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可大致定义为突出于黏膜表面的腔内病变,根据病理类型通常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两大类。
胃息肉可大致定义为突出于黏膜表面的腔内病变,根据病理类型通常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两大类。常见的胃息肉类型见下图。
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
占胃息肉的75%-90%
为增生的胃黏膜和炎性细胞
常见于慢性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25%的病例)、恶性贫血、溃疡和糜烂周围或胃肠造口部位
通常<1 cm且无进展
恶性转化较为罕见,大于1 cm的增生性息肉恶变可能性增大。因此,应完全切除较大的息肉以进行组织学评估
炎性纤维性息肉
较为罕见
可见于整个胃肠道,但最常见于窦幽门区(80%)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偶然确诊。息肉切除后通常不会复发。因此,局部切除是一种适当的治疗方法
胃底腺息肉
为玻璃样、透明、无蒂息肉
分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可能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
通常直径<1 cm
胃底腺息肉无需切除,表面有糜烂等异常者除外
错构瘤息肉
较为罕见
多发于胃窦,常为单发,无恶变倾向
与Peutz-Jeghers综合征相关
通常直径<2 cm
腺瘤性息肉
占胃息肉的10%-20%
为局限性息肉样病变,由管状和/或绒毛状结构组成,内衬发育不良的上皮
与Gardner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和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相关
通常>1.5 cm
有可能进展为腺癌,必须通过局部切除进行治疗,通常选择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此外,腺瘤性息肉可能伴有胃其他部位的共存癌,因此有必要对整个胃进行全面评估
胃类癌
较为罕见,占胃肿瘤的0.5%以下
通常<2 cm
建议切除直径>2 cm的肿瘤,因为其具有显著的淋巴浸润和转移风险。预后变化很大,取决于多种因素(大小、侵袭性和组织学特征)
参考资料:
[1] Park DY, Lauwers GY. Gastric polyps: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 Arch Pathol Lab Med. 2008 Apr;132(4):633-40.
[2] http://learningradiology.com
[3] 覃姝媚, 徐杨. 胃息肉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45(01):74-7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