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即使60岁,你的脑子也不慢
步入社会的你,是不是感觉大脑越来越不够用?远不如上学时期思维敏捷?传统观念里,到了一定年纪后,人类的反应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可是近日,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人类20至60岁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大脑对信息的处理速度(mental speed)是维持在稳定水平的,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慢;60岁以后,这个速度才会逐年降低。这一结论推翻了前人得出的“人类大脑处理信息速度在20岁达到巅峰后逐步变慢”的结论,这项研究发表在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
参与该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此前的大部分相关研究都将人类的反应时间(response time, RT)作为衡量大脑信息处理速度的唯一指标。但是这种衡量方式存在两个明显的弊端:首先,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过去的研究只单纯计算RT的平均数值,而忽略RT的数据分布情况,以及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的具体信息和个人差异;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本研究认为人类的平均反应时间不仅反映了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它事实上是很多因素的加和,而信息处理仅仅是反应过程中的第一步,后续大脑对信息处理的速度与准确度的权衡(速度越快则可能导致准确度下降,反之亦然)、身体的移动速度都会导致RT变化。因此,本研究中的科学家认为反应时间(RT)和信息处理速度(mental speed)是两个完全分离的概念,他们企图证明后者与年龄之间不存在绝对的负相关。
为了克服这两个问题,把实验中受试者的行为和反应转化分割为量化的神经心理学参数,然后建立贝叶斯分散模型(Bayesian diffusion model)来获得每个受试者的个体信息处理速度(mental speed),而这个速度独立于受试者获得信息(例如视力、听力)与身体做出相应反应(例如身体的行动能力)的速度。随后,他们将这套模型运用到120万名受试者构成的数据库中,并用贝叶斯推断法消除了受试者之间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得到mental speed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整个模型的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本研究使用的贝叶斯算法流程
根据这套模型,研究人员有了以下发现。首先,和之前的研究一致的是,人类的平均反应时间(RT)在20岁以后确实随年龄的增长而变长,且在60岁以后的增速明显加快(图2),20岁就是人类反应速度的巅峰。
图2. 平均反应时间与年龄的关系
但是,如果只关注大脑的信息处理时间(mental speed),我们会发现人类从出生到20岁的信息处理速度不断变快,但20-60岁是平台期,60岁以后才开始逐年下降,所以我们的大脑本身在这将近一半的生命周期中并没有逐渐“退化”(图3)。
图2. Mental speed与年龄的关系
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我们的平均反应时间不断变长呢?本研究给出的答案是:我们做出决策的谨慎度(Decision caution)和与做决定不相关的事情所花的时间(Non-decision time)。决策谨慎度与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前获取和纳入考虑的所有信息量相关。根据图3,这种情况在 18 岁之后有所增加,这可能与我们阅历的增加和心智的成熟有关;而在 10 至 18 岁之间,人们的决策谨慎度下降,这表明人们在这个年龄段最喜欢冒险,以速度为重,而代价就是决策的准确性降低。
图3. 决策准确度与年龄的关系
而另一个因素,non-decision time就更好理解,他代表如身体条件、行动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从15岁到80岁,这个时间会逐年增长,也许就侧面反映了我们身体上的衰老(图4)。
图4. 与决策不相关的时间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因此,你的大脑可能比你的身体更耐老,它比你想象的可能健康得多,年轻得多。
美国杜克大学的David Madden教授评价称,这项发现为理解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改变提供了新的线索。不过Madden教授也指出了这项研究的局限性。相比于这项研究中的单一任务,研究应该使用一系列不同的任务,来判定大脑心理速度与年龄的关系。
希望阅读本文得你永远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大脑和健康的身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