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失智能化先机,卫宁健康数字化优势能持续多久
本文系深潜atom第346篇原创作品
2021年11月25日,卫宁健康公告拟以收购控股子公司重庆卫宁49%的股权,收购后公司持股比例将由51%变为100%。
通过买买买,卫宁健康成功成为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领头企业。但在智能化时代,医疗信息化企业的优点几乎全被掩盖,正在失去曾经的光环,俨然已经成为明日黄花。如今,面对智慧医院时代,卫宁健康还有机会吗?
01
天花板将至,竞争对手易位
在医疗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的当下,数字化是打破“看病难”现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不断推出各种政策,支持医疗行业数字化的发展,众多医疗信息化企业的“钱景”也在逐年提升。在2020年,包括东软集团、创业惠康、万达信息、卫宁健康和东华软件等企业营收都已经陆续突破十亿。
医疗的特殊属性,让其发展相对封闭,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独立发展,让这个行业很难产生寡头企业。IDC数据显示,2020年卫宁健康市占率12.4%,相比较其他企业并无绝对领先优势。因此,催生了包括卫宁健康、东华软件、万达信息、东软集团、创业慧康、思创医惠、麦迪科技、和仁科技、易联众、久远银海等大量上市企业。
△来自中商情报网
诚然医疗信息化占据了先发优势,医疗信息化上市企业众多,但2B软件的属性,让其远离大众视野,相比较持续亏损的互联网医疗和医疗人工智能企业相比,关注程度远远不如。此前,曾有行业资深记者对深潜atom表示,因为市面上备受关注医疗科技企业大多都处于初级阶段,而不得不关注公开信息更多的信息化企业。在为数不多的声量下,卫宁健康几乎是最受关注的企业之一。
目前,购买信息化产品的大多为级别较高的医院,然而医院的数量是有上限的,这意味着众多信息化市场原本就是在有险的市场内厮杀。IDC数据显示,中国医院核心系统的市场在未来五年都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7.6亿元,2020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8%。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7.39亿元,同比增长27.77%。尽管营收增长率领先于市场预测增长率,但这也意味着卫宁健康距离天花板越来越近。
第三季度卫宁健康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2.20亿元,虽然超过了2020年同期,但抛开疫情,却依然不及2019年同期的2.375亿元。为了能够在红海市场中掌握主动权,卫宁健康寄情于“买买买”,2014年以来,公司并购了10家软件公司。第一种是收购地方领先企业,第二个是收购合资子公司,比如近日收购的重庆卫宁。
在卫宁健康的收购中,往往会签署对赌协议,比如以重庆卫宁1232.08万元净利润为基数、以每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0%的增长为基本要求,重庆卫宁2021-2023年度实现的扣非净利润需要分别不低于1478.40、1774.08、2128.90万元。尽管会增加子公司的工作动力,但该行为多数是为了对抗其他信息化企业。
然而随着互联网医疗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卫宁健康最大的对手已经易位,未来与其对位的将会是新势力们。
02
错失智能化先机,
卫宁健康还有机会吗
2020年疫情肆虐期间,部分生活场景开始加速线下往线上的迁移,去医院成为了非必要情况不去的行为。互联网医疗成为了大多数人看病的首选,这也让我们接触到了互联网医院。在互联网医院,我们可以实现从挂号到看病再到拿药的治疗需求。
此前,在互联网医院发展早期,大部分是互联网医疗企业主导,然而随着如今各大医院的互联网化,医院已经占据了互联网医院的主导地位,大大增加了医疗服务的置信度。伴随着线下的流量流失,医疗信息化企业能够看到风险。
曾几何时,依然被认做新科技的信息化产品,尽管在临床中备受医生的认可,但在智能化时代,似乎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智慧医疗”作为新概念,逐渐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即将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和部门。
未来的智慧医院,将汇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护理和智慧管理,可以帮助医院开展精细化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如今的信息化系统,需要向智慧化方向发展,如今数据共享已经成为主流,进入智慧化的信息系统,将会更高效的完成患者管理。
在智能化时代,众多创新企业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企业抓住了市场开始崛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企业不但更容易获得医院和医生的认可,也更容易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比如,2021财年营收9亿,亏损3亿的医渡云,在智能化和大数据的推动下,依然超过200亿港币的市值。
管理大师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把创新分为延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绝大多数企业创新都会推动产品性能的改善;而“颠覆性创新”常常“后发制人”,弯道超车。如今的智慧医院毫无疑问是颠覆性创新工作,极大可能打破如今信息化格局,如今的医疗和技术人才更加偏爱医疗科技新势力。
在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的加速发展下,对于卫宁健康来说转型迫在眉睫。2020年4月,宁健康发布新一代医疗健康科技产品——WiNEX,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的构建,夯实数据和标准基础,全面融入医学知识,打造具有临床思维的智能数字化医疗业务,将带给医疗机构用户全新的应用体验。WiNEX承担了接下来十年卫宁健康发展方向,并且希望可以借此重塑未来十年的医疗数字化业态。然而在竞争加剧的局面下,WiNEX平台推进进度不及预期,2021年3月仅落地数十家医疗机构。
2020年12月,卫宁健康公布了研发项目核查报告,新一代智慧医疗产品开发及云服务项目、互联网医疗及创新运营服务项目、智慧医疗健康信息系统及云服务模式建设项目成为了其三大重点研发项目。虽然研发投入金额超过5亿,但研发进展缓慢,新一代智慧医疗产品开发及云服务项目仅实现部分核心流程的功能模块测试推广阶段,联网医疗及创新运营服务项目虽涉及了“云医”、商保数字化理赔、药品耗材供应链管理项目,但核心功能仍未完成。为了平衡报表,卫宁健康不得不提高研发资本化比例。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18亿,而资本化的研发支出高达1.22亿,超过一半的研发投入进行了资本化。
△项目投入情况
为了抗衡新势力,卫宁健康希望尽快稳定大后方。2021年7月18日,医疗信息化市占率分列第一、第三位的卫宁健康、创业慧康达成了合并协议,卫宁健康拟换股合并创业慧康。然而最终因为交易双方对核心条款无法达成一致而告吹。这个合并行为透露出医疗信息化企业的焦虑,作为曾经颠覆传统行业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在智能化时代开始逐渐无力,曾经行业的先驱,正在面临后浪的威胁。
△签约仪式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2021年12月2日,卫宁健康表示,公司将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领域开展创新业务方面,开发了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医养融合平台等创新应用。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智慧养老是趋势,但这也远离了公司的主业。
竞争升级,转型迟缓的卫宁健康还有机会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未来医疗服务将会被重视。比如,最近几天在朋友圈疯传的医保砍价,医保砍价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释放更多的资源放到医疗服务上;又比如2020年10月26日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透露,未来的互联网医疗将会是“医归医、药归药、服务归服务”。未来的技术的工具属性,是为了更好服务医生工作。
其次,我们看下卫宁健康的优势。丰富的医疗资源,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卫宁健康背靠阿里系,在自身技术缺失的现实下,能否借用股东的技术资源呢?
医疗信息化有天花板过低的风险,并且收购子公司有业绩风险,但若能及时转型,相信卫宁健康依然有崛起的机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