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本研究数据,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情况不容乐观,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从不同维度、有重点地进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全社会关注。2017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检出率高达10%,老年抑郁症的患病人数和比例在不断上升。抑郁会损害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功能,成为我国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识落后,即使抑郁情绪较为严重也意识不到自己心理出了问题,直到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会以自杀终结生命。
《中国全科医学》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于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组织的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提取,该项目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对象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和信息丰富,是我国比较权威的有关老年人健康状况方面的微观调查数据。选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剔除调查项目有缺失值的人群,共得到样本3 068例。
▶ 方 法
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组织的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选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情况。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抑郁症状的项目并进行排序,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
▶ 主要结果:
3 068例农村地区老年人中,CES-D简化版得分为(9.9±6.9)分;无抑郁症状1 679例(54.7%),有抑郁症状1 389例(45.3%);男1 685例(54.9%),女1 385例(45.1%);小学及以下学历2 453例(79.6%);平均年龄68(64,73)岁;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为6.0(4.5,8.0)h;平均午睡时长为30(0,60)min。
有无抑郁症状的农村地区老年人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抑郁症状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年龄、照看孙子女、社会交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依据本研究数据,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情况不容乐观,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从不同维度、有重点地进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 END -
本文编辑:赵跃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