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奇静脉水平膈神经阻滞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术后同侧肩痛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2021-08-19 15:06   古麻今醉

胸科手术后同侧肩痛(ipsilateral shoulder pain, ISP)较常见。

胡松 编译;顾洋、吕欣 审校  

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


胸科手术后同侧肩痛(ipsilateral shoulder pain, ISP)较常见。据报道,ISP的发生率为31-8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胸部硬膜外镇痛能够显著改善切口疼痛,但是不能有效缓解ISP,常用的消炎镇痛药也不能缓解ISP。ISP会影响患者术后早期的呼吸、活动和理疗。因此,ISP的防治需要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解决方案。通常ISP被认为是手术侵入心包、纵隔或膈肌造成的刺激,通过膈神经传递发生牵涉性疼痛的结果。此外,有研究表明通过局部麻醉药浸润膈膜附近的外周脂肪组织,于术中行膈神经阻滞(phrenicnerve block, PNB)可以有效降低ISP的发生率。但在膈肌水平,许多来自心包和纵隔的感觉纤维均与膈神经有一定距离;因此,若能将阻滞更精确定位于膈神经周围来操作可能更有效果。目前尚未有研究调查在奇静脉水平膈神经周围行局麻药阻滞的有效性。该研究假设在奇静脉水平膈神经周围行局麻药浸润阻滞能够有效降低ISP的发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PNB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术后ISP的效果。该研究结果由Kaori Kimura Kuroiwa等人于2021年6月发表于Anesthesia-Analgesia杂志上。
 

摘要

背景:ISP是肺部手术后的常见问题。研究者假设在手术同侧奇静脉水平的PNB能有效降低ISP的发生率,其主要目的是评估PNB对VATS术后ISP的影响。方法:这项前瞻性、随机、患者设盲、单中心研究已在大学医院医学信息网络注册(UMIN000030464)。入组的患者均被安排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镇痛下进行VATS。将患者随机分配,在关胸前用 10 mL 0.375% 罗哌卡因(PNB组)或等剂量0.9% 生理盐水(对照组)在奇静脉水平浸润同侧膈神经。术后2、4、8、16、24小时静息状态下用数字评分量表(NRS,0~10)评估ISP。ISP的发生率定义为在手术后 24 小时内报告至少一次NRS评分≥1的患者比例。在初步分析中使用χ2检验比较PNB 组和对照组之间ISP患者的比例。调查ISP和术后24小时内切口疼痛的NRS值,以及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频率。在ISP评估时使用NRS评估切口疼痛。最后还评估了术后恶心呕吐和肩部运动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PNB组(n=42)和对照组(n=43)。两组之间在人口学和手术资料方面没有临床相关的差异。两组ISP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20/43例(46.5%),PNB组14/42例(33.3%);P=.215)。PNB组ISP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主要治疗效果:P<0.001)。两组间术后切口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止痛药使用频率明显高于PNB组(Wilcoxon秩和检验,P<0.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结论:奇静脉水平PNB对VATS术后ISP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方法:

研究设计与患者入选

这项研究得到了长野红十字会医院生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编号:长野第131号)。这项前瞻性、随机、患者设盲、单中心试验在患者登记之前已经在大学医院医学信息网完成注册(识别号:UMIN000030464;主要研究人员:KuroiwaKaori Kimura;登记日期:2017年12月19日)。本次试验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日本长野红十字会医院完成。所有的程序都是按照赫尔辛基宣言进行的,试验是根据CONSORT声明进行报告的。首席调查员和合作调查员对患者进行筛选,以确定是否有资格参与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向有资格参加研究的患者解释了研究的基本原理。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书面知情同意。纳入标准如下:计划接受VATS的患者,年龄>18岁,ASA分级在III以下,且计划使用硬膜外麻醉。排除标准如下:对侧膈神经麻痹、罗哌卡因过敏、术前ISP病史、慢性疼痛、硬膜外麻醉禁忌症和/或痴呆。干预的区组随机化由首席调查员(K)实施。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序列被保存在3名麻醉师办公室的共享办公室,以确保除了3名调查人员外,所有人都无法接触到它。患者按1:1的分配比例随机分配到干预组(PNB)或对照组。在到达手术室之前,麻醉师被告知了病人的分组。手术者无法通过药房实现集中配药产生盲法,因此求助于相关麻醉师配药。虽然这导致手术麻醉团队破盲,但这些成员都没有参与数据收集。上述3位麻醉师轮流采集数据,此目的是让麻醉负责人和评估员各不相同。

