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管大问题,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最关心的9大问题

2022
01/14

+
分享
评论
昆明三博脑科
A-
A+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吗?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看到脑部检查报告单上写着“腔隙性梗塞”,心里十分紧张,觉得自己下一秒就要中风了,倒在地上要叫120急救了!

今天,我们针对腔隙性脑梗塞的一些热点问题,给大家详细地科普一番!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吗?

脑梗死分四型:一、大动脉粥样性硬化性脑梗死;二、心源性栓塞;三、腔隙性脑梗死(又称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四、脑分水岭梗死。

腔隙性脑梗塞确实是脑梗的一种类型而且发病率非常高,很多中老年人到医院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报告上都可能写着‘腔隙性脑梗死,只不过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很微小的脑梗病灶。

1965年,Fisher教授[1]将“小而深的脑梗死”定义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在脑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丘脑和脑桥等部位。梗死灶的直径一般为2~15毫米,一般不超过15毫米,其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

病因主要为年龄、高血压引起的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硬化性病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等,其他原因还包括糖尿病、高血脂、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酗酒、久坐、生活不规律等)……高血病不是唯一的原因(具体发病机理可参见下图)。

46571642147467412

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

需要注意的是:约70%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约30%的患者以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慢性病起病,因此50岁以上的体检,除了心肺,建议也多关注大脑,可做头颅核磁共振、血管B超、血管CT成像、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是否有腔隙性脑梗塞?有多少?是否有斑块?斑块的大小?对血管造成狭窄的程度等。

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随着年龄增加,腔隙性脑梗死患病率会逐渐增加,控制危险因素、预防不良事件是目前主要预防措施。

1、 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各种类型脑动脉硬化可减少腔隙性卒中可能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肥胖可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与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有关。

3、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4、 应用钙离子拮抗药,减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腔隙性梗死复发率。

5、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包括控烟、限酒、久坐等可干预危险因素。

6、高危人群(有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酗酒,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早期发现腔隙性脑梗死?

由于腔梗面积较小,部分患者可无不适症状,仅在影像检查时发现异常。因此,在临床上较难早期发现。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患有腔梗呢?

首先,腔梗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异常,该类患者常常对上述疾病的管控较差。临床上年龄超过50岁的类似患者,可以行头颅CT或MRI检查来识别是否具有腔梗,特别是MRI检查,有着比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早期发现腔梗。

其次,建议患者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对自己的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监控,并且检查经颅多普勒(TCD)及颈动脉彩超,如果发现颈部有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应该进一步检查头颅,以早期发现是否有腔梗。

再次,如果临床上出现腔梗的症状,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感或烧灼感,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尤其是眩晕常伴有肢体症状,比如抬腿费力,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这些都可能是腔梗的症状,需要重视

发现腔隙性脑梗死该怎么办?

在老年人脑部发现少量的腔梗病灶且无症状,就认为这比较常见,属于老年性脑改变之一,无需担心,也不需接受继续检查与治疗。

事实上,小血管大问题!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闭塞的血管少、病灶小,单一的腔隙病灶很少造成昏迷等严重后果,在临床上症状并不明显,或完全没有症状,但腔隙性脑梗死可以反复出现,每发生一次,症状就会加重一次,导致累积效应。

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而言,由于弥漫性的脑小动脉变性已经形成,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会继续出现新的梗死灶,形成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灶,从而造成更广泛的脑功能障碍,严重还可能会导致痴呆。

如果体检发现了腔隙性脑梗塞,不必过于紧张,一般情况下问题不大,但是需要尽早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做好危险因素的筛查和控制。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一旦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应警惕脑梗死,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平时的生活里也要做到改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这对于预防今后的脑梗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科普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高血脂,脑梗塞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