF4是一种能与血小板结合的蛋白,会参与凝血。但是,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具体机制一直不太清楚。


今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 Nature 发表了题为:Antibody epitopes in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阐释了部分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能会如何导致疫苗诱导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这一罕见症状


该研究发现,接种过阿斯利康腺病毒新冠疫苗的5位VITT患者的抗体会与一个参与凝血的蛋白结合,且结合位点和抗凝血药物肝素与该蛋白结合的位点相同。



研究团队分析了接种过一剂阿斯利康腺病毒新冠疫苗的5位VITT患者(平均年龄44岁)的血清。作者发现,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与PF4结合的位点和肝素相同。将其与10位HIT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后,作者发现VITT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强烈。



研究团队认为,VITT抗体与PF4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激活血小板,这或许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但作者也指出,这或许不是导致VITT患者出现血栓形成事件的唯一因素, 其他血清因子可能也参与了血小板活化。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744-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新冠疫苗,减少症,血栓,抗体,肝素,血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