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医学史家、意大利的著名学者卡斯蒂廖尼认为, 一部医学史, 不仅应当是事实的历史, 同时也是观念的历史, 人物的历史。西医基本上是在近一二百年形成,如果溯源求本,应该说它脱胎于古代医术。
世界著名医学史家、意大利的著名学者卡斯蒂廖尼认为, 一部医学史, 不仅应当是事实的历史, 同时也是观念的历史, 人物的历史。西医基本上是在近一二百年形成,如果溯源求本,应该说它脱胎于古代医术。要认识和掌握一门学科,首先应了解它的历史。医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缩影。它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医学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又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观和方法论。回顾历史,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对包括内科在内的医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医学与人类实践活动一起诞生,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朴素的医药知识以后发展为医学和药学的过程,则与当时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如中国的医学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希腊的医学受四元素思想的影响等。
生命总有生老病死,医学源于动物本能。远古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力量较为有限。巫师们的职责促使其在医学方面不断探索。慢慢地,他们成了最能辨认有害植物的人,成了能摹仿动物自疗或使用草药治病的智者。随着工具的改进和火的使用,人类主动地猎取各种动物以补充自己的食源。他们开始注意观察不同的动物形态特征,并且有了一些动物的原始解剖知识。原始人对生物的认识,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进入文明社会(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人们开始有目的地对各种生物的形态、习性进行理性的探索。其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就是医学的探索。在奴隶社会,文化上的卓越成就之一是文字的发明。有了文字,古代奴隶制国家才留下大量医学文献。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和巩固,医学中的宗教色彩增多了。
古代东方是人类文化的摇篮,主要指埃及、巴比仑、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比其他国家较早地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埃及人在尼罗河中游;巴比仑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人在印度河及恒河流域;中国人在黄河流成各自创造了自己的业绩。随着奴隶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进一步出现了分工,出现了职业内科医生。公元前十八世纪,经由巴比仑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年)制订的《法典》规定:“奴隶因医生手术而死亡或致百者,须赔偿奴隶主全部或一半的奴隶身比如果百日或死亡的是自由民,则将医生的两手团落作为处罚。”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出现原始宗教观念以后,则把疾病现象归之为鬼神作祟。这一时期的医学宗教色彩甚浓,宗教与非宗教的经验医学混杂。那时也逐渐积累了有价值的治病经验。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印度就能做断肢、眼科及剖腹产等手术。埃及与中国很早就使用催吐下泄、利尿、发汗等治疗法,使用灌肠法,主要是为了治疗、清肠或排出腐败物的作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的名医扁鹊,最早使用内科的望、闻、问、切诊断疾病。印度医学认为健康是机体的三种原质──气、粘液、胆汁正常配合的结果。最早的内科医师可能为埃及人。在公元前500年,波斯国王就拥有埃及御医,还曾派遣埃及内科医生乌德约霍瑞斯勒回埃及重建一个名为“生命之屋”的医疗机构。而在此750年前,土耳其中部赫梯的国王也曾向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要一名内科医生和一名术士去护理他的妹妹。埃及内科医生更是出现在一些早期的外交文件中。
古代西方医学主要是指希腊与罗马医学。希腊医学是后来罗马以后全欧洲医学发展的基础。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 4 世纪,他为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医学带来了进步。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通过解剖动物和研究其器官来学习解剖知识的人。一位名叫赫洛菲路斯的医生进行了历史上已知的首次人体解剖。欧洲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一377年)从整体和统一的观点来认识人体和疾病现象,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这四种体液调和,人就健康;不调和,人就要生病。公元前4世纪左右,与哲学家苏格拉底同一时期唯一有医学理论留传下来的医生是阿尔克迈翁的医学和哲学思想。阿尔克迈翁认为保持健康就是要维护几种力量的和谐(Isonomia):湿与干、冷与热、苦与甜等。当它们之中某一力量成为主宰(Monarchia)时就会产生疾病;因为任何一方占据主导都具有破坏性。罗马时代的医学发展,与古代希腊时代的医学有继承性的联系。
11~13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建立了大学。大学的主要学科为经院哲学,它的基本内容为解释或论证《圣经》的真实性。自1088 年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设置法学(随后有医学、神学)学科而首开人类高等教育的先河开始,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大学的功能都是单一的。当时最有名的医学院属萨列诺和帕多瓦两所大学。学医主要学习希波克拉底、盖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死记权威著作上的教条而轻视实践,医学上的进步很小。尽管中世纪欧洲医学上的进步很小,但阿拉伯的医学进步却很大。阿拉伯医学的代表人物为阿维森纳(Avicenna,公元980—1037)是中世纪伟大的医生,在世界医史上也是杰出的医生之一,他同时也是著名的百科全书编纂家和思想家。他最著名的医学著作是《医典》,曾多次译成拉丁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典》是研读医学的必读指南书。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近代医学的产生。主要包括16世纪、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医学。文艺复兴的狂潮,很快就波及医学领域。帕拉切尔苏斯指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化学过程。他在巴塞尔大学任教时主张用流行的德语写书和讲演,使医学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是一件伟大的改革。他重视实践,反对烦琐的经院哲学。 医学革命重要的实践标志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首先革新解剖学的是意大利的达·芬奇,他认为作为现实主义的画家,有明了解剖的必要,尤其需要了解骨骼与肌肉,于是从事人体解剖。16世纪的安德烈·维萨里 (Andreas Vesaliua) 是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他根据直接的观察来写作人体解剖学教科书。人体构造论》专门描述人体的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自然形态和分布。是近代医学的里程碑。
17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血液循环的发现。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是近代生理学、解剖学和胚胎学的奠基人之一。哈维的伟大著作《《心血运动论》发表于1628年,被称为全部生理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哈维因为他的出色的心血系统的研究(以及他的动物生殖的研究),使得他成为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齐名的科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心血运动论》一书也像《天体运行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对话》、《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等著作一样,成为科学革命时期以及整个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17世纪初显微镜的出现,促进实验医学的发展。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在这以后,科学家利用显微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意大利M.马尔皮吉(1628~1694)观察动物组织,发现了毛细血管,还观察过脾脏、肾脏等组织的微细结构。荷兰莱文胡克(1632~1723)也作过许多显微镜观察,最先看到精子、血细胞。他在观察蝌蚪的尾巴时发现血细胞从毛细血管中流过的情形。他和马尔皮基的观察填补了哈维在血液循环学说中留下来的空白,说明血液怎样由动脉进入静脉的。
