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她时,留着长发,带着首饰,外表俨然是一副36岁中年女性的模样,可是当我翻开她的病历本时,才知道原来是“他”......
26岁那年,因为月经未来潮,她在外院检查染色体核型为46,XY,B超发现右侧隐睾,同年行右侧隐睾切除术,期间一直未婚
(社会性别为女性)
。35岁,她结婚了,嫁给了一位正常男性。半年前因左侧外阴不适,行B超检查
(见下图)
,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为E2
(雌激素)
26.39pg/ml,P
(孕酮)
0.85ng/ml,LH
(促黄体生成素)
25.97mIU/ml,PRL
(催乳素)
24.89ng/ml,T
(男性睾酮)
2.13ng/ml,考虑隐睾,因患者个人原因未行处理。36岁,她再次来到医院就诊,说半年来左侧外阴处疼痛逐渐加重,平卧位时呈牵拉样疼痛。门诊以“男性假两性畸形、左侧隐睾”收入院。入院后,我们给她查体:正常女性乳房,乳头稍小;外阴女型,阴毛稀疏,可见双侧大阴唇、小阴唇发育不良;左侧大阴唇轻微肿胀,皮下可触及一2.5*2cm左右圆形包块,质韧,活动可;双侧大阴唇上端可见极小阴茎样组织,可见阴道口,探查未见阴道。完善检查后,按预期行“左侧隐睾切除术”。(左侧睾丸及其附件)送检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基底膜显著增厚,仅见支持细胞,未见明确生精细胞及精子,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及间质细胞增生,周围见附睾及扩张迁曲的血管丛,请结合临床。患者因考虑到阴道成行术后需放置阴道模型,未行阴道成行术,拒绝口服雌激素,术后3天痊愈出院。
两性畸形是指由于各种原因
(包括性染色体异常、性腺异常及激素异常)
而致出生后内外生殖器的发育畸形,部分患者隐藏较深,直到成年、甚至结婚生子后才发现不对。不久前就报道过一位患者,因为脚扭了,拍了个X片发现自己骨骺未闭合,检查后才发现已婚的她,生物学性别竟然是男性。关于两性畸形,主要分为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男性化的性发育异常、生殖腺发育异常。根据外阴组织对雄激素不敏感的程度,又分为完全型
(外阴完全女性表现)
和不完全型
(外阴部分男性化)
两种。其中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较为常见,属于X连锁隐性遗传,多发生于同一家族。此种病人有睾丸,性染色体组型为XY。睾丸虽然分泌雄性激素,但由于体细胞不能形成雄性激素受体,从而不能使生殖器男性化。③有正常的女性乳房,但乳腺组织少,乳头稍小或正常;⑤有女性外生殖器,小阴唇发育不良,阴蒂发育正常或细小,阴道呈盲囊状;治疗:
切除睾丸防止癌变;补充雌激素维持女性第二性征;阴道成行术。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有正常卵巢和内生殖器,外生殖器为两性畸形。- 非雄激素相关性尿生殖窦发育异常
(肛门闭锁、尿道畸形、阴道缺如等)
。
治疗: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可终身皮质醇补充治疗,外生殖器整形术。包括真两性畸形、XY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及XO/XY嵌合型。体内有睾丸和卵巢两种性腺组织,两种组织可分别在两侧,可以两侧同时存在卵巢或睾丸(卵睾),也可以一侧为卵睾对侧为卵巢或睾丸,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专科查体、影像学检查、内分泌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性腺组织病理活检。 治疗:早治疗,手术治疗取决于外生殖器功能状态和社会性别;性激素治疗;心理指导。 患者染色体核型为XY,但无睾丸(较小),无卵巢,内外生殖器呈女性表现。 治疗:切除睾丸,青春期后周期性雌、孕激素替代治疗,随访管理。 治疗:采用雄激素替代,性腺恶变应予以切除,生育只能应用辅助生殖技术。
两性畸形患儿相关报道这些年相对增多,除了社会认知的提高,也和环境、药物等因素有关,比如某些求子心切的药物滥用。两性畸形患儿需要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到医院就诊:2.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青春期生殖器性别特征不明确、发育延退、闭经、女性男性化等情况; 3.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畸形体貌、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情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