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医新闻|宣武医院1个团队3名专家荣获2021年“荣耀医者”

2021
12/10

+
分享
评论
宣武医院
A-
A+

敬佑生命·荣耀医者

31831639092683725

敬佑生命·荣耀医者

为向生命致敬,树立医者典范,12月8日下午,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1“敬佑生命•荣耀医者”第六届公益活动盛典在人民日报社举行。会上,揭晓了 “2021荣耀医者榜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将四奖项收入囊中。 

金牌团队奖

神经疾病高创中心

专科精英奖

康复医学科 宋为群

科普影响力奖

神经外科 吴浩

美丽天使奖 

麻醉手术科 刘婷  

14601639092684669

此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85家医院411位医务人员、51个诊疗团队提交的报名材料。最终,经过21位院士、国医大师,38位院领导,23位主委及权威专家,5位主流媒体负责人的评审和讨论,公平公正地选出了今年111位荣耀医者及团队。颁奖典礼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现场人数限制在50人以内,主办方通过多平台直播的形式,带领观众见证属于医者的荣耀时刻。宋为群作为获奖代表前往活动现场,与其他10位获奖代表上台领奖。  

金牌团队奖

神经疾病高创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是集临床与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创新科室,团队领头人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神经病学专家,贾建平教授。他带领团队牵头制定了首部《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向全国推广建立记忆门诊,提高了痴呆诊断率,是国内第一个把记忆门诊、实验室和研究型病房结合成三位一体的“认知单元”诊疗模式。团队共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受到国际的认可,2021年获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Zaven Khachaturian科学成就奖。   

59041639092685199

记忆的“守护者”

“大爷您好,今天感觉怎么样,还记得早饭吃了什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简称高创中心)的研究病房里,每天都充满着这样的问候。在这个病房里,绝大多数病人都是存在着认知障碍,“记忆”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为他们“守护”这些财富的人,正是宣武医院高创中心的医护人员。  

带着研究的态度看病

宣武医院高创中心,是国内具有最高临床和学术水平的神经变性病团队之一。这一金牌团队的领头人,正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神经病学专家贾建平教授。“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很多患者病情很重了才来就诊。这说明很多人对这类疾病的认知还十分有限。”贾建平教授说。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认知障碍,了解它、预防它、治疗它,是高创中心团队一直的追求。

作为领头人,贾建平教授经常告诫年轻医生:“简单地看诊加上随访还远远不够,要带着研究的态度看病,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研究解决问题,再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这便是他多年总结出的临床和科研结合的“最佳路径”。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使得贾建平常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他带领团队在我国痴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多年前,贾建平接诊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经过对病史的详细询问,得知患者的姐姐、妹妹都因为相同症状在重庆住院。这引起贾建平的注意。他派人到重庆患者家中走访,发现患者家里5代180多人中每一代里都有人患上这种病,构成了一个罕见的、完整的家系。通过对这个家系的深入研究,贾建平带领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早老素1的V97L基因突变。

探索发病机制填补空白

“只有弄清发病机制,才能扭住攻克认知障碍疾病的‘牛鼻子’,取得防治突破!”贾建平教授说。于是高创中心团队将探索发病机制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找寻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发现这些人身上某些特定基因位点的改变,最终要通过对这些基因的剪辑和修饰阻断这种疾病的发生。

自1999年起,宣武医院高创中心团队在“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治应用研究”项目中,完全建立了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纵向研究队列人群,并构建了国内最大的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临床信息和生物标本库。

团队在项目开展的20年间,在国际上相继报道了40个AD基因新突变,占世界10%。据此构建11种国产化AD转基因小鼠模型,突破了AD模型依赖进口的困境。动物模型研究发现“APP异常棕榈酰化”和“Aβ寡聚体自我复制”两种发病新机制,开启了探索AD发病奥秘的新窗口。在AD基因上游发现53个启动子区新变异位点,占世界23%;这些位点对下游编码区调控元件的不同亲和力形成促进或阻止AD发生的“双向调节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遗传学机制和针对性药物研发提供了依据。

