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习速览】中国护士的职业倦怠及应对措施

2021
09/03

+
分享
评论
中卫护研院
A-
A+

对于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应对措施。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职业耗竭

      于1974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指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感耗竭,疏远、冷漠等应对工作及其周围人群[1]

由于医疗系统供需不平衡、护患关系紧张等因素,我国护士职业倦怠是护人员在职场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ICU护理工作普遍相对复杂,接触的患者病情危重,工作强度大容易造成护士工作压力较高,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李丽芬[2]等在综述中指出:国内外ICU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且发生率较高。印度新生儿ICU中有23.3%报告了职业倦怠,韩国和日本33%~60%的护士表现出高度的职业倦怠。湖北某医院ICU护士长期处于中度以上的职业压力下。上海某医院ICU护士中有超过1/3护士对工作满意度不高,接近一半则具有高度的职业倦怠,甚至存在离职想法。南昌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职业倦怠率高达63.10%。新疆急诊护士和ICU护士轻度倦怠检出率为41.4%,中度倦怠检出率为35.6%,高倦怠率高达6.7%

Zihan Hu[3]等人于2021年在Journal of Critical Care上发表的文章,该研究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调查中国大陆ICU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倦怠严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共有2411名中国大陆的ICU医生和护士被纳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和心理学数据

问卷是使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BI)来评估倦怠,问卷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由22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城市、医院等级、工作年限、科室、职位、职称、值班频率、受教育程度、子女数量、每周工作时间、受访者每天负责的患者数量、科室患者数量、月收入、带薪休假天数。第二部分包括MBI调查,由三部分组成:情绪衰竭(EE,9项)、个人成就感(PA,8项)和人格解体(DP,5项)。三部分的总分分别为54、48和30。如果EE得分≥27,PA得分≤31,或DP得分≥13,则认为倦怠程度高。如果EE得分在17到26之间,PA得分在32到38之间,或者DP得分在7到12之间,则认为倦怠程度为中度。如果EE得分≤16,PA得分≥39,或DP得分≤6,则认为倦怠水平低。如果三个分量表中的任何一个分量表排名较高,则认为总体倦怠水平较高。分析了不同地区和科室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元逻辑回归确定相关因素

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在参与者中1122人(46.54%)是医生,1289人(53.46%)是护士。共有800名医生(占所有医生的71.3%)和881名护士(占所有护士的68.3%)被认为有高度的职业倦怠。在普通ICU工作的人最有可能出现倦怠,其次是在急诊ICU工作的人。从中国的不同地区来看,发现在东部地区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同时,在东北工作的参与者不太可能出现职业倦怠

多元分析表明以下因素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每天锻炼的人较少出现职业倦怠(OR 0.52,95%CI 0.36-0.75,P=0.001)。合并症可能加剧职业倦怠(OR 1.49,95%CI 1.21-1.84,P<0.001)。在三级教学医院工作的人容易产生倦怠(OR 1.83,95%CI 1.10-3.04,P=0.019)。普通ICU的工作人员最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此外,更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更多的夜班会增加倦怠风险。最后,带薪休假是减少倦怠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有年假和没有年假的人之间的倦怠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01)。在亚组分析中,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频率和每周的工作时间对倦怠没有显著的影响。有趣的是,有一个或两个孩子的医务人员不太可能出现人格解体

该研究结果表明69.7%的医务人员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比例相似(71.3% vs 68.3%,P=0.12)。比较各科室,在普通ICU工作的人最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医生为86.98%,护士为85.5%),其次是急诊ICU的人。鉴于这两个部门的工作量很大,这也是合乎逻辑的。就不同地区而言,中国东部的医务工作者最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77.46%),这可以解释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上升和医疗领域激烈的竞争环境。此外,这项研究是在新冠大流行病开始之前进行的,表明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就已存在。该研究也提供了关于中国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基线数据,有助于分析和解释新冠大流行期间的职业倦怠。该研究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这一问题,并制定策略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应对措施[2,4]
1      

制定护士班次计划:

倒班护士可固定周期轮换,夜班护士结束后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尽可能避免下夜班参加培训或活动


2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士职称分配患者,保证搭配合理

3      

适当心理疏导:

管理者及时发现护士的职业倦怠倾向,并给与适当心理干预,多与护士沟通交流,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缓解护士压力,从而改善工作状态。也可采用情绪疗法、同伴支持的教育培训活动等对ICU护士进行心理干预

4      

制定团建计划:

ICU工作任务繁重,护士性格各异,管理者可适当组织护士团建活动,加强护士间的了解和沟通,增进同事间情感,工作中相互帮助,提升护理工作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5      

间断工作:

有研究指出间断工作比连续工作职业倦怠发生率更低





打造护理健康工作环境的16个举措:

1      

患者死亡后的汇报


2      

确保员工用餐休息

3      

弹性工作安排

4      

按姓名呼叫员工 


5      

眼神交流

6      

告诉护士他们对组织很有价值

7      

聆听护士心声

8      

征求反馈意见

9      

一致的沟通,技术性沟通


10      

为员工代言

11      

赞扬护士,建立可视化文化体系

12      

创造包容性的庆祝活动


13      

有效的团队成员协作

14      

有效的领导决策

15      

培养人才,打造团队

16      

培养领导力


        护理管理者可以立即实施其中的一些策略,医院领导们也可以将这些策略纳入管理者培训内容,致力于持续改善护士执业环境,进而改善护士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北大医学部  王智帆  
中卫护研院  穆楠  
河南宏力医院  杨磊  

 

参考文献

[1]彭丽清. 心理疏导改善重症监护室护士身心健康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017):121-123.  
[2]李丽芬,刘瑶.ICU护士职业倦怠研究新进展[J].护理与康复,2020,19(01):25-27.  
[3] HuZ, Wang H, Xie J, et al. Burnout in ICU doctors and nurses in mainland China–A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2021, 62(6).  
[4]包丽研,傅永旺,常稳重,云飞飞,刘彩霞.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及压力源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学,2021,27(18):184-18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ICU,管理者,护士,心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