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医疗设备维保方式。
记者:王营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兴义市人民医院作为贵州省县级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地处贵州偏远地区,如何让群众“少跑路”,兴义市人民医院选择了学科建设、医院管理和改善服务的“三轮驱动”。
奖惩明晰,55项指标全员培训
做“加法” 补短板
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室科研行为,对科研小组给予经费、政策支持,加强对科研成果奖励,并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2020年荣获贵州省检验医学技术转化人才基地,贵州省卫健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1项,黔西南州科技局重点项目1项。
积极推进系统分科,夯实亚专科和学科内涵建设。皮肤科门诊病房、感染性疾病、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一体化管理。整合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形成“手供一体化”,口腔二科与口腔颌面门诊病房一体化管理。持续规范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管理。建立数字化手术间,推动3D打印技术临床运用。以提升患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搭建无痛医院框架。持续推进多学科诊疗模式,不断改善门诊诊疗服务,开展产科一站式服务、内镜中心一站式服务。
2021年1月5日,首例试管婴儿成功受孕,开启了黔西南州辅助生殖技术的新篇章。
加强改善医疗服务。提出“笑、快、细、暖”四字服务方针,提升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20年下半年,实现了院内患者服务类“零”投诉。连续四年获评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加强病案首页质控。提高病案首页数据提取质量和首页上传完整率。每月对病案质控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对填写缺陷率高的科室,病案管理科直接到科进行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培训,逐步提高首页质量。
做“减法” 降不良
前不久刚刚发布的《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公立医院要善于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将基于人的经验管理与基于制度和标准的循证管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还不成熟,但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医院管理的基础精准到科室、精准到诊疗组、精准到每个医务人员和重点病种,结合‘国考’指标科学评价绩效,我们在做加法补短板的同时,也要用‘减法’降不良。”王忠安说道。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医院内部运营效率。绩效改革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医院要发展,要向管理要效率,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成本去转变,把关注点从数量、规模转到效益、质量上才行。医院2020年启动“经济管理年”活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针对药品、耗材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管控,落实带量采购。
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2019年在州内首家开展日间手术,2020年开展日间手术1689 例,诊疗效率大大提高。
改进医疗设备维保方式。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采取整体托管方式,依托第三方的信息服务平台,对全院的医疗设备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报修、维保、巡检、计量检测等信息化管理。降低医院维护成本。
医院的功能定位不断明确,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提升,医院运营与内部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持续发展机制得到不断健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