麻醉技术与镇痛

术前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肺功能检查。手术前一天,理疗师对他们的肩关节活动范围进行了评估。所有患者无术前预给药。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与手术侧相对的前臂中。桡动脉穿刺行有创动脉监测。术中监测包括连续心电图(II和V5导联)、心率 (HR)、有创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ABL 800;RADIOMETER,日本东京)、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在T5~T6或T6~T7间隙,采用正中入路,阻力消失法操作,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全麻诱导采用异丙酚(1.6 mg·kg-1)和瑞芬太尼(0.1 μg·kg−1 ·min−1),肌肉松弛剂采用罗库溴铵(0.6 mg·kg−1)。插管后,患者被置于侧卧位。确保患者的上臂放在扶手上,固定在一个自然的位置,以避免向肩关节施加压力并使其超过活动范围(ROM)。切皮前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芬太尼(100μg)+0.2%罗哌卡因(8mL)或盐酸吗啡(2mg)+0.2%罗哌卡因(10mL)。吗啡或芬太尼的选择由每位患者的主治麻醉师决定。术中如需要将动脉收缩压和心率维持在基线值的+20%以内,可以给予一剂或多剂0.2%罗哌卡因丸剂(每剂5mL)。全麻维持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所有的手术都是由同一个手术团队按照标准的手术操作进行的。在手术结束时,将单个胸管放置在顶部或位于中后部的水封上。在外科医生关胸时,启动硬膜外持续镇痛,输注罗哌卡因2mg·mL−1和芬太尼4μg·mL−1或盐酸吗啡40μg·mL−1(基线输注:3mL·h−1加静脉推注3mL,锁定时间30min)。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手术结束时停用。缝皮完成后,给予神经肌肉阻滞拮抗(舒更葡萄糖2mg·kg−1)。患者清醒并有规律呼吸时拔管。记录麻醉过程的持续时间、手术过程和侧卧方向。术后镇痛采用PCA输注。疼痛程度采用11分数字评分量表(NRS)进行评估。补救镇痛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3mL 0.2%罗哌卡因3mL。当患者要求额外镇痛时,静脉注射扑热息痛1g。记录每个患者的PCA摁压次数和对乙酰氨基酚用量。

膈神经阻滞

在肺复张和关胸前行PNB。患者接受0.375%罗哌卡因10mL(PNB组)或0.9%生理盐水(对照组)同侧膈神经浸润。外周浸润部位如图1所示。使用19号静脉注射针(V enula;Top Inc,日本东京)的外套筒作为75毫米长的导管。对于右肺手术,在奇静脉和上腔静脉交界处的膈神经膜周围做一个小切口,插入导管尖端,注射药物(图2)。对于左肺手术,对副半静脉与奇静脉汇合水平以上的膈神经进行了类似的干预。切口很小,以确保药物在拔除导管后不会立即溢出,这些过程由外科医生操作。

 
 

结局

研究者将主要结果即24小时内ISP的发生率定义为“术后24小时内至少报告一次≥1分的患者的比例”。分别在术后2、4、8、16和24小时评估ISP。使用NRS评估休息时肩部疼痛的程度,0分代表没有疼痛,10分代表可以想象到的最严重的疼痛。对主要结果进行事后分析,假设PNB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镇痛阻滞(≥评分为4分),以检验假设和结果的稳健性。次要结果是ISP的NRS值和术后24小时内的切口疼痛,以及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频率。在术后2、4、8、16和24小时用NRS评估切口疼痛,记录术后恶心或呕吐(PONV)发生情况,分为两种结果(是/否)。最后,胸腔引流管拔除后,由理疗师测量患者肩部活动范围。

统计分析与样本量

研究者使用χ2检验比较了PNB组和对照组中ISP患者的比例。对于主要结果,分配给PNB组和对照组的ISP患者数量被记录为全分析集(FAS)。采用全分析集和χ2检验,对ISP进行事后分析。使用Bonferroni检验手段行多重性分析,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25。在次要结果的分析中,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比较两组在每个时间点(术后2、4、8、16和24小时)的ISP(NRS结果)。研究者对ISP得分进行了对数转换,以符合线性混合模型的计算(包括残差的正态分布)。对于混合模型,将患者(即受试者)指定为随机效应,将时间和组(包括他们的交互作用项)视为固定效应。然后使用类似的方法(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每个时间点的切口疼痛(NRS评分)。对于不同时间点的组间两两比较,显著性标准设置为0.01,以说明Bonferroni方法的多重性。最后采用类似的方法分析切口疼痛评分。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两组止痛药用量的差异。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PONV患者的比例。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的差异。上述次要结果的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使用SAS统计软件包Version9.4(SAS Institute,Cary,NC)进行所有统计分析。