团队还系统研究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编制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评估量表,还对国际通用的多个量表开展了针对中国人群的临床应用研究,建立了中国老年人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检查常模。

探索发病机制可以认识甚至攻克一种疾病,但如何才能提高这种疾病的诊治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为此,贾建平率领团队主持制定了包括中国首个《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在内的27部指南,不仅规范了痴呆与认知障碍的诊治,也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创新平台频频发力

2016年,在贾建平的积极努力下,三位一体认知单元在神经疾病高创中心应运而生。这是一个集神经临床与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创新科室,下设专业的神经心理测评中心、神经变性病门诊、记忆筛查门诊、语言障碍门诊、血管性痴呆门诊、疑难病及认知障碍知名专家团队和认知训练等多个特色专科门诊,并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认知障碍病房,在疾病防治方面频频发力。   

贾建平带领团队主持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了中国AD和认知障碍人数由2014年的3000多万上升到2020年的5000多万,用翔实的数据呈现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轻度认知障碍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现状及其风险因素,为制定国家阿尔茨海默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团队注重临床试验的研究,先后开展了多项国际多中心AD的临床试验及国内多项的临床试验,使宣武医院和北京市成为全国AD临床试验的最大基地。   

贾建平撰写的全国统编教材《神经病学》第6、7、8版,先后获得“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和“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出版140余万册,被全国168所医学院校选为指定教材,更是成为中国神经内科医生培养的经典。   由于贾建平及团队的不懈努力,在2013年凭借“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治应用研究”,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收入囊中。2020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获第十八届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Zaven Khachaturian科学成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学者。    

专科精英奖

康复医学科 宋为群

宋为群,56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住院医师培训重点专业基地负责人、北京医师协会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会长、北京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副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12851639092685694

金杯银杯

不如患者的口碑

“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地告诉自己,作为一名康复医生,救治的不仅仅是你面前的患者,而是每一位患者身后那一个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宋为群“激情澎湃”的声音回荡在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的整个走廊,如果走廊有生命,这声音留下的痕迹早已成为老茧,深深地刻在这个不断发生“奇迹”的地方。

冬天的北京,天是干冷干冷的,路上的行人裹紧衣服,在寒风中瑟缩着,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11号小花(化名)请到2号诊室就诊、11号小花请到……”“来了……来了”,破旧的轮椅在匆忙行进,前轮像发了疯似的,朝各个方向抖个不停。轮椅上的患者像极了要吃人的怪物,不断嘶吼。为了保证轮椅的坚固,椅背和扶手连接处绑紧了布条。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这个层层包裹的“轮椅庇护所”下,竟是一位15岁的小女孩。

“可能是由于天冷的原因,小花大大的眼睛显得格外亮,父母那原本象征健康的黝黑皮肤黯淡无光,让人好生心疼。”宋为群回忆道,小花因车祸致脑外伤,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把这个花季少女“扔”在轮椅里,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辗转就医数月,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可身体仍不见好转,看着日益消瘦的女儿,小花的父母十分绝望,但爱女心切的他们没有放弃。身边的人告诉他们,小花的这种情况应该尽早介入康复,才能更好恢复。于是父母下定决心,从青海带她来到了宣武医院,希望宋为群主任能给小花带来康复希望。

“小朋友,来和阿姨握握手”“真棒,小花你真厉害,就这样举”,在宋主任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小花慢慢举起了胳膊。30多年的从医生涯早就练就了宋为群精湛的本领,看似简单的询问和示范,已了解小花的简单认知、语言以及运动功能,经过一番详细查体、阅片后,她给出了初步建议——尽快康复,希望很大。面对这个饱受摧残的家庭,宋为群的建议无疑给了他们莫大的安慰。

后面的日子,康复发挥了关键作用。宋为群紧跟小花的康复进程,不断调整康复方案。有了高手的指引,小花的康复过程十分顺利,从最初只能被父母“塞”进轮椅,到自主完成从床到轮椅的转移,从不能翻身到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坐稳,从坐慢慢过渡到站,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小花站起来了!她也第一次哭了,泪中带着笑意。

