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生院最为艰难的时候,他毅然接手,顶住压力,积极推进医疗改革,不为别的,只为当初那一句:“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在家门口就治好病。”
记者:孙丽红
来源:健康县域传媒
编者按:
在卫生院最为艰难的时候,他毅然接手,顶住压力,积极推进医疗改革,不为别的,只为当初那一句:“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在家门口就治好病。”
2021年11月8日,湖南省株洲市卫生健康委正式发文,确认醴陵市白兔潭镇中心卫生院(醴陵市二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看到这则发文,巫飞虹书记长舒了口气,他信步走到久违了的白兔潭边,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当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豪言壮语依旧回响在耳边。
2013年,巫飞虹刚接任院长时,国家正在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药养医的时代随之一去不复返,靠卖药维持收支平衡的乡镇卫生院突然进入了瓶颈期,很多同事都觉得乡镇卫生院别说发展了,就连以后的生存都成问题。
然而,和一些同事的惶惶不可终日形成鲜明对比,巫飞虹却非常镇定,谁也没有想到,一张乡镇卫生院规划蓝图已在他心中酝酿许久。
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医护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医院要发展,首先要留住医生,想要留住医生就要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社会地位,医生也要生活呀。”巫飞虹操着一口浓郁的湖南口音说,脸上满是淡定。
留住患者,增加医生收入
在做临床医生期间,巫飞虹看到了基层医院在公共卫生服务上的明显短板。“以前公卫服务只是为居民检查身体和把检查结果告知居民。检查出疾病来的居民大部分不知所措,拿着检查单四处投医,有的居民为此跑了很多路、花费了很多冤枉钱。”
每次看到居民拖着病恹恹的身体满脸苦楚时,巫飞虹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暗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在家门口就治好病。”
“留住患者,就会增加医生收入,医生收入增加了,会更加用心的为患者服务。”这看似简短的几句话,巫飞虹带领着全院干部职工用了足足8年的时间来完成。
经过和同事们充分的调研,巫飞虹提出了将医疗诊治和公卫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公卫检查、医疗诊治内循环模式。提案很快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和响应。“以前公卫人员只做检查,不参与诊治。现在打破常规,让临床医生加入到公卫服务中,运用专业的医学知识,为检查出疾病的居民进行诊治,或者指引诊治方向。”
医生在做公卫服务时特别关注那些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像高龄、残疾、特殊职业、具有遗传病史等人,使他们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对患有慢病且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在控制好病情的进展后,交回公卫团队进行跟踪随访服务。
对那些到医院看病的居民,医生先做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并及时予以更新,再为其提供适合的健康生活方式;在诊疗过程中,将新发现、新确诊的患者信息及时推送给公卫团队,进行健康管理并监督用药。为了提高临床医生从事公卫服务积极性,卫生院将临床医生的公卫服务数量和治疗的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中。
这样一来,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医生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社会地位相应提高。白兔潭镇卫生院的医生走到大街上,居民远远看到就会打招呼,融洽的医患关系让人感觉白兔潭上方的天空格外的蓝。
巫飞虹介绍说:“2004年刚来的时候,老百姓满意度不高,医疗纠纷多发,但现在几乎没有了。”每个患者出院后,医院都会进行电话回访,进行满意度调查。现在居民对医院的满意率达98%,每个科室都有他们送来表示感谢的锦旗。
提高医疗水平,做好基层服务
“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医生队伍,真正做强基层医疗机构。”这项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几乎是和医疗、公卫结合机制同步进行的。
“病人能不能留下来,只打亲情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有效的诊治,老百姓来医院就是为了把病看好。”
为了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巫飞虹经常到各大院校“招兵买马”,同时积极协调使白兔潭镇卫生院与株洲市人民医院达成对口支援协议,派专家长期支援卫生院内分泌科、透析科建设;他还让医生到北京阜外医院、湘雅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进修深造;同时利用“湘雅乡情”活动,吸引一些具有家乡情怀的醴陵籍湘雅医院医生,在节假日和周末时间来卫生院坐诊、手术、带教、讲座。
目前,已经有四位醴陵籍湘雅医院医生在卫生院建立了名医工作室,定期为患者看诊和实施手术。“因为有了高水平的医生,原来少人问津的科室逐渐火了起来,当地居民有了病,首先会来我们乡镇卫生院。”
“怎样还能更好地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巫飞虹脑子里一直保留的课题。他看到中医药具有简便价廉优势,主动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如今的卫生院及分院、行政村卫生室都设有中医药服务区,利用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瘥”的三防思想,推行治末病理念,解决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使白兔潭镇卫生院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全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卫生院又一项为居民提供的综合、连续、个性化服务。”说到此项服务,巫飞虹非常兴奋:“现在,卫生院组建了由全科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专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采取‘总院设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医联体成员单位设立联合家庭医生签约门诊,加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每个村卫生室设有固定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站,每月提供定期、主动的上门上户服务’的三级工作模式,形成健康有评估、无病能防病、防病有指导、有病合理治、转诊有人帮、出院有人管的循环管理模式。”
目前,已经签约常住人口20368人,已管理重点人群签约25421人,常住人口签约率46.62%,重点人群签约率达80.13%,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100 %。
坚持一级医院三类收费标准
在2017年升级为二级综合医院后,巫飞虹召开院委、党总支班子会议讨论决议并上报市卫健局,坚持一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推行二级医院的服务,为患者省去医疗费用。
眼下又成功晋级二甲医院后,针对记者提出的收费标准问题,他斩钉截铁的说,“还和以前一样,按照一级医院三类收费标准,分院按照总院收费标准的80%进行收费。”让居民少花钱看好病是他心中屹立不动的标尺。如今,白兔潭镇本地患者就诊率高达95.1%,老百姓好评如潮。
“我承诺医院三年迈上一个新台阶,所有设备款项分3年付清。”8年前,巫飞虹立下的誓言还历历在目。为了让辖区内患者享受到先进医疗设备带来的便利、安全服务,他在医院艰难时刻,把目光放在医院建设上。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医院先后添置了16排螺旋CT、钬激光碎石系统、四维彩超、电子胃肠镜、腹腔镜等高端医疗设施设备。
“自从巫书记上任后医院发生了“花园式”的变化。环境美了、高科技多了,职工幸福感强了,老百姓越来越信赖了。”有位医院职工幸福地说道。
疫情防控,丝毫不懈怠
持续近两年时间的疫情使大家如履薄冰,面对疫情防控,巫飞虹和卫生院的干部职工严阵以待,严格落实发热门诊患者、新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避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体温监测,规范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工作。他想的很周到,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中的细枝末节,比如放在医院门口的酒精,消毒液的配比等。
同时,卫生院还要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他举了一个例子:疫情期间,一位孕妇来到卫生院,按要求核酸检测为阴性后方可入院,但此时的孕妇将要临盆,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医院会安排孕妇直接入住一个相对独立的病房,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治病救人。
这是白兔潭镇卫生院最新的一组数据,现有职工33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78人,占比超过80%;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93人;临床科室11个,开放床位435张。2020年,门急诊人次15万,住院18112人次,手术2430台,其中三四类手术占比41.2%,业务收入1.2亿元。
望着这组数据,巫飞虹仿佛看到自己当初定下的“让乡亲们花最少的钱,在家门口就治好病。”的目标离他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富谷 审核:汪言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