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物本身是异物,在体内放置时间过长,有在引流物周围发生感染的可能。因此,创腔放置的引流纱布每天应当更换,局部严格消毒。体内放置的引流管因不易更换,一般根据治疗需要保留数天不等。
引流物本身是异物,在体内放置时间过长,有在引流物周围发生感染的可能。因此,创腔放置的引流纱布每天应当更换,局部严格消毒。体内放置的引流管因不易更换,一般根据治疗需要保留数天不等。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概念
脑室引流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是神经外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脑脊液
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正常400~500ml/日。
脑脊液循环通路
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治疗脑室内出血。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颅内感染。
适应症
脑积水
脑室内占位性病变
后颅窝占位巨大手术前减压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感染
濒死危重患者(已经无自主呼吸等)
穿刺部位
前角穿刺,后角穿刺,侧方穿刺
观察要点
护理要点
1、标记: 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并妥善固定管道,护士应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2.引流袋的高度: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即外耳道水平)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以判断颅内压高或低引起的头痛。(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低)
3、妥善固定: ①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②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③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4、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状、通畅度: ①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引流液<500ml/d。(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②色: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最后澄清。 ③性状: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④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6、拔管: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脑脊液漏。
拔管指症
引流不畅原因
颅内压过低
管道系统颅内段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盘曲;颅外段有成角,受压,扭曲亦会引起堵塞。
导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有脑组织碎屑、血凝块堵塞
腰大池引流适应症
颅内感染
术后持续脑脊液漏者
可行颅内压监测,控制颅内压
位置
在腰椎3-4或腰4-5椎体间穿刺置管于蛛网膜下腔。
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头痛、呕吐、肢体活动障碍等。置管术后要去枕平卧4-6小时。 高度:起初引流管口同创口齐平,病程中随颅内压调节。 标记和妥善固定。 观察量、色、性状: ① 2—5滴/min为宜,引流量控制在40-350ml/d。 ② 无色澄清为正常,有色或浑浊、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及时拔管:引流脑脊液<50ml/d、当患者一般情况好转、脑脊液各项指标正常、脑脊液漏消失即可拔管,拔管前夹管24-48h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营养,鼓励患者进食粗纤维、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目的
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2㎜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秘物的同时也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引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护理
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发生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2-3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包膜内血肿液化,临床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术后接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空囊内残留的血性液或血凝快,以利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
护理
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或平卧,引流袋低于创腔。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分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 其他术后起初引流管口齐平创口,病程中依据引流量及颅内压情况调节。 引流管于术后2-3天拔除,行CT检查确定血肿消退后拔出。
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开放。
创腔引流管护理概念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手术摘除后,在颅内残留下的创腔内放置引流物称创腔引流。
目的
在于引流手术残腔的血性液及气体,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
护理
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术后早期,创腔引流袋放置在于头部创腔一致的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以免脑组织移位。特别是位于顶后枕部的创腔,术后48小时内,决不可随意放低引流袋,否则腔内液体被引出后,脑组织将迅速移位,有可能撕断大脑上静脉,引起颅内血肿。 术后48小时后,可将引流袋略微放低,以引流出创腔内残留的液体,使脑组织膨起,以减少局部残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