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血常规中红细胞的测定,可以了解患者血色素升高和降低的原因,尽早的帮助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医学检验系 陈瑜茜(实习生)
指导教师:陈瑛 刘子豪
指导教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体检中心化验室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医生诊断病情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是对血液中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三大类系统的检测和分析。之前分享过白细胞各项参数及临床意
本文只详细介绍红细胞各项参数及临床意义。
通过检查血液中各项红细胞参数可以用于贫血的诊断、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失血、脱水、溶血、血液黏度评价等线索。
01
红细胞形态及大小
正常的红细胞呈圆形或轻度卵圆形,大小均一,其平均直径约为7.5μm(6.77~7μm),瑞氏染色后为淡粉红色,血红蛋白充盈良好,中央有生理性淡染区(大小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胞质内无异常结构。小红细胞直径<7μm,血液分析仪测MCV<80fl;大红细胞直径>8.5μm,血液分析仪测MCV>100fl [3]。
02
血液分析仪检测法
原理:红细胞计数的原理主要使用电阻抗原理进行检测。全血经专用稀释液稀释后,使自然状态下的双凹状扁圆形红细胞成为球形并经戊二醛固定,不影响红细胞的平均体积,红细胞通过测量区时,激光束以低角度前向光散射测量单个红细胞的体积和红细胞总数,可使红细胞计数结果更加准确 [2]。
红细胞计数(RBC)
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增多症、失血和血液黏度评价。
参考区间 [1]:
生理性增高
见于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居民、胎儿及新生儿、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的健康人。
病理性增高
⇛ 相对性增高:通常是由于血浆容量减少,导致血液中有形成分相对增多形成的暂时性假象,常由于严重呕吐、多次腹泻、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等引起。
⇛ 绝对性增高:多与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见于: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为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临床比较常见。②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与某些肿瘤和肾脏疾病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肾移植后;此外,还见于家族性自发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增高以及药物的影响 [3]。
生理性降低
主要鉴于生理性贫血,如婴幼儿、妊娠中后期孕妇及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等。
病理性降低
见于各种贫血,常见原因有:①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②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③急慢性失血(手术或创伤后急性失血等)④血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⑤其他疾病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3]。
血红蛋白(HGB,Hb)
原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临床通常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用于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红细胞增多症诊断等。血红蛋白(除SHb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化为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HiCN。HiCN最大吸收峰为540nm,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液中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标本的吸光度求得血红蛋白的浓度 [2]。
参考区间 [1]:
⇨ 增多: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缺氧代偿如新生儿(胎儿脐代偿)、急性和慢性心肺功能不全及某些肿瘤等[3]。
⇨ 减少:是贫血诊断的主要依据,对小细胞贫血早期诊断较RBC和红细胞比容(HCT)为敏感。
血细胞比容(HCT)
主要用于脱水和血粘度评价、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区间 [1]:
⇛ 增多:与Hb相同
⇛ 减少:各种原因的贫血或血液稀释。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临床不仅要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的变化对贫血进行诊断,还要利用RBC、Hb及Hct的数值,计算出红细胞的平均指数,帮助贫血做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平均指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
参考区间[1]:
根据MCV、MCH和MCHC的贫血分类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参考区间[3]:正常成人11%~14.5%,或小于15%。
临床意义:反应红细胞体积的变异,RDW小于14.5%表明红细胞体积为均一性,即大小均匀;小于15%反映红细胞体积为非均一性,即大小不均。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3]。
根据MCV、RDW贫血分类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测是辅助临床医生诊断的重要检查之一,我们可以通过血常规的检测,对红细胞的数量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红细胞的计数水平,判断是否有贫血、是否有红细胞增多症;通过血红蛋白的含量,了解红细胞是否有真性红细胞的增多还是有贫血;当红细胞的压积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时,常常提示患者是否有急性出血的可能性;红细胞平均体积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贫血可能的原因。因此,通过血常规中红细胞的测定,可以了解患者血色素升高和降低的原因,尽早的帮助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J].
[2]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尚红 王毓三 申子瑜
[3] 现代检验诊断学 检验与临床 刘人伟 翁心植
本文由检验之声公众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青翠欲滴
审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