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术前可以授权家属决策,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取消授权,而将自己的生命握在自己的手中。
女性妊娠时遇到手术问题时,
一定要丈夫签字同意吗?
孕妇被医生建议剖腹产,丈夫以“选日子”为由迟迟不肯签字
日前,广州的魏女士称自己怀孕时面临妊娠问题,医生建议剖腹产,但是丈夫认为出生要选好日子,于是迟迟不肯签字让魏女士进行剖腹产手术。直到医生打电话多次催促,迫于无奈的丈夫才肯签下手术同意书。
但让魏女士想不到的是,生产后丈夫却一直埋怨当初孩子出生的日子没有选好。为此,魏女士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魏女士感到“非常失望”,希望能够离婚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参考维权站值班律师的建议后,目前魏女士正在和丈夫走离婚程序中。
“当遇到妊娠手术,不必非要配偶签字同意。”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广州站)志愿者律师范浣诗介绍,遇到像魏女士的情况,可以由其他直系亲属签字,甚至孕妇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自行签字。
“妇女有选择怀孕和生育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干预。因为家属拒绝签字的原因导致耽误病情,这个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才能下定论。” 范浣诗表示,“但是,如果确实能够证明因此而给身心造成了伤害,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这样的案例,不止一次发生
关于生孩子拒绝剖腹产的新闻有很多,原本剖宫产是由医生掌握手术适应症,在必要的时候,为了保证产妇和胎儿安全实施的有创性操作,却成为了各种矛盾的导火索。
2007年11月21日下午2时左右,22岁怀孕9个月的李丽云在肖志军(自称患者丈夫)陪同下到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呼吸内科门诊就诊。院方将李丽云转到妇产科住院,并立即对李丽云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前准备工作,因肖志军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拒绝手术”,手术未能进行。当晚,李丽云和腹中的孩子双双身亡。李丽云的父母李旭光、李晓娥认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李丽云之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于2009年12月18日一审根据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鉴定结果,判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的医疗行为与李丽云的死亡后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法院驳回了李丽云家属的诉讼请求。据悉,司法鉴定中心的结论是:李丽云最终死亡与其病情危重、复杂、疑难,病情进展迅速,临床处理难度较大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医患双方在临床决策上存在较大差异、患方依从性等因素也对临床诊疗过程及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此后,该案的申诉方李丽云父母不服一审判决,将北京朝阳医院告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终审法官认为,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应当信任医院的诊疗行为并对医院的诊疗行为予以充分配合。李丽云在朝阳医院诊疗过程中,病情发展迅速,临床抢救时机不容耽搁。在李丽云病情危重的情况下,患方对于治疗仍采取不配合的态度,其消极的行为影响了医院对李丽云的抢救治疗。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今年1月12日,山东临沂兰陵县的杜先生爆料妻子在兰陵县人民医院生产后,孩子抢救无效去世。
杜先生表示,妻子产前在医院检查一直正常,所以两次拒绝医院的剖腹产建议。1月6日下午17时45分孩子出生,1月7日上午10时孩子去世。杜先生认为医院应对孩子去世负主要责任,家属并因此向医院提出索赔200万的诉求。
1月11日,杜先生母亲与医院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被警方带走。
杜先生为什么坚持不肯剖腹产呢?他说,现在提倡顺畅,而且妻子前两胎都是顺产的。“我们先顺产试一试,生不下来再剖腹产。”
生命往往掌握在自己手中
手术是一种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手段,但同时手术也是一种有创性的操作,不可避免地会损伤组织,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从医生的角度来说,通过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手术中及手术后可能的风险及并发症,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撇清责任,让患方承担全部的医疗风险,而是让患方在术前对手术相关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而对于患者来说,患者享有并可以行使医疗自主权。患者在充分知悉相关信息之后,有权就自己的疾病如何处置作出合乎理性的决定。
剖宫产为何必须患方签字?患方不签字,医生可以实施手术吗?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答案,No签字,No手术。当然也有例外,就是在患者意识不清不能表达个人意愿,而又没有家属可以决策的情况下,医方可以通过某个流程获得手术批准。之所以在这里确认为患方,而非患者,是因为知情同意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的人可以是患者本人,也可能是患者家属或被授权人。
剖宫产为什么都是家属来决策?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产妇签署了《授权书》,授权其丈夫全权负责签署一切相关文书,在她本人未撤回授权且未出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产程记录产妇血压、胎心正常)时,未获得被授权人同意,医院无权改变生产方式。”所有住院治疗,特别是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入院时都会被要求签署一份“授权书”,大概的内容就是授权某位家属决策治疗方案,代为签字。由此,患者几乎是将生死大权交给了家属。
我们也想给广大网友提个醒,在生产过程中,产妇一般意识都是清楚的,有能力判断和决策自己的治疗方案。在术前可以授权家属决策,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取消授权,而将自己的生命握在自己的手中。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市妇女维权站、看医界
网易新闻、看看新闻Knews、政府网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关注急诊医学资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