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上《令人心动的offer》。
几个月前,一则消息震动了整个医学生的朋友圈。
《令人心动的offer 第三季》要在医院拍了,医学生们可以报名参加选角了。
《令人心动的offer》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前两季都是律师行业,这一季竟然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医生。 后台也有小伙伴们来问我,“情歌你要不要参加? 然而,我的心中毫无波澜,甚至有一点想笑。 老子早就报名了好吧?比你们这些普通医学生早知道了好久。 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今年的5月份,一位大佬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海报。
我一看,《令人心动的Offer 3》选手招募,列出三个条件:
知名医学院在校生或医学研究生为主(拥有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医师资格证者优先)。
2. 二级学科以外科为主。
3. 人物性格饱满,表达力强。
真的,感觉这个招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萝卜招聘。 于是,我就扫描了二维码,加了微信。
编导老师询问了我的情况,第一步让我提供一些基本的资料,包括个人简介、详细的简历、形象照以及个人介绍的小视频。
个人简介嘛,那一大堆title就来了呀! 形象照,必须上最骚气的。 然后就是个人简介的小视频,录了一段,发送。
好家伙,竟然嫌弃我像个小矮人?? 我像小矮人么?我就是小矮人好吧?既然如此,那就重新录一段,穿上我心爱的白大褂,内着只有结婚时候穿了一次的衬衣领带,佩戴上我1800块的littman听诊器,我就是最靓的规培仔。
世界上还有不为我倾倒的编导老师么? 果然,老师跟我约了第一次线上面试。 那一天,我也是同样的装备,然后躲在医生办公室里,生怕被科里老师们发现。
面试的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大概内容就是问你一些个人的经历,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比如,你对现在的医学科研现状的看法,你行医过程中最委屈的一段经历之类的。
我侃侃而谈,喋喋不休,面试结束,肾是满意。不对不对,肾不满意,原本十几分钟的面试,整整花了快一个小时,肾憋尿都憋坏了。
面试完成后,我已经开始幻想自己上电视的场景了,和各路明星近距离接触。
可以帮你们要签名
接下来的一个月又没有任何消息了,我甚至都已经忘记这个事情了。
七月份的时候,编导老师突然通知我进入二面了,让我准备一下,这次可能会考比较专业的问题。 她还告诉我这次节目选择心内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三个科室进行拍摄,让我选一个。
作为胸心外科的研究生,我表示大为不服,凭什么没有胸外科?
“老师,我选神经外科。”
事已至此,节目组肯定有自己的考虑,也是和浙二医院以及各个科室的主任反复沟通的结果,我也只能接受了。之所以选脑外科,一是我是外科基地的肯定选外科专业,二是我轮转过脑外科,相对还熟悉一点,三是我自己在脑外科开过刀,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通知很急,第二天就要线上面试了。 我早早的准备好,甚至还提前打开了电脑,把脑外科的PPT打开,临时抱佛脚学一学。 面试开始了,编导老师简单安排了一下,考官就进来了。
“你XX医院的啊?”
“老师,是的。”
我们医院实力不比浙二差,这点倒是要有自信。
“你胸外科的?”
“对的,老师。”
“那你轮转过脑外科么?”
当时,在0.002秒的瞬间,我的脑子的转速达到了惊人的3000RPM,达到了V12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总成,为了达到更好的面试效果,我说了一句让我后悔半辈子的话。
“没有。” 有一说一,之所以说没有,是因为本院脑外科规培轮转还是有点水分的,自己也不是特别认真的那种,轮转下来就写病历搬砖了,没学到什么东西,所以还是心虚的说了一句没有轮转过。
“好的,那我们接下来就开始考试。”
老师打开了一个PPT,每一页都是神经外科专业的问题,内容很详实,有问答题、病历分析、英文翻译等内容。 我靠着自己一点浅薄的脑外科知识,磕磕巴巴地回答着。
“你胸外科的,答成这样,还可以了。来看下一题。”
我看了PPT,是一个病例分析,老年女性,突发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然后做了急诊头颅CT。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高信号
我一看,好家伙,这脑室都是高密度信号,结合症状, 是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人的诊断考虑是?”老师问道。
“蛛血!” 我终于遇到一道自己有把握的题目了,兴奋地说出了口。
“你没在脑外科轮转过?我怎么不信呢?” 万万没想到,一句蛛血暴露了自己。蛛血是脑外科、神经内科医生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简称,没轮转过的医生,确实很少直接这样简称。我也是听脑外科的老师们这么说,自己才记住的。
我尴尬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面试题目难度也逐步加大,还有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问题,动脉瘤两种手术方式优缺点,以及如何跟家人谈话的问题。 不得不说,浙二老师的水平是真的不错,感觉题目出的都很到位,虽然是比较基础的题目,但确实都是神经外科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考验你知识掌握程度的好题目。
我就这样结束了二面,“等通知吧。” 我对自己考试的表现还算满意,就是对自己撒谎的行为后悔不已,觉得自己耍小聪明的行为多此一举,但还是有点期待能上一次电视。
等着,等着,等了2个多月。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已经开播了,显然我没有上。
失望嘛,肯定是有的。但心中的一个石头也算落了地,如果真上了,就要为如何跟主任解释、如何跟医院请假发愁了,就算上了也不一定能去。
可以想象以下场景: “主任,我要跟您说件事。”
“我要上电视了,跟您请个假。”
“好事呀,多宣传一下医疗,宣传一下我们科室,上的什么节目呀?”
“令人心动的offer。”
“所以你是去其他医院拿offer去了是吧?你是不愿意留下来喽?”
想想就贼尴尬,更何况请了假参加节目,规培还要延期毕业。 现在,节目已经开播了,伴随着节目开播也有了很多网上的争议。 有人说正儿八经的医学生和大佬就不会参加这样的节目,想上节目的都是没啥本事想火的人。 这话有点道理,但我想为参加节目的选手说两句话,也是解释一下自己报名的动机。
我总觉得医生的职业生涯是按部就班、线性增长的,稳定是稳定,但生活似乎缺乏了一点变化。我总觉得,人生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如果在你几十年的时光里,能获得更多不平凡的体验,那就是一种成功。 这些选手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体验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人生的一种精彩,又何必拘泥于所谓的找工作呢? 很多人把医生职业生涯的成功狭义地定义为发论文、拿基金、争帽子、当主任,甚至出任主委、评选院士,但这一条路又是多么狭窄和内卷呢? 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未必不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
现在,节目已经开播了,我还没来得及看,据说评价还不错。这也反击了节目刚开始策划时那些所谓不看好的评论。
能在更高的平台上,把医生和医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示在观众前,促进大家对医生、医学、医疗的认知,这何尝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呢? 祝这些选手都能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魅力,祝这档综艺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来自一个落选选手的祝福
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