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越长大就会越孤独。 你有没有在夜深人静时,感受到世界安静的仿佛只有自己?
有人说,越长大就会越孤独。
你有没有在夜深人静时,感受到世界安静的仿佛只有自己?
孤独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每个人或多或少在某个时刻都体验过孤独的感觉,在心理学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6.9万的参与者中,九成的人有孤独感。
长期孤独的感觉就像是落叶那么懂,飘在空中,不再有根。然后在泥土里,腐烂,没有人在意你的死活。
孤独与抑郁也是密不可分的,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从50-67岁成年人中筛选了一些志愿者进行了为期3年的追踪访问,结果发现,抑郁症状只与孤独感有关,而与其他因素如性别、收入、种族、教育背景、社会支持、压力等都不相关。
具体而言,孤独导致抑郁,抑郁反过来促进孤独,它们相互协同,只为了一步步降低我们的幸福感,把我们逼上绝路。
2003年,香港的著名歌手兼演员张国荣因患抑郁症而纵身一跃,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2016年,乔任梁因抑郁症在上海家中去世,享年28岁。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粉丝遍地的大明星,但是抑郁症仍然无情的夺取了他们的生命。
抑郁症是可怕的,孤独的可怕也是不容置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感会越发的强烈,孤独的滋味并不好受。长期处于孤独中的人,更容易得上高血压、失眠、癌症等疾病。
然而,大部分人仍然对于孤独是如何转化为疾病的知之甚少。Wanhe Li博士等带来了一种富有创意的能够模拟社会环境对个人健康影响的模型或许能探究其中的机制。
近期,《Nature》上由Wanhe Li博士等发文“Chronic social isolation signals starvation and reduces sleep in Drosophila”的研究发现孤独对果蝇意味着饥饿以及睡眠减少,揭示了孤独对公共健康有重大的影响。
为什么选择果蝇呢?果蝇是社会性的生物,在果蝇的生存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感知环境、觅食、进食、战斗、交配、产卵,并且也能感受到昼夜节律,甚至存在“文化”。这些意味着昆虫是研究社会关系的客观缺失是如何在大脑被感知和表现的最好的模型。
研究团队将1,2,5,25或100只雄性果蝇放在一个食物瓶7天后,发现只要是有“同伴”的果蝇,无论“同伴”的数目,都表现出相似的睡眠特征(2只,5只,25只或100只果蝇的分组)。而唯独那只隔离饲养的果蝇(1只果蝇的分组)显示出显著的睡眠缺失,主要分布在白天。
除此之外,隔离的天数也对果蝇的睡眠有影响。如果仅仅是隔离1-3天,并未发现果蝇存在睡眠缺失,而当隔离时间到达5-7天,显著减少了睡眠时间。
为了消除年龄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发现当隔离时间达到7天时,不同等基因品系,年龄(4周龄)野生型等有不同基线睡眠水平的果蝇睡眠缺失情况一致。
接下来,研究人员收集群居果蝇,隔离1天(短期隔离)果蝇,隔离7天(长期隔离)的果蝇三组做RNA-seq分析,确定了长期隔离导致睡眠缺失的候选基因,有214个基因在这三个组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转录组水平发现前20个基因中有三个基因脱颖而出:Limostatin (Lst)基因是一种由饥饿引起的分泌激素,它能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它的表达量在长期孤立的果蝇中增加1.67倍。Droasakinin (Dsk)基因则代表饱腹感的信号,它的表达量下降2.03倍。Tobi基因编码一种受果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类似物调控的α-葡萄糖苷酶,它的表达量增加1.76倍。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转录组水平分析基因差异表达
从转录组分析的情况来看,尽管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的果蝇不断的获取食物,但是它的大脑与饥饿果蝇的大脑非常相似,推测这种“饥饿大脑状态”可能会广泛影响与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表达。
然而,这说明孤独的果蝇不仅仅只是影响睡眠,并且会导致饥饿。监测果蝇的摄食情况后发现,与基因表达谱所推测的一致,与对照的群居果蝇相比,被隔离的果蝇拥有更多的食物摄取量。
在这些孤独的果蝇中发现影响其行为的原来是P2神经元。当研究员沉默P2神经元时,长期隔离(7天)的果蝇与群居果蝇之间的差别不大。而在原来本没有影响的短期隔离(1天)的果蝇中激活P2神经元导致这些果蝇吃得更多睡的更少,类似于长期隔离的果蝇。但是,群居的果蝇并不会受到P2神经元激活的影响。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隔离对果蝇的影响
P2神经元在这里可能起着“计时器”的作用,对隔离的时间计时。隔离的时间越长,激活的强度也就越高,未被隔离的果蝇自然也不需要被“计时”。当然这还是假设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去证实。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将可能从分子水平来获取孤独对健康的影响。或许在之后的将来,孤独的人群可以通过某种药物消除孤独对健康的影响。但是显然不让自己孤独才是正确的获取健康的方式。
果蝇尚且知道孤独的滋味不好受,更何况是人呢。我们要学会去战胜孤独。首先,需要消除内心自卑的想法,多与其他人交流;其次,不要等孤独的时候再联系朋友,随时与周围好友保持联系;再次,不断去认识结交新的朋友,主动接近他人;最后呢,可以培养一门兴趣爱好,这样又可以与同一兴趣爱好的人交流。请远离孤独,才能走向幸福!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837-0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2194-2
撰文|Anna
编辑|小耳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