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努力打工,也算是锻炼身体吗?!

2021
11/17

+
分享
评论
邵逸夫医院
A-
A+

“好累呀!上一天班比在健身房锻炼还累!” 这句话常常出现在当下“打工人”口中 如果你也常说 那么注意了!!! 


“好累呀!上一天班比在健身房锻炼还累!”

这句话常常出现在当下“打工人”口中
如果你也常说
那么注意了!!!
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

高强度工作
往往让人身心疲惫不堪
你会不会想
我每天工作这么累!
消耗很多体力精力
(尤其是本身就要干体力活的人)
这样算不算是变相锻炼身体了?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剖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
一份问卷的部分内容
回答者是一位55岁以上的大爷

(图源:浙江省癌症筛查平台)

看到这3个问题的回答

(绿色字体部分)

不禁陷入沉思

这大爷莫不是个健身狂魔?

其实,这是一个每周7天、每天8小时参加体力劳动的老年人。

很多人会觉得:我是干体力活的,自然相当于每天都在锻炼了。也有人说:医生啊,我每天都要干活,已经很累了,哪里还有力气锻炼。

2018年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认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可能会使工人精疲力尽,从而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此外,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可能会认为他们在工作时间内已经得到了日常的锻炼,因此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

(图源: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但是

是否日常高强度的工作=体育锻炼?

显而易见

答案是否定的!


参考2012年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观察不同职业人群(7144人)请长期病假(>3周)的数量来侧面反映体力劳动强度以及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低职业体力活动相比,高职业体力活动工人长期病假的风险增加了84%;但增加闲暇时间的体育锻炼却减少了长期病假风险。

(图源:Br J Sports Med)
(图源:Br J Sports Med)

为什么体力劳动

达不到运动的效果?

该文章同时指出了职业体力活动往往需要举重、长时间站立、高度重复同个动作、双手举至肩膀以上或者背部扭曲等,这会对运动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而利用闲暇时间来体育锻炼的特点是大肌肉群的动态收缩、较高的新陈代谢和心脏输出,并在疲劳时能够休息。

这导致了两者对健康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另外,两者在参与时的情绪也截然相反。人们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时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心情是愉悦、快乐的;而体力劳动时除了长时间重复的局部动作易造成肌肉劳损外,由于体力劳动是被迫的,人们劳动时的心情往往是紧张、焦急的,精神压力对健康的影响已是公认的。

所以,与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作用相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不仅起不到锻炼作用,甚至对健康有害

尤其是,对于“上了年纪”的打工人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

体力劳动型打工人

还要参加体育锻炼吗?

有些研究为提高运动参与,在工作场所中引入了运动,并对3500多名工人在工作时间进行每周不小于1小时的量身定制的运动干预,其中包括体力劳动者。

(图源:J Sport Health Sci)

通过10周到2年的干预,体力劳动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了8%~14%,同时肌肉力量和耐力也有增加,这减少了职业重复性工作期间的相对肌肉负荷,意味着工作可以更加轻松。

换言之,即使是有体力负荷的工人,参加日常体育锻炼也能获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强度和选择运动方式至关重要,如果平时工作的体力强度非常大、几乎精疲力竭,再勉强参加体育锻炼会适得其反,此时更应该着手解决的是如何减少体力工作的强度。

另外,运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也会造成一定的运动损害,通常建议每周运动时间在150分钟左右。锻炼的类型也是关键因素,不同的运动类型对各器官组织有不一样的作用。

(图源:Front Physiol)

对于老年人而言,WHO推荐的最佳运动方式以散步等有氧运动为主,也有研究指出,适当的抗阻运动能预防骨质疏松。另外,运动必须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社交相结合,以取得最佳获益。

而对于平时一动不动坐在办公室的“打工人”来说,哪怕只做一些轻度运动,比如洗洗碗、做做饭这种轻型家务活儿,每天坚持5小时的轻度活动或约24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也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总之

无论你是体力劳动者

还是脑力劳动者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

工作再忙

也别忘了锻炼一下身体!

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做起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4/t20200430_1742724.html.

2.单清华,王小宁,刘莹.我国农民工体育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1):79-83.

3..Rasmussen CL, Palarea-Albaladejo J, Bauman A, et al. Does Physically Demanding Work Hinder a Physically Active Lifestyle in Low Socioeconomic Workers? A Compositional Data Analysis Based on Accelerometer Dat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8;15(7):1306. Published 2018 Jun 21. doi:10.3390/ijerph15071306.

4..Holtermann A, Hansen JV, Burr H, Søgaard K, Sjøgaard G. The health paradox of occupational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Br J Sports Med. 2012 Mar;46(4):291-5. doi: 10.1136/bjsm.2010.079582.

5.李军,李腾达.体育运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2):183+185.

6..Kulmala J, Ngandu T, Pajala S, Lehtisalo J, Levälahti E, Antikainen R, Laatikainen T, Oksa H, Peltonen M, Rauramaa R, Soininen H, Strandberg T, Tuomilehto J, Kivipelto M. Leisure-Time and 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in Early and Late Adulthood in Relation to Later Life Physical Functioning. J Phys Act Health. 2016 Oct;13(10):1079-1087. doi: 10.1123/jpah.2015-0664.

7.Sjøgaard G, Christensen JR, Justesen JB, et al. Exercise is more than medicine: The working age population's well-being and productivity. J Sport Health Sci. 2016;5(2):159-165. doi:10.1016/j.jshs.2016.04.004.

8..Hart DA, Zernicke RF. Optimal Human Functioning Requires Exercise Across the Lifespan: Mobility in a 1g Environment Is Intrinsic to the Integrity of Multiple Biological Systems. Front Physiol. 2020;11:156. Published 2020 Feb 27. doi:10.3389/fphys.2020.00156.

9.Clays E, De Bacquer D, Janssens H, De Clercq B, Casini A, Braeckman L, Kittel F, De Backer G, Holtermann A.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eisure 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men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work demand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ur J Epidemiol. 2013 Mar;28(3):241-7. doi: 10.1007/s10654-013-9764-4.

10.Skielboe AK, Marott JL, Dixen U, Friberg JB, Jensen GB. 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but not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increases th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 Eur J Prev Cardiol. 2016 Nov;23(17):1883-1893. doi: 10.1177/2047487316655464.

11.Skarpsno ES, Mork PJ, Nilsen TIL, Jørgensen MB, Holtermann A. Objectively measured occupational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s with sleep problems.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 2018 Mar 1;44(2):202-211. doi: 10.5271/sjweh.3688.

12.Lindbohm JV, Rautalin I, Jousilahti P, Salomaa V, Kaprio J, Korja M. Physical activity associate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risk- a population-based long-term cohort study. Sci Rep. 2019 Jun 25;9(1):9219. doi: 10.1038/s41598-019-45614-0.


来源:邵逸夫医院 全科医学科  

作者:陆丹虹 指导老师:乔巧华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点在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体力,工人,工作,运动,体育锻炼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