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以来我们的一个重点任务——“分级诊疗”(字面翻译为Hierarchic Healthcare),在欧美国家称之为“Primary Care”。这是一种公认的理想的医疗制度。
新医改以来我们的一个重点任务——“分级诊疗”(字面翻译为Hierarchic Healthcare),在欧美国家称之为“Primary Care”。这是一种公认的理想的医疗制度。但是“Primary Care”被译为中文时是“基层医疗”或者“初级诊疗”,只是分级诊疗体系中最低的一个层级。
何为Primary Care?
究竟什么是“Primary Care”?1997 年世卫组织(WHO)给出了权威定义,其中要点有三 :
1. 它是患者进入整个医疗系统的入口。在这里,患者首次接触到专业的医务人员。当然,这些专业人员担任着“守门员”的角色,没有经过他们的转诊,患者不能直接进入二级、三级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主要指住院手术)。英国和美国通过Primary Care分别过滤掉90%(Orton,1994)和75%-85%(Starfield,1994)的患者。
2. 它要帮助患者协调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医疗机构。也就是说,它不但看病治病,还要管病。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是医生,还是患者的顾问和代理,负责向患者提供连续的、综合的医疗服务。
3. 它提供基本(Essential)医疗服务。Essential这个词很麻烦,牛津词典上至少有两种含义:既可以翻译为“必不可少的”(所以人人需要),也可以翻译为“基本的”。很不幸,我们选择了后者。要知道“基本”一词在中文里含义太多了,所以“基本医疗”就有了很多理解,甚至被误认为是“最简单的医疗”。而按照“Essential”的原义:(1)Primary Care显然不只是看小病;(2)因为不可或缺,所以要保证“人人平等”和“人人可及”,因此Primary Care往往是政府财政的“用武之地”。
分级诊疗 vs Primary Care
综上所述,Primary Care 应该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因此,关于“分级诊疗”的蓝图,不能只是自下而上的等级图(金字塔),还应是以“基层医疗”为核心的同心圆。
左右两幅蓝图差异不小:左边等级图,自下而上,由低到高,越往上医院能力越强,所以人们有了病就直奔“三级甲等”(别忘了,我们有全世界最发达的高铁系统,只要能挂上号,距离不是问题!),所以基层医疗机构的任务是把病人拦在下面;右边同心圆,从中心到外围,由主到次,一个国家的医疗资源通过Primary Care(我很愿意翻译成“总诊”或者说“主诊”) 被整合起来。
在英美国家提供Primary Care的主要是全科医生或者家庭医生。他们的角色非常复杂,相当于我们生病时第一个联系的熟人朋友、在医院碰到的门诊医生或中医大夫以及各种预约挂号平台甚至“黄牛”。
其实从诊治流程来看,我们有“分级”,“门诊部”对应英美国家的Primary Care,“住院部”对应其Secondary Care、Tertiary Care,而且同属一家医院,“前店后厂”,衔接顺畅,提供的完全是一站式服务。但是,这就是问题所在!任何脑子没有病的病人都会忽略基层医疗机构直奔大医院。
未来分级诊疗的主要任务
我国分级诊疗的任务与其说是“分级”医院,不如说是“分类”医生。简单不准确地说,就是把“开药的”和“开刀的”的分开。大家知道:“开刀”的医生需要场地、需要设备、需要团队,当然离不开医院 ;但“开药” 的医生有间办公室就可以,甚至在家里都不耽误,因此,是不是可以考虑个体执业,可以离患者越近越好(社区个体诊所)? 随着家庭医生和药房逐步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走”出来,未来我国的Primary Care可能是“三驾马车”: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检验检查,由家庭医生诊断并开出药方(如果病情不复杂),然后到家门口24小时超市(药店)去买药。
对于二级、三级医疗机构, 虽然都是“开刀”,二级医院应该侧重于常规手术、标准化的手术,三级医院应该侧重于复杂、异常的手术。因为后者要结合研究,边探索边尝试,因此适合“附属”医学院。这种学术氛围,会使这种研究型医院和疑难病患者都受益。
综上所述,分级诊疗任重道远,但如果我们思路清晰、路线正确,再充分借力互联网技术,发挥后发优势,完全有可能构建出一个全球领先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