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打盹可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对身体有一定益处。但白天频繁犯困、打盹,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有人说,「困」是当代人的常态:上班犯困、看书打瞌睡、刚起床就无精打采、开车时哈欠连天……
适当打盹可以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对身体有一定益处。但白天频繁犯困、打盹,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刊登一项研究提醒,白天打盹时间过长、次数过多,与心衰风险增加有关。
白天爱打盹,心衰风险高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刊登的这项研究发现,白天打盹过长或过多,也与未来心衰风险增加有关。研究者认为,白天打盹过多可能是心衰的临床前表现。
研究人员在14年间共分析了1140名老年人,其中76.1%是年龄在73~87岁之间的女性,并且每位老人在试验前均没有心衰等心血管病症状。
研究人员以10天为周期,通过睡眠监测的方法,记录了老人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的小睡次数与时间,并通过考克斯比例模型探明小睡的长短、次数与心衰的关系。
结果发现,有86名老人在平均5.7年内出现了心衰症状;每天午睡时间超过44.4分钟,以及午睡超过2次,会大大提高老人得心衰的几率。以上研究结果被证实不被任何变量,比如夜间睡眠质量、心血管病等影响。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晨间、午间小睡的时间和次数直接影响老人心衰的产生,未来研究需要更加注重寻找提高夜晚睡眠质量的方法,从而帮助老人减少因白天打盹而增加患心衰的风险。
白天老犯困,警惕这些病
如果频繁犯困,应警惕以下健康问题。
1鼻炎
由于鼻子内部有炎症,导致呼吸受阻,从而引发大脑供氧不畅,导致犯困,甚至出现全身乏力、头疼。
2睡眠性呼吸障碍
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患者夜间鼾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
3高血脂
高血脂患者,体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同时可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进而让人犯困。
4脑卒中(中风)
临床资料统计,70%以上中风者在发病前5~10天会频繁打呵欠。中风前还可能出现血压骤然升高、鼻子出血、四肢麻木无力、早上起床突发眩晕、持续头痛等症状。
老人中风前还可能伴有不自觉流口水、嘴歪、说话不清楚等合并症状。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疲倦犯困、健忘、情绪不稳定等。
6心脏疾病
经常犯困,同时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此时需要警惕。
7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并不十分明显,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贪睡且难以睡醒为首发症状。
8肝脏疾病
肝病的表现通常比较隐蔽,如果疲劳犯困的同时,出现皮肤发黄粗糙、恶心、厌油腻、食后胀满等症状,要尽早排查肝病。
9贫血
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
避免犯困,试试这样做
没有其他伴随症状的困意,可以通过一些身体刺激提神。
1运动刺激
困了的时候伸展四肢,如下蹲10次驱赶睡意,能加速体内血液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困倦就会缓解。
2视觉刺激
到室外举目眺望,或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花草,让人感觉更有活力。
3味觉刺激
吃点苦酸麻辣的食品,亦可泡杯浓茶或咖啡,以解困意。
4嗅觉刺激
困倦时,可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的味道驱除困意。
5触觉刺激
嗜睡困倦思睡时,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脸,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消解夏乏。
6钱包刺激
一秒清醒,解困指数五颗星。
文字参考:生命时报等
《丛玲带你看名医》团队编辑整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