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CU护士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应对措施。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或职业耗竭
于1974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指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感耗竭,疏远、冷漠等应对工作及其周围人群[1]。
由于医疗系统供需不平衡、护患关系紧张等因素,我国护士职业倦怠是护人员在职场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ICU护理工作普遍相对复杂,接触的患者病情危重,工作强度大容易造成护士工作压力较高,长时间暴露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李丽芬[2]等在综述中指出:国内外ICU护士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且发生率较高。印度新生儿ICU中有23.3%报告了职业倦怠,韩国和日本33%~60%的护士表现出高度的职业倦怠。湖北某医院ICU护士长期处于中度以上的职业压力下。上海某医院ICU护士中有超过1/3护士对工作满意度不高,接近一半则具有高度的职业倦怠,甚至存在离职想法。南昌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职业倦怠率高达63.10%。新疆急诊护士和ICU护士轻度倦怠检出率为41.4%,中度倦怠检出率为35.6%,高倦怠率高达6.7%。
Zihan Hu[3]等人于2021年在Journal of Critical Care上发表的文章,该研究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调查中国大陆ICU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倦怠严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共有2411名中国大陆的ICU医生和护士被纳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统计学和心理学数据。
问卷是使用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BI)来评估倦怠,问卷由两部分组成,每部分由22个问题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个人信息,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城市、医院等级、工作年限、科室、职位、职称、值班频率、受教育程度、子女数量、每周工作时间、受访者每天负责的患者数量、科室患者数量、月收入、带薪休假天数。第二部分包括MBI调查,由三部分组成:情绪衰竭(EE,9项)、个人成就感(PA,8项)和人格解体(DP,5项)。三部分的总分分别为54、48和30。如果EE得分≥27,PA得分≤31,或DP得分≥13,则认为倦怠程度高。如果EE得分在17到26之间,PA得分在32到38之间,或者DP得分在7到12之间,则认为倦怠程度为中度。如果EE得分≤16,PA得分≥39,或DP得分≤6,则认为倦怠水平低。如果三个分量表中的任何一个分量表排名较高,则认为总体倦怠水平较高。分析了不同地区和科室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元逻辑回归确定相关因素。
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在参与者中1122人(46.54%)是医生,1289人(53.46%)是护士。共有800名医生(占所有医生的71.3%)和881名护士(占所有护士的68.3%)被认为有高度的职业倦怠。在普通ICU工作的人最有可能出现倦怠,其次是在急诊ICU工作的人。从中国的不同地区来看,发现在东部地区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同时,在东北工作的参与者不太可能出现职业倦怠。
多元分析表明以下因素与职业倦怠密切相关。每天锻炼的人较少出现职业倦怠(OR 0.52,95%CI 0.36-0.75,P=0.001)。合并症可能加剧职业倦怠(OR 1.49,95%CI 1.21-1.84,P<0.001)。在三级教学医院工作的人容易产生倦怠(OR 1.83,95%CI 1.10-3.04,P=0.019)。普通ICU的工作人员最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此外,更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更多的夜班会增加倦怠风险。最后,带薪休假是减少倦怠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有年假和没有年假的人之间的倦怠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01)。在亚组分析中,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频率和每周的工作时间对倦怠没有显著的影响。有趣的是,有一个或两个孩子的医务人员不太可能出现人格解体。
该研究结果表明69.7%的医务人员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比例相似(71.3% vs 68.3%,P=0.12)。比较各科室,在普通ICU工作的人最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医生为86.98%,护士为85.5%),其次是急诊ICU的人。鉴于这两个部门的工作量很大,这也是合乎逻辑的。就不同地区而言,中国东部的医务工作者最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77.46%),这可以解释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上升和医疗领域激烈的竞争环境。此外,这项研究是在新冠大流行病开始之前进行的,表明职业倦怠这一问题在新冠大流行之前就已存在。该研究也提供了关于中国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基线数据,有助于分析和解释新冠大流行期间的职业倦怠。该研究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这一问题,并制定策略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制定护士班次计划:
倒班护士可固定周期轮换,夜班护士结束后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尽可能避免下夜班参加培训或活动。
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士职称分配患者,保证搭配合理。
适当心理疏导:
管理者及时发现护士的职业倦怠倾向,并给与适当心理干预,多与护士沟通交流,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缓解护士压力,从而改善工作状态。也可采用情绪疗法、同伴支持的教育培训活动等对ICU护士进行心理干预。
制定团建计划:
ICU工作任务繁重,护士性格各异,管理者可适当组织护士团建活动,加强护士间的了解和沟通,增进同事间情感,工作中相互帮助,提升护理工作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间断工作:
有研究指出间断工作比连续工作职业倦怠发生率更低。
打造护理健康工作环境的16个举措:
患者死亡后的汇报
确保员工用餐休息
弹性工作安排
按姓名呼叫员工
眼神交流
告诉护士他们对组织很有价值
聆听护士心声
征求反馈意见
一致的沟通,技术性沟通
为员工代言
赞扬护士,建立可视化文化体系
创造包容性的庆祝活动
有效的团队成员协作
有效的领导决策
培养人才,打造团队
培养领导力
参考文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