直到17世纪,内科学并无明显进展,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内科临床学。内科医术的基础依然是四体液论。治疗方法主要还是草药、动物药、放血等疗法。此外,当时内科医生多研究解部学和生理学,似乎忘记了医生的责任,所以17世纪的临床医学家西登纳姆(1624~1689)指出:“与医生最有直接关系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故医生的任务首先要正确探明痛苦之本质,也就是应多观察同样病患者的情况,然后再研究解剖、生理等知识,以导出疾病之解释和疗法”。
在18世纪欧洲各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美国独立,法国发生革命,资产阶级在西欧多数国家取得政权,并且向外扩张势力,发展世界贸易。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力也就大为发展。内科临床的进展主要是从18世纪开始。此外,内科学的发展又与预防医学的成就有关。詹纳(1749~1823)发明牛痘接种法,这是18世纪预防医学的一件大事。
19世纪的科学发现对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Schleiden,)及施旺(Schwann)共同发展了现代生物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细胞学理论” 。德国微尔啸(Virchow, 1821-1902)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理论,他将疾病的原因归结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这是形态病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理论。法国临床医学家雷奈克(Laennec)发明了用听诊器(纸制、木制)检查心、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建立了疾病细菌学理论,创立了巴氏消毒法,防止酒和牛奶变质。德国细菌学家的科勒发现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和结核杆菌,创立了细菌学三定律(科氏法则)。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最早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新功能,把判断教授的标准与其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起来,使大学从社会边缘进人到了社会中心。大学因而获得了既是社会进步引领者又是社会发展助推器的双重角色。服务社会,便成为大学的又一大功能。正是由于大学服务社会功能的确定,作为大学重要学科的医学才在20世纪三十年代真正成为一门实用型科学,而非仅仅是医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细胞病理学、细菌理论、遗传学、实验生理学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基础学科的建立,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显著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发现,“病因-环境-宿主”疾病流行模式的建立,以及维生素等必须营养成分的阐明,为传染病、流行病和营养缺乏病的防治奠定了科学基础。20世纪初,一种能特异性杀灭梅毒螺旋体的药物“606”问世及20世纪中期在磺胺药物和青霉素成功地应用临床以后,合成各种化学药物、寻找能产生高效的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抗生素成为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世纪医学进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种诊断治疗仪器和设备的发明和使用。从20世纪初应用于临床的X射线、心电图,到中期的电镜、内窥镜、示踪仪、超声诊断仪,再到CT扫描、正电子摄影(PET)、核磁共振成象(MRI)等,使诊断学发生了的革命性的变化。准确化、精密化、动态化、微量化、自动化、无伤害化已成为现代临床诊断的特点。此外,呼吸机、肾透析机、起搏器、人工脏器等,显示出新技术、新材料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等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深化对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而且还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机体的整体性和有机联系。现代医学已开始注意从生命物质运动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与整合方面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极大地促进了包括内科在内的临床医学的进步。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内科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19世纪初,现代医学已逐渐分化成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领域。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50年代以后,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学科进一步分化为门类众多的专业学科。例如内科学分化成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呼吸病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病学、营养和代谢病学、风湿病学、老年病学等专业学科。临床医学的专科化有利于对疾病的深入研究,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内科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革命主要是针对传染病的斗争。有史以来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其中烈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其传染性强、流行面广、迅速致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居民大批死亡。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传染病的斗争到20世纪后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各种疫苗、菌苗的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以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应用为主要治疗手段,以天花于1979年在全球根绝和脊髓灰质炎也于2005年被消灭为重要标志,第一次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20世纪后叶开始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己经是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不良生活方式的泛滥、以及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影响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老年期的疾病,这是内科的重点,但仍然还有传染病不时的跌宕起伏这又是难点,也才是起步。
在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医学的目的是救治在病痛中挣扎、饱受躯体疾患和精神痛楚折磨的病人,因此医生除了应具备有用而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医生如果仅有医学,没有人文和哲学,医生不能行医,即使勉强去行医,也不可能成为大医,成为儒医,成为名医。“良医”尊奉“仁德”二字,只有医术而少医德者不能冠之以“良医”,更不能称之为“名医”、“大医”和“儒医”。当我们有了丰厚的哲学与人文底蕴的时候,我们便会有一种升华的感觉。这时,再追寻与反思医学或内科的目的,则不难理解,内科显然不总是意味着治疗某种疾病,而是帮助患者恢复个人的精神心理与生理身体的完整性。我们要成为一个德技双馨、文武兼备的外科医生,更要成为认识论与实践观统一的哲学医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