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脑萎缩≠疾病,只有伴随其他病理症状,医生才会相应诊断。
脑萎缩是一种影像学表现,指因衰老、脑部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减少而继发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组织减少可以发生在脑白质或脑灰质。
体检时,头颅CT或磁共振报告上有脑萎缩,很多患者都想知道这严重吗?会不会影响寿命?其实脑萎缩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成人以老年人多见,也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不同脑萎缩临床表现不一样,需要强调的是,单纯的脑萎缩≠疾病,只有伴随其他病理症状,医生才会相应诊断。
一、脑萎缩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生理性脑萎缩
人的大脑在刚刚出生的时候是属于比较旺盛的时期,开始容积逐渐增加,至青春期发育成一颗成熟的果实,则是属于最为发达的时期,中年以后大脑就逐渐开始萎缩,到60岁以后,大脑容积每年会减少0.5-1%。
随着年龄增长,一般到50岁以后,每个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如同皮肤有皱纹、长斑一样,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对认知功能影响不明显,脑的功能也会随着细胞的萎缩逐渐出现退化,我们大部分人体检发现的脑萎缩都是这种生理性脑萎缩,无需特殊处理,目前没有办法来阻止脑萎缩疾病的进展。
2、病理性脑萎缩
而老年痴呆、脑血管病、某些脑变性疾病等,引起神经元受损、血栓闭塞、狭窄,脑组织就会减少,同时脑间隙变大,从而出现局部的“脑萎缩”,导致老年人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减退,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这种脑萎缩属于病理性脑萎缩。
此时需对因治疗,解除压迫来延缓脑萎缩的进一步发生,脑萎缩的症状根据不同部位的萎缩临床表现不同:如果是额叶萎缩,患者往往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性格改变,比如变得暴躁、易激惹;如果海马和颞叶萎缩,患者往往会出现情感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最突出的是记忆力下降,特别是近记忆力下降,总是丢三落四爱忘事情,但对于以前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如果是小脑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或行走不稳,走路向一侧偏、共济失调等。对于这些病理因素引起的脑萎缩,出现了相应的临床症状,要积极进行干预。
因此,体检发现脑萎缩后,不要草木皆兵,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必要时去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明确是年龄增长引起的还是疾病导致的萎缩,如果与疾病有关,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疾病的发展。
二、如何预防脑萎缩?
年龄相关性脑萎缩:是一种谁也避免不了的自然现象。
脑供血供氧不足: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因此,空气污染、蒙头睡觉、高血脂等,均可促使脑动脉硬化而致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神经细胞变性、脑萎缩,继而发展为老年性痴呆。
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发现影响脑供血、供氧的因素,应积极排除,如降血压、 降血脂等;尤其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饮食不当,营养不良:不吃早餐,甜食过量,缺铜、过度饮酒等,都易脑萎缩是如何形成的。
研究发现:多吃鱼、尤其是海鱼,均具有健脑作用。铜广泛分布于食物中,缺铜时可补充 含铜丰富的动物肝、肾,甲壳类水产品、硬果类、叶菜类食物。
过度用脑:睡眠不足、带病用脑、不愿动脑等,都易导致脑细胞损害甚至脑萎缩。
研究表明,勤用脑的人脑血管多呈扩张状态,脑组织有足够的血液、营养供给,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了物质基础。
疾病造成脑萎缩: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亨廷顿氏病、皮质基底节变性、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脑卒中、脑外伤、脑炎、遗传代谢疾病等。
如果脑萎缩是这些疾病造成的,那么患者就会表现出疾病的相应症状,如痴呆、语言障碍、运动障碍、肢体抽搐等,医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检查进行诊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