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中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1
07/19

+
分享
评论
中卫护研院
A-
A+

锐器伤称针刺伤,是存在于全球医疗行业的一个职业健康问题。

1 锐器伤的基本概念

      锐器伤  (needlestickand sharps injuries,NSIs)  也称针刺伤,是存在于全球医疗行业的一个职业健康问题。它主要指针头引起的损伤,也包括锐利器械损伤和经皮损伤[1-2]。相关研究报道,在全世界大约3500万名医务工作者中,每年至少有300 万名经皮暴露于血源性传播病原体中[3]。同时,院前急救护理人员锐器受伤率高达90.3%,多种病原体可通过刺伤进行传播,主要包括:HIV感染、HBV感染、HCV感染[4]。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具有复杂性,且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够稳定,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实施包扎止血处理,从而顺利实施气管插管等抢救方案。通过针对性的安全预防措施,有助于保证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 院前急救中导致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

2.1        
自身因素导致锐器伤    
2.1.1   违规操作  
护士锐器伤的发生主要是拔针,其次传递器械,整理注射用物,各种注射操作,进行回套针帽,整理器械等操作。研究表明[5],护士处理锐器不安全的行为较为突出,有58.9%的护士在使用针头后将其套回针帽,70%以上的护士将其取下或分离,护士这些高危行为使锐器伤的机会增加。如果操作和防护措施不当,极易引起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医源性感染。  
2.1.2   认知不足  
低年资急救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以及急救中的随机应变能力,在紧张的抢救中容易遭遇到锐器伤,而工作年限相对长的急救人员有更多的计划接受正规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和职业伤害方面的教育培训,对锐器伤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相对较完整。大部分护理人员偶尔或从不戴手套;每次或经常在使用注射器后套回针帽;打开玻璃安瓿瓶极少或没有使用纱布进行包裹保护。因此显示护理人员面对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知识匮乏,对职业暴露认知不足等特点。  
1.1.3   缺乏防护意识  
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人员自身防护行为有关,这与“知、性信、行”理论的概念所一致,知识是基础,但行为的改变却是降低发生率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院前急救不是偶然事件,应该做好自身的防护行为,从而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2.2        
环境因素导致锐器伤  
2.2.1   复杂的急救环境产生锐器伤  
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急救环境比较复杂,患者病情危急,再加上现行工作体制不够完善,相关护理人员没有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易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出诊护理人员在输液、注射时,没有对穿刺针头进行正确处理也与锐器伤密切相关。  
2.2.2   物品设置不足产生锐器伤  
护理人员自身操作不当、锐器盒放置高度和锐器伤具有相关性。操作不当等因素会直接影响锐器伤,护理人员应该将锐器盒在合适的位置放置,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2.2.3   人力资源缺乏产生锐器伤  
在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时,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处于超负荷,不规范操作较多。职业暴露和院前急救呈现出正相关,护理人员工作比较繁忙,增强了职业倦怠感。相关护理人员简化护理流程,降低了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职业暴露风险性增高    

3 预防院前急救中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方法

3.1        
增强自身护理技能,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急诊培训内容及计划,包括急诊的发展史、重要作用、急诊评估和识别、团队协作的意及在抢救过程中每个人的分工进行系统跟踪培训。不断强化自身业务技能,在人为可控范围内尽量规避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减少锐器损伤的发生几率    

 
3.2        
加强相关业务学习,提升职业安全防范意识    
由于院前急救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通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对其进行处置抢救,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所以,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防护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一种习   惯性行为,即上车戴口罩、手套,操作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及时更换,训练戴手套进行静脉穿刺的技能等。   实施在岗人员再教育,针对急诊急救从业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并纳入日常考核,保障危急情况下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制度有力落实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早在1989年就对医护人员职业接触感染提出“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策略,其主张:   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设备,减少职业暴露危险性,最大   限度地保护医护   人员和患者安全。认真贯彻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合理选择使用正确的防护器具    


4 院前急救中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后的急救处理方法

4.1        
做好紧急处理    
护理人员在出现锐器伤后,应该沉着冷静,立刻将手套取下,并将受伤位置的血液挤出来,然后利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伤口应利用碘伏或者酒精消毒并包扎;护理人员出现锐器伤事故,应实施感染阻断措施,避免微生物进入血循环    

 
4.2        
及时上报锐器伤  
护理人员在出现锐器伤后,必须及时上报,在受伤之后告知护士长,并观察是否存在经血传播风险性。如果患者存在HBV风险性,应该报告有关部门,并注射乙肝疫苗。倘若患者感染HIV需实施抽血化验处理,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性治疗    
4.3        
缓解心理压力    
在出现锐器伤之后,   护理人员比较害怕,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咨询并处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实施针对性的治疗。部分护理人员害怕自己感染之后失业,从而产生诸多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给予安抚和支持,促使护理人员积极面对锐器伤治疗,从而保证其身心健康    

 

      针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实施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从而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加强业务学习,能够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合理使用器具,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可降低职业危害发生率


 

美托洛尔

 

参考文献:

[1] Medical Protection Society. Needle-stick injuries [EB/OL].[2021-05-21].  http://www.mps.org.uk  , 2011-1.
[2] TARIGAN L H, CIFUENTES M, QUINN M, et al. Prevention of needle-stickinjuries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a Meta-analysis[J]. Infect Control HospEpidemiol, 2015, 6(7): 823-829.
[3] MARKOVIC-DENIC L, MAKSIMOVIC N, MARUSIC V, et al. Occupationalexposure to blood and body fluid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Serbia[J]. MedPrinc Pract,2015,24(1):36-41.
[4]杨文莉.多媒体手段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5(07):1109-1111.
[5]宗雨晴,彭飞.基于医护人员为主的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的调查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164~16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护人员,锐器,措施,急救,预防,急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