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O”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简称。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所以这种产物取名为“O”溶血素。
抗“O”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简称。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所以这种产物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存在。为了对抗这一抗原物质,人体就相应地产生另一种抗体来中和这种“O”溶血素,以免生命受到危害。
临床意义
①抗“O”值超过400单位,提示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因此,凡由此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如猩红热、丹毒、急性肾炎等等)会使抗“O”值增高。由于抗“0”与血沉的变化均无特异性,即使病人抗“0”、血沉都增加情况下,对活动性风湿病的诊断,仍应结合临床表现来考虑。
②某些与溶血性链球菌无明显关系的疾病,抗“O”值也可增加。如少数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病、结缔组织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有些过敏性紫癜等病人,鉴别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③高胆固醇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病人,ASO也可增高。
(1)升高: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猩红热、丹毒、链球菌性咽炎、扁桃体炎。对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有间接诊断价值、若多次检测结果递增、并伴有红细胞沉降率(ESR)加快可有助于诊断。
②少数非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病毒性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病、结缔组织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性骨髓瘤等。
③寒冷地区、寒冷季节。
(2)降低:药物性(水杨酸盐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
ASO测定对于诊断A族链球菌感染很有价值,其存在及含量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
A组链球菌感染后1周,ASO即开始升高,4~6周可达高峰,并能持续数月,当感染减退时,ASO值下降并在6个月内回到正常值,如果ASO滴度不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复发性感染或慢性感染。多次测定,抗体效价逐渐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抗体效价逐渐下降,说明病情缓解。
由于人们常与A族链球菌接触,正常人也存在低效价的抗体,当效价>200IU/ml时,才被认为有诊断价值。
少于15-20%的健康人血清中的ASO含量高于200IU/ml。大多数新生儿的ASO含量高于其母亲,但在其出生后数周内ASO含量会急剧下降。学龄前儿童的ASO值通常低于100IU/ml,然后随年龄的增加ASO值增加,并在学龄期达到顶峰,成年后ASO值下降。
除了急性阶段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通常检测不到ASO值的升高。在肾病综合征和抗体缺乏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中仅有极低含量的ASO。
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
(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
(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
(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据研究,柯萨奇B病毒、高胆固醇血症、溶血、肝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呈现非特异性的抗“O”增高,但是滴度不是很高,类风湿关节炎也是如此。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引起异常免疫反应。链球菌也可能混杂在其间,部分参与了感染,因而出现了抗“O”。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久病体虚”,抵抗力较差,容易收到链球菌的侵袭,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患有咽炎。还有部分关节炎病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这也是合并链球菌感染的原因。抗“O”并不能像血沉、C-反应蛋白一样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检查中不作为常规项目。
文章来源:基层检验网,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
审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