样本量估计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PNB组和对照组术后24小时内ISP患者的比例。无效假设是ISP患者的比例在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先前的研究表明,PNB组和对照组术后24小时ISP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7%(10/37)和60%(21/35)。因此,研究者根据PNB组(30%)和对照组(60%)ISP患者的预期比例计算样本量。基于以上假设,所需样本量为每组42名患者(双侧,α=0.05,β=0.2,χ2检验)。考虑到15%的脱落率,这样每组至少纳入50名受试者。 

结果:

共筛选了100例患者,纳入85例。患者纳入后被随机分配到PNB组(n=42)或对照组(n=43)(图3)。一名患者术后发生谵妄和肺炎,导致NRS评估只能在手术后8小时进行,但该患者未被排除出组。PNB组有3例计划VATS但中转开胸完成手术,对照组有7例中转开胸,这些患者也未被排除出组。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手术特征、手术持续时间、侧卧位和麻醉操作具有可比性(表1)。

在24小时内,对照组43例中有20例(46.5%)发生了ISP,而PNB组42例中有14例(33.3%)发生了ISP (差异=13.2%;95%可信区间,−7.5%~33.8%;P=.215)。初步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但若假设该阻滞是镇痛(≥评分为4),而不是麻醉(≥评分为1),对主要结果的事后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NB组24小时内IS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7/42[16.7%]vs 20/43[46.5%],差异=29.8;95%可信区间,11.1-48.5;P=0.003)。

使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NRS得分的组间差异。每组ISP的NRS原始数据及其平均值的曲线图如图4A所示。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切口疼痛的严重程度。在特殊测试中,每个时间点的组差异的边际平均值显示,在任何时间点,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每组切口疼痛的NRS原始数据及其平均值的曲线图如图4B所示。PNB组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Wilcoxon秩和检验,P=0.002)。PNB组和对照组PONV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6.3%(P=0.960)。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明显变化(表2)。

 
 
     
 

讨论:

该研究是迄今第一项在奇静脉水平行PNB治疗后ISP发生情况的研究。这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如果将PNB定义为“麻醉阻滞”,采用0.375%罗哌卡因10mL在奇静脉水平的膈神经周围浸润对VATS术后ISP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然而,若将PNB定义为“镇痛阻滞”时,对相同数据的事后分析显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使用线性混合模型对ISP的NRS评分分析表明,PNB显著减轻了ISP的严重程度,并且不影响术后切口疼痛。在这项研究中,没有患者出现肩部肌肉的运动性瘫痪,这是术后活动度不变的证据。PONV患者的比例在两组之间没有差异。

该研究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在这些研究中,PNB对抑制ISP的严重程度是有效的。已报道的膈神经阻滞路径包括颈部入路和横隔入路。肩胛上或斜角肌间沟臂丛阻滞是已知的膈神经颈部入路。据报道,颈部入路会导致肩部肌肉的运动阻滞,甚至在某些患者中超声也不能确认膈神经的位置。相比之下,横隔入路则不会引起上肢运动阻滞,并且可以在所有患者中确认膈神经。在该研究中,没有患者出现肩部运动瘫痪,所有患者均可确认膈神经。然而,横膈入路不能充分浸润心包和纵隔来源的膈神经分支,而这也是肺切除术的受累部位。目前正在研究更多的膈神经近端入路。

虽然该研究中所有的病例都能在直视下实施胸内近端膈神经阻滞,但该入路并不能完全缓解ISP,PNB组的ISP发生率(33.3% vs 46.5%)略有降低就证明了这一点。这间接暗示,这个部位的PNB可能不是“麻醉”阻滞,而是“镇痛”阻滞。ISP的原因可能与膈神经的刺激有关,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肩关节或胸后韧带的应力)的多重作用有关。因此,单一方法都不太可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有趣的是,当被定义为“镇痛”阻滞时,PNB显著降低了ISP的发生率(16.7%比46.5%)。这一结果支持了这样的猜想,即奇静脉水平的PNB可能是一种“镇痛”阻滞。这进一步支持了胸部手术后ISP可能是一个“多因素”现象的论断。然而,这一观察结果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到证实。胸外科病人的体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PNB抑制ISP严重程度的能力将对患者有相当大的好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对乙酰氨基酚对ISP也有效。在该研究中,大多数PNB组患者术后对乙酰氨基酚使用较少。术后定期给药对乙酰氨基酚与PNB联合使用可帮助患者避免ISP。有报道称,胸硬膜外导管局麻药对ISP无抑制作用。在本研究中使用了阿片类药物进行硬膜外麻醉,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因阿片类药物的应用而发生了PONV。

