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新生宝宝睡觉时“一惊一乍”怎么办?

2021-10-21 08:55   西安市儿童医院

在NICU的医生护士们对已经康复康复的宝宝进行回访时,经常会遇到家长咨询: “宝宝睡觉时,老是一惊一乍的,是个咋回事儿?” “突然两只手就抓了起来,像是受到惊吓?”

 

在NICU的医生护士们对已经康复康复的宝宝进行回访时,经常会遇到家长咨询:

“宝宝睡觉时,老是一惊一乍的,是个咋回事儿?”

“突然两只手就抓了起来,像是受到惊吓?”

“有时宝宝睡着睡着突然一个激灵,把自己抖醒,这是什么怪病啊,要不要带去医院检查一下呢?”

很多宝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这是宝宝的正常生理反射,医学上称之为“惊跳反射”。



 

什么是惊跳反射呢?

惊跳反射指的是宝宝突然受到惊吓或外界刺激时,出现头后仰、四肢向外伸直、手指张开,继而双臂向上抬起并向内弯呈拥抱状的表现,在婴儿出生后即可出现,出生3个月后最为明显,多在3-5个月自然消失,最多不超过6个月,是正常的生理反射


 

为什么会惊跳反射呢?

主要的原因是宝宝比较小,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大脑抑制功能比较弱,遇到任何刺激都会引起神经泛化的现象,出现全身抖动或惊跳反射,比如说,家长躺在宝宝身边陪宝宝睡觉,就算动作再轻,也有可能引起宝宝的“惊跳反射”。



 

如何缓解“惊跳反射”?

1、按摩缓解

家长可以每天适当给宝宝做一些按摩,按摩时不用讲究特定的按摩方式和按摩位置,只要对宝宝进行轻轻的按摩就可以了,这样能够让宝宝感受到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同时还能帮助宝宝提前的训练身体触摸能力,让宝宝在这种方式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同时也能完善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可以有效缓解惊跳反射

2、适当包裹

睡觉前可以将宝宝用包被包裹起来,包裹的松紧要适度,避免过松或过紧,给他舒适的体位和足够的安全感,从而来帮助减缓惊跳反射

3、放松运动

对于宝宝而言,放松运动也是比较重要的,可以在宝宝洗完澡之后,给宝宝适当的进行放松。包括适当的拉伸宝宝的四肢,或者帮助宝宝做一些有规律的伸展运动,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能完善宝宝的神经发育系统,从而减缓惊跳反射发生的频率。

4、安静的环境

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后对外界的环境不适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尽量的给宝宝制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要避免噪声,强光等对宝宝的刺激,白天可以拉上窗帘,晚上可以用光线柔和的小夜灯,舒适的环境可以让宝宝睡的更安稳。



 

“惊跳反射”啥时候消失?

惊跳反射属于新生儿期的暂时性反射。正常情况下,反射在生后3-5个月时自然消失,一般不超过6个月。

但是,如果宝宝始终没有出现惊跳反射婴儿的反射明显不正常(伴有其他疾病,或出现抽搐、惊厥、强直性痉挛、肌阵挛、震颤、扭转痉挛、肌束颤动等危险情况)或者超过6个月症状仍然没有(明显减轻或)消失,那么,就要及时带宝宝去专业医院的新生儿科进行检查。

     
文字:张莹莹
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排版:倪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惊跳,反射,按摩,宝宝,可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