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研究问题(一)研究问题的特征医生和卫生决策者在实践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基础医学问题、医学基础问题和医学实践问题。以利尿剂治疗高血压为例,在临床上可能会提出以下三类问题:为什么利尿剂可
提出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的特征
医生和卫生决策者在实践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基础医学问题、医学基础问题和医学实践问题。以利尿剂治疗高血压为例,在临床上可能会提出以下三类问题:为什么利尿剂可以降低血压?什么是高血压?利尿剂是否可以降低血压?它们分别是与高血压相关的基础医学问题、临床基础问题和临床实践问题。
与前两类问题不同,临床实践问题是与病人诊治直接相关的问题,是临床决策不可缺失的信息,往往需要科学研究才能可靠地回答,其答案随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临床实践问题主要包括:鉴别诊断、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治疗的效果、治疗的副作用,以及疾病治疗和无治疗情况下的转归、病因、治疗的成本效益等。公共卫生实践问题还包括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作为可用于指导医学实践的直接证据,系统综述要回答的一般是与临床或公共卫生相关的实践问题,虽然也完全可以用于研究基础医学或临床基础问题。因此,在提出系统综述的研究问题时,就要从上述与实践相关的各个环节去考虑。
(二)确定研究问题
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例,有关研究问题一般包括5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人群、干预、对照、结局和干预环境,英文分别是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和setting,简称PICOS(研究问题的基本要素)。有时会把PICOS中的S定为研究设计(study design),但是研究设计并不决定研究问题的实质,因此讨论研究问题时,应使用干预环境。
例如,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急诊室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是否可以降低病人死亡的危险(治疗的益处)?该问题的基本要素P=研究的人群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I=治疗组的干预为利多卡因加常规治疗,C=对照组的干预为无利多卡因的常规治疗,O=用来评价疗效的结局指标为死亡,S=治疗环境为急诊室。
干预环境(S)的核心是诊治水平和服务条件,在确定研究问题时常常不做具体规定,而是在数据分析时依此进行亚组分析。在病因研究中,上述的干预组可替换成暴露组,对照组可替换成非暴露组,结局可替换成疾病。
对研究问题基本要素的具体化和限制,是一个系统综述可以回答一个独立研究问题的前提,也可以防止由于无的放矢广泛撒网式的研究导致的假阳性结果。同时,研究问题的构成是文献检索用来“瞄准”相关文献的工具。应注意的是,研究问题不能太“宽”或太“窄”。太宽,则研究问题不具体,方向不明确,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可能很大,降低结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举例说明,如果某抗高血压药物可降低男性病人舒张压10mmHg,但对女性血压无影响,那么男女则需分别对待,男女病人的合并结果会误导实践。相反,如果研究问题太窄,则合格的研究可能很少,甚至没有,而且医学实践也不需要过于详尽的信息。例如,46岁~50岁的高血压病人可能对某药物的反应不同于51岁~55岁的病人,然而这个差别可能小得没有实际意义,无需分别对待。宽与窄的程度如何把握,没有明确的标准,取决于研究问题的特征,以及研究者对有关领域的熟悉程度。
原文出处: 李立明 主编. 流行病学. 第一卷.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唐金陵, 杨祖耀. 第十四章: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