该研究有一些值得考虑的局限性。首先,该研究没有评估膈肌麻痹。尽管膈肌麻痹的标记物(如超声和x线)是可用的,但它们不能在手术后立即被准确评估。其次,术后没有进行肺功能检查,在该研究中也没有发生呼吸或其他主要并发症。然而,在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炎。第三,双盲设计不能按计划进行。破盲可能会导致术后ISP评估的偏差,并可能导致外科医生在给药时的谨慎程度不同,该研究部分克服了这一缺陷,通过确保数据评估人员对评审员对分组保持设盲。第四,对照组包括大量气胸患者,好在操作者未对这些患者行胸膜固定术,(胸膜固定术被认为是ISP发生的诱因)。第五,只评估了处于静止状态的ISP,先前的研究大多数都认为ISP与运动无关。此外,有效的疼痛治疗能降低ISP的严重程度,无论是在休息时还是咳嗽时。因此,该研究假设仅进行休息评估即可。最后,这项研究未能检测两组间罕见事件(如副作用或并发症)的差异。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明确神经损伤等罕见并发症的风险。PNB入路需要一部分外周膜作为储层; 在某些患者中,这种膜可能是非实质性的。同时也有必要避免神经内注射。PNB还可能导致上腔静脉梗阻的风险增加,而这条静脉的损伤可能是致命的。

尽管有这些局限性,该研究还是有几个优点。首先,这是第一次研究PNB缓解ISP新方法的同类研究。该阻滞位置是胸外科医生熟悉的区域,从而提高了阻滞的可行性。其次,在接受上叶切除术的患者中,膈神经比膈肌更容易接近,这使得该研究选择的入路(在奇静脉水平的近端)比更远端的膈肌入路更容易。总之,外科医生在关胸前在奇静脉水平的膈神经周围浸润0.375%罗哌卡因是一种简单的止痛技术,可以抑制术后ISP的严重程度。除了调查这一新方法的麻醉和镇痛潜力外,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此项研究的发现。

 
点评  

 

该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估VATS术后ISP的发生率,探讨奇静脉水平行PNB对VATS术后ISP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在奇静脉水平行PNB不能减少VATS后ISP的发生率,但可以抑制术后ISP的严重程度。从发生机制来讲,ISP的发生并不完全是膈神经激惹的结果,因此不管在哪个水平行PNB都不能完全消除ISP,但无论在哪个水平行PNB都可能有效抑制ISP的发生,这也已被多项研究所证实。与既往直接膈神经周围注射不同的是,该研究为避免膈神经损伤采用软性套管注射局麻药,建立在此前的膈神经周围的手术分离。PNB阻滞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呼吸功能抑制在该研究或既往的研究中都没有发现,这或许和操作者对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有关,与所应用的局麻药的种类、浓度等相关。奇静脉水平的膈神经阻滞理论上是胸外科医生所熟悉的区域,相比于横隔入路可能更容易,阻滞成功率可能更高,但其有效程度及风险仍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胡松 编译

顾洋、吕欣 审校

原始文献:

Kimura Kuroiwa K, Shiko Y,Kawasaki Y, et al. Phrenic Nerve Block at the Azygos Vein Level Versus ShamBlock for Ipsilateral Shoulder Pain After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esth Analg. 2021;132(6):1594-1602. 


参考文献:

1. Yousefshahi F, Predescu O,Colizza M, Asenjo JF. Postthoracotomy Ipsilateral Shoulder Pain: A LiteratureReview 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Pain Res Manag. 2016;2016:3652726.

2. Hodge A, Rapchuk IL,Gurunathan U.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IpsilateralShoulder Pain After Thoracic Surgery at an Australian Tertiary-Care Hospital: AProspective Audit.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21;35(2):555-562.

3. Schober P, Vetter TR.Repeated measures designs and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data: if at first you donot succeed-try, try again. Anesth Analg. 2018;127:569–57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ISP,研究,PNB,神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