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胎禁令”绝不可取,未来“干预”明确细则出台之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春节前夕,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于1月28日发布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其中第九项工作重点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九条“扎实推进生殖健康服务”中提到,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然而,由于并未通读《要点》,公众易将“干预”二字理解为“禁止”,认为这项举措为新的“催生”方法。
图源:微博
“我个人理解,计生协2022工作计划里提出的‘干预’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堕胎自由,它更可能是从青少年包括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仅将“人工流产干预”提出来讨论是有些断章取义的。联系政策上下文可以发现,计生协这项工作的重点目的放在了后半句,是希望“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而手段是“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
图源: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事实上,这是一项提高性教育水平、降低非意愿妊娠、保障生殖权益的举措,而非媒体或大众误读的“强制生育”。这也与 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 相一致,旨在预防非意愿妊娠,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
“在我国,人流符合政策和法律的规定,是我国女性的基本权利。”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教授原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我国主要禁止的是,对胎儿进行性别选择的人工流产行为,以及地下的非法人流机构。”
中国三大人工流产现状
总数高,年轻、未婚未育比例高,重复流产率高,是中国人工流产的三大现状。
2018年、2019年全国人工流产例数分别高达974万例和976万例。纵观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可以发现,2014-2019年中国人工流产人数徘徊在950万左右。 但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吴尚纯等的研究认为,中国每年实际人工流产数量约在1300万例左右,约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量的1.4倍,原因在于后者并未统计私人医院和诊所数据。
图源:中国人工流产现状及对策分析
人工流产率,是一定时期内(如1年内)人工流产数在育龄妇女人数中的比率,更能直观地反映一定时期内因避孕失败或其他原因而引起人工流产的状况。 2014年-2017年,中国人工流产率在25.95-28.13‰之间 ,在全球约为中等水平,高于西欧发达国家的11‰。
图源:中国人工流产现状及对策分析
除了人工流产总数量的庞大,中国还是世界上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吴尚纯等人在2000-2010年的十年间,汇总调查了39,820名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数据显示,25 岁以下女性占 47.5%,未婚女性占 49.7%;而流产次数大于两次的占 55.9%,频繁流产(≥3次)的比例为13.5%,且往往时间间隔短。
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青少年竟然成为了人工流产的“主力军”。根据中国计生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描述, 我国未婚青少年每年人工流产近400万人,占人工流产总数的40%,其中19%有多次流产的经历。 这也是此次计生协文件中,重点提出“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低龄化流产的干预刻不容缓。
难解决,仍要解决
绕回计生协的1号文件,内容中提到“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人工流产对于女性的伤害是巨大的。《人工流产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专家共识》中提到,手术流产对子宫内膜的直接损伤会影响子宫内膜修复,是导致子宫内膜修复障碍、宫腔粘连等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力的重要原因。60%的继发性不孕症妇女有人工流产史,且流产次数越多发生继发性不孕症的比例越高。
有研究表明, 1次人工流产术后发生薄型子宫内膜的可能性为20%,2次及以上者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生率上升到 53.33% 。
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者中,流产次数越多,输卵管阻塞、子宫颈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严重影响生育力的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也越高。因此,计生协提出“人工流产的干预”,从出发点来看,是为了降低非意愿怀孕,保护女性健康,尤其是青少年人群。低龄孕妇的问题,不仅停留在法律、伦理层面,更重要的是会严重损害自身健康。
从根源上看,国内性教育缺乏是人工流产数量偏高的重要原因。
国外研究发现,青少年接受综合的性教育和性知识,可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综合的性教育能延迟性行为、降低性行为频率、减少性伴侣、增加避孕措施的使用等。此外,新闻媒体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美国真人秀《16 and Pregnant》(一档记录了 47 个女孩早孕故事的电视节目)在开播后的18 个月中,青少年生育率降低了 5.7%。
有国内医学生告诉梅斯,接受性教育课程的时间是在大学,且并非为必修课。而小学、初中上的性教育课程,仅停留在介绍男女生理区别,并未涉及避孕相关内容。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明确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但落实到各个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具体的性教育课程包括了哪些内容及形式,以及这一法律在降低青少年中非意愿怀孕发生率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还需要时间考量。 当然,上述提到的性教育绝不局限于女性,对男性进行避孕相关的性教育同等重要。
目前《要点》未明确“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的细则。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任何“限制未婚人群人工流产”的政策,都可能产生反作用。由于宗教信仰,有些国家对于人工流产有着严格限制,但一位性教育NGO工作人员提醒,在严格的“禁堕胎”法案下,西方曾经出现过自己用铁丝堕胎的情况。“堕胎禁令”绝不可取,未来“干预”明确细则出台之后,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
[1] 程晓冉,潘佳欣.中国人工流产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口与健康,2019(11):18-22.
[2]吴尚纯,张文,顾向应.人工流产对生殖健康的不利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6,24(01):7-10.
[3]吴尚纯,邱红燕.中国人工流产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05):479-482.
[4]https://www.163.com/dy/article/H073TUGK0514AD8T.html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646799137825652&wfr=spider&for=pc
撰文 | Swagpp
编辑 | Swagp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