“后来吧,她父母给我打电话,说小花已经回学校上学了,好像还得了一张奖状呢!”说到这儿,宋为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宋为群从事神经内科及神经康复一线临床工作近30年,帮助无数患者重新回归家庭、社会。作为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在王茂斌教授的指导下,较早提出了开展临床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康复医疗服务的早期介入,同时积极开展认知障碍、意识障碍评估与促醒等方面的康复应用及临床研究,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兢兢业业,开拓进取,深耕在临床一线。

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她坚持学习,不断突破创新,在科研中深耕。率先将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应用于脑损伤患者中,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偏侧忽略的研究受到了国际认知康复领域的关注和认可,并被2016年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脑卒中学会联合颁布的《成人卒中康复指南》和澳大利亚脑卒中基金会2017版《脑卒中管理临床指南》所引用。

宋为群说,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得益于宣武医院强大的综合实力,得益于神经学科和老年医学的雄厚基础以及各科室的密切配合。她常用康复医学科老主任王茂斌教授的话激励大家: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 

科普影响力奖

神经外科 吴浩

吴浩,47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中国神经脊柱学会常委兼秘书长。对于侧方入路腰椎融合等新术式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9041639092686227 因耿直闻名的

“网红医生”

47岁的吴浩可能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抖音上的“网红”。“这周一的门诊,一百多个患者,三十几个都是看短视频来的”,吴浩说。

拍短视频,是吴浩助理邢大朋提议的。刚开始吴浩内心有点抵触,助理邢大朋劝说:“好的科普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吴浩同意试试,他对助理提出两个要求:“不要讨论敏感话题蹭流量,拍真实和有科普价值的内容。”

无心插柳柳成荫,吴浩以耿直、幽默、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在平台上收获许多粉丝。

“你现在就是要加强腰背的训练,你看你这个肌肉都五花肉了,你才37岁。”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七老八十还要做手术,有个万一怎么办?那叫孝顺吗?我觉得那叫怕担责任。当你跟一个老年人说你需要做手术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那就说明他真的很痛了。”

除了在科普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吴浩对高龄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理念方面也进行了全面革新。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家里老人患病,而医生提醒说:这个年龄的人手术有风险,要仔细考虑……由于医患双方都会担心手术风险,一些老人不得不回家保守治疗。

“高龄老人手术风险大,但却不一定就是手术‘禁区’”,吴浩说,“高龄手术需要更精确地解剖,更严格地控制出血,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精准的操作,同时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开拓超微创的手术势在必行。

92岁的谢奶奶2个月前出现腰部伴右下肢疼痛,严重影响生活。除了手术已别无选择,家属辗转求医多家医院,都因年龄太大、手术风险过高而被拒绝。直到通过电视,了解到吴浩有一种创伤极小、恢复快、疗效也非常确切的腰椎微创手术,在门诊与吴浩沟通后,老人终于住进了医院。

吴浩为谢奶奶进行了目前腰椎手术中创伤最小的术式之一“OLIF”,即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通过对腰部肌群的自然间隙进行钝性分离而到达手术区域,这种手术方式损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谢奶奶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走路,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谢奶奶说,吴浩是唯一一个肯收治她的医生。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外科大夫也不得不考虑手术患者年龄越来越大的问题。好在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麻醉及相关辅助技术的进步,年龄造成的手术门槛正在降低。因此,年龄大小不应该成为能否手术的标准,应该用科学的身体条件评估来代替。在身体条件评估合格、有手术指征情况下,即使是高龄老人也应该积极进行手术治疗,以免长期忍受病痛造成生活质量降低。

从患者到医生,从个人到国家,各群体之间能够互相体谅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社会。吴浩认为,“年纪大了”不应该成为老年人忍痛不治的理由,不应是儿女害怕承担风险的“尽孝”方式,更不该是医者拒绝治疗的禁忌。能挺起脊梁的老人,晚年才是真的夕阳红,没有病痛的社会才是医者心中的和谐社会。

