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能成为社会赢家。
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革命唯一的共同特点是:推翻支撑人类自大的基座,即人是宇宙的中心。
猿猴VS.人类:为什么人类能成为社会赢家
现代科学理论中,可能只有进化论仍然存有争议,尽管它已有了压倒性的证据。驳斥进化论有点像驳斥原子理论或相对论。虽然少数人可能真正拥有这样的知识,但对许多人来说,这更多的是一个信仰问题。
进化是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过程,通常每种变化都很细微,但随着时间的积累,与最初相比,这种变化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简单的例子:语言。南非语、荷兰语和德语都是相关联的语言,而且都被认为源自一种共同的类似德语的语言,但这是如何发生的呢?这种共同语言的最初使用者能够理解自己的孩子说的话,没有人会质疑孩子与自己说的是不同的语言,但孩子们会经常使用父母不会使用的一些词语,比如俚语,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词汇或父母不理解的短语。
慢慢地,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差异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当与原始语言及其他语言相比时,它们变成了一种不同的语言。从来没有创造新语言的准确时间一说,只有起始点和结束点之别。由于地理原因,一个地区的新词、重音或短语不易被另一地区普遍使用,慢慢地,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当差异足够大时,我们便说它们变成了不同的语言。
将这个连续过程中的不同点看作不连续的语言很正常。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被称为进化,任何涉及信息复制的系统都会出现。
目前认为,最早的灵长类动物生活在非洲,那是人类最早进化的地区。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眼睛朝前,能够抓握和跳跃,有指甲而无爪。然而,人类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特征。
例如,人类没有全身长满毛发,有一对对生拇指(可用来触摸其他四指),鼻子朝下,身体竖直站立等。在社交方面,人类喜欢生活在30人左右的群体中,遵循一套复杂的规则来处理人际关系,而这些规则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灵长类动物花大量的时间互相梳理毛发;人类则将时间花在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上。人类的身体特征可以被看作理解我们拥有较大的脑以及社交能力的一个线索。群体生活导致的一个副作用是,人类发展出了想象他人的观点和欺骗他人的能力。这些社交和智力技能完全依赖于脑力,这可能是较大的脑发育背后的进化驱动力和结果。
猿类有共同的社会结构。通常情况下,一个包含30只猿左右的群体会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雄性领导,它对群体中的雌性拥有交配权,当然,前提是它们接受它。它会得到副手的支持,但通常也会遭到群体内竞争对手的反对。它们通过毛发梳理、肢体语言和身体接近来表明联盟的建立。
因此,群体内权力争夺不断,雌性掌握着平衡,需要做出正确选择以表明支持谁。在正确的时间建立正确的联盟,可以使雄性成为一位成功的父亲,免于独自生活。而这就需要它们具备特别的能力,来理解复杂的社会互动,理解其他猿的意图,并控制其他猿理解自己的意图。这很可能也给了我们从他人角度看世界的能力和撒谎的能力,以及交流这些概念的能力,这些都是意识的组成要素。另外,还需要一个足够大的脑,但是多大才算足够大呢?
下期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