美丽天使奖

麻醉手术科 刘婷

刘婷,50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兼任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委会秘书、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副秘书长。从事护理工作32年,指挥抢救多起群伤事件,参与CHINA-INI手术室建设,获评中国医疗环境与健康大会“第五届全国优秀手术部工程奖”。 

17801639092686797

从助产士转身成为

手术室专科护士

2012年,对于42岁的刘婷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她迎来了人生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服务要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决定筹划扩建手术间,但紧缺一位有才干、懂管理的手术室整体负责人。于是受院领导委派,作为共产党员的刘婷勇挑重担,放弃了多年热爱的助产工作,从喜迎新生命的产床旁走到了救死扶伤的手术床边,开始担任麻醉手术科总护士长。此后,她从一位各项技术、操作得心应手的“老人”变成一名业务生疏的“新人”。这一改变,困难重重,但她满腔热忱,在手术室质量管理、团队建设道路上,一奔就是9年。

手术室有着与产房截然不同的运转模式,面对新领域、新职责,她不怕挑战,用百倍于以往的努力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为了“懂”,她请缨进修学习,随看、随听、随问,笔记里记的,手机里存的,脑子里想的都与工作相关,所见所闻皆为所得。为了“精”,她细心研读科室里几十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重要资料,或查阅文献、请教前辈,不放过每处细节、每个疑问。最终,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手术室运营绩效大幅提升,手术室扩建工作稳步推进,各项成果逐步显现。自此,刘婷成功完成了这一人生挑战,从一名优秀的助产士过度到手术室管理人才。

2013~2021年,宣武医院手术室先后完成3次大规模扩建,累计新增20余间手术室,目前全院手术间达41间。特别是2018年,CHINA—INI手术室建设启用,这里装备了全球最先进的诊疗设备,最优化的手术流程,以及最温暖的人文关怀。追求完美的刘婷带领团队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和热情,并以最高标准要求团队协作:她成立核心小组,群策群力,关键时期,更是吃住在医院,即便因公外出,也要随身携带图纸,抽出时间反复推敲。为了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打破“冰冷手术室”的传统印象,她把眼睛熬红了,嗓子熬哑了,甚至失了声,倾尽全力使手术室在空间上更安全、布局上更合理、细节上更人性化、体验上更温馨。

人员梯队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刘婷毫不松懈抓科室建设,进一步推动手术室高质量发展。她和管理团队共同编制新护士教学大纲、规范标准化带教流程、制订合理化考核机制,并严格把控手术间准入标准;她抓理论、抓操作、讲制度、讲风险,反复强调手术安全,营造了全新的手术室工作“生态环境”。正是在这位“为工作可以拼命的人”的影响和带领下,手术室全体成员已经成为了一支一心谋发展求质量的团队——一心提高医患满意度,一心守护手术室医疗安全。

2012~2021年是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发展最快的9年,在刘婷的带领下,团队快速发展壮大,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有力支持了全院每年近4万台手术的高效有序运转。在人才培养方面,她不断为本科室护士创造学习机会,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带领科室进行一年一度的技术练兵,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并为各专业学会输送了大量骨干力量和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经过不断精进和提升,2019年,申报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科护士和麻醉科专科护士教学基地顺利通过评审,为宣武医院手术室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创新与信息化建设方面,引进先进的器械设备管理理念、上线消毒供应电子系统和电子病理处理系统,发明电子派单患者转运系统,并全部成功上线运行,有力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效,增强了各种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她坚守一线,无一天离岗、无一日放松,同时订制度、严流程,科学安排科室轮休,保障团队战斗力。

刘婷,32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秉持“站立方寸护生命”的信念,热爱着护理工作。她常对别人说:“从业30余载,我一直记得我的老师在临终前的话,她说希望来世还做一名麻醉手术科护士。这是对这份职业热爱到了骨子里,让我很感动,也一直激励着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患者,康复,团队,手术